APP下载

基于“三农”产业发展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

2020-12-21徐向暹

甘肃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甘肃三农校企

徐向暹,姬 轩

1.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2.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教育教学研究室,甘肃 兰州 730030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学科专业等优势,立足实际并结合社会需求,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优势专业为导向,培养一批具备农产业开发、经营等实战能力的合格创业就业人才。

作为省属农业类高职院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知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在许多偏远乡村,因受交通、信息、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民生产的优质生态农产品销售难;特别是在陇南市文县的各乡(镇)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更加突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县的驻村工作队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联合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文县的驻村工作队教师、相关企业以及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人员组建教学创新工作团队,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际,对农产品方向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与实践,并结合精准扶贫这一历史性任务,摸索出一条“职业学院+电商企业+地方特色农产品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三方优势资源互为补充,实现“生产、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形成较强的实战化培训能力。本文结合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项目的实际成果,就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工作进行探讨。

一、项目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近三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创新工作团队坚持深入开展校企、校地合作,整合社会合作资源,整合课程体系,针对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蜜蜂养殖大户的农产品销售需求,分析研究岗位职业能力,以培养面向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开发销售帮扶乡村特色农产品为桥梁,以教师科研团队为主导、电商企业为支撑、特色农产品合作社为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团队为落实的产品研发和创业就业与实践锻炼的人才培养教育合作体系,并坚持以“三农”概念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升素质技能,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如学生参与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实践、校园电商平台建设活动、帮扶乡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实战化活动等实际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工作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农产品营销实战化背景下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实现了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也促进了“校企地”与“产教研”的深度融合,使学校、合作社和电商企业的优势资源得到整合和充分发挥,实现了乡村农产品销售、企业产品开发与品牌创建、职业院校应用型实践型创业型人才培养三方的互利共赢,让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实践了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培养了在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提升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用什么产品创业就业?”是作为此次大学生创业就业项目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此,项目团队一是与甘肃睿珍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文县润强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开发蜂蜜类产品2个,创建“睿珍堂”农产品创业品牌;二是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文县碧龙春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发出了杜仲茶产品1个、霜桑叶保健茶产品1个;三是与甘肃广骏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桑叶挂面产品1个、杜仲挂面1个。通过合作,以新产品研发、品牌化发展为途径,以形成有效的创业就业为抓手,在实战化的背景下,让参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直接参与新产品开发,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并在教师团队和企业团队的共同带领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在学习—实践—思考—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反复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有了创业产品后,“用什么渠道和方式来利用创新产品实现创业就业?”就成为该项目团队第二个核心问题,为此,项目团队与甘肃睿珍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北方凤凰电子商务公司共同合作,共同建成了“丝路生活”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站,依托面向全国的电商销售平台这一实战化背景,对参与学生开展相关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培养,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自己创业产品的特色、如何找准消费人群、如何开展消费宣传等实用性技术和技巧,最终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找准创业就业的方式和方法。

在创业产品研发和电商网站建设的同时,结合项目要求,积极开展创业实战化培训,增强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团队与甘肃北方凤凰电子商务公司、兰州亿阳佳讯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6期,培训学生125人次,在实战化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了线上线下产品营销实践活动,对营销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联合分析,形成解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了产品销售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的核心要求。

二、项目的现实价值与社会影响

近三年来,项目组通过“学院+电商企业+地方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校企地”合作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了具有精准扶贫开发能力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方案,构建了“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的创业就业机制,摸索出以“电商企业+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教师科研团队+大学生创业就业团队”农产品研发、营销为主线的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精准扶贫”这一核心任务,实现高职学生创业就业与农产品开发销售扶贫的精准对接。

打造学院、企业、地方基层组织的常态化合作模式,实现“产、教、研”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理念,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的优化与组织,特别是在三方的合作过程中,一方面用企业与市场的反馈信息作为课程计划与内容组织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企业和地方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实习实训活动,拓宽了学生创业就业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活动的认可与感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而更好掌握农产品电商的运营原则和市场规则。

校企地三方合作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此次项目全部按照电商企业和地方农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是为参与合作的电商企业和地方农产业合作社提供了人员、技术和宣传支持,间接降低了经营成本;二是通过营销实践活动为创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合理收入,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三是通过项目实施,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一方面能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产品支撑,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地方农业产业合作社的营销渠道,增强了营销资源保障。

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一历史性任务,将创业就业项目的实施与农村产业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用大学生创业工作带动精准扶贫产业的发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市场营销、农户对接等方式实现产品销售额126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扶贫地区农产品的发展,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塑造了兼具创业和扶贫双特色的品牌,为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后期设想与展望

(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探索

1.参照“职教集团”模式,为创业就业项目设立运行基金。校企合作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是否能足额支持,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项目停滞的情况很多。可以参考职教集团的模式,通过项目企业赞助等方式,为参与项目的团队提供运行基金,不仅能为单一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保障,也能为校企常态化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2.深度开发和参与各类电商运营平台。此次项目的电商平台是甘肃农职院与电商企业合作开发的小型自建平台,虽然达到了预期教学教研效果,但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相比,其社会影响力和创业就业实战化培训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限,未来摸索如何通过大型电商平台开展项目合作,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3.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尝试开展新形势下的农产品电商创业就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针对返乡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将乡村振兴与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相结合,寻找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电商企业、地方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力开展“校企地”合作,使返乡大学生与最新的农业产业发展、电商发展方向接轨,提高农业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力度

要立足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考核、网络使用与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培训主题,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开展交流会、示范课、专题研讨会、问题导向的诊断学习指导、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完善从相关紧密合作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制度

学校要结合专业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需要,与兰州亿阳佳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甘肃北方凤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甘肃泽邦创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甘肃睿珍堂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睿康现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可道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聘请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同时,学校要经常或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实践,更新知识和技能,又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重视和加强理论研究与经验交流

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研讨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共享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甘肃三农校企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