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药间作高效发展模式

2020-12-20李大鹏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间作中药材

李大鹏

(邯郸市林业局 河北 邯郸 056002)

林下经济通过对林地资源的合理开发,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经济发展目标。林下种植中药材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提高了林地的产出效率,促进了多种产业的协同发展。

1 林药间作模式

林药间作是在林地行间种植中药材的栽培模式。林木生长前期林间林下光照条件好,可种植喜光的中药材品种。林木树冠郁闭后种植喜湿耐阴的中药材品种。此模式在生产经营时间上实现了长短结合,自栽植当年起,林木的生长周期内一直有连续的产出,保证了林农的经济收益。

2 林木栽培技术

2.1 造林树种。选择速生杨、核桃、白蜡等。采取片状造林,株行距为3m×5m、3m×6m 或3m×8m 等。

2.2 整地与栽植。整地以春、秋两季为主,采取穴状整地,栽植坑规格为80 cm×80 cm×80 cm。挖坑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栽植坑挖好后,每坑施入有机肥30 ~50 kg,碳酸氢铵0.25 ~0.5 kg,将表土与有机肥及碳酸氢铵混合均匀,施入坑内,再回填心土至坑深2/3 处,灌足水,渗透沉实,待3 ~5 d 后挖浅坑栽树。

栽植选用苗木要求胸径2.5 cm 以上,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没有任何病虫害;品种优、纯;主根长度不得小于25 cm,长度不小于15 cm 的侧根不少于10 个;高度在2.5 m 以上,无创伤,整齐度高。高标准栽植:第一,适时栽植。栽植时间春季、秋季均可,春季栽植一般在3 ~4 月份土壤解冻后,枝梢发芽前;秋冬季栽植一般在10 ~12 月份树体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秋冬季栽植苗木利用休眠季节,根系可在土壤中得到一定修复,翌年春天苗木成活率高,发芽早,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提倡秋冬季栽植。第二,栽植方法得当。苗木栽植前定干,截干高度2.5 m 左右,在已准备好的定植坑中央,挖60 cm见方的定植穴,挖出的土壤施入保水剂,使保水剂与土壤混匀,将苗木放在穴中央,根系向四周分布均匀,然后培入施入保水剂的土,边舒根边踏实,使根与土壤密接,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原则,把苗栽牢栽好后,及时灌水,灌水量以湿透为宜,待水渗干后,若是秋冬季栽植应及时封土保墒;若是春季栽植应及时平整树盘,上覆一层松土,截断向上蒸发的毛细管。干旱缺水地区,在春季还需对树盘覆盖聚氯乙烯薄膜保墒。有水源条件的栽后两周再浇一次水。要做到苗木“随起、随运、随栽”。

2.3 抚育与管理。有水源的条件下,每年的早春和5、6 月份干旱季节各浇一次水,结合浇水追肥1 ~2 次,每次追施碳酸氢铵0.05 ~0.1 kg/株。无水源条件的,每年雨季结合降雨施肥1 次,施肥量0.05 ~0.1 kg/株。对于不同树种整形修剪的目的不同,要根据树种特性,采取合理的修剪方法。

3 中药材栽培技术

3.1 药材种类选择。根据林地的栽植年限,选择最适宜的间作药材种类。喜阳药用植物主要有紫苏、板蓝根、菊花、益母草、地黄等,适宜树龄一般1 ~3 年生,郁闭度0.2 ~0.5;喜阴药用植物主要有柴胡、半夏、黄连、天南星等,适宜树龄4 ~7 年生,郁闭度0.4 ~0.8。因此,在规划经营时,幼林应选择喜光的药用植物,郁闭度为0.5 以上的成林应选择喜阴耐阴的药用植物。

3.2 播种育苗。间作药材多为直接播种,部分需提前育苗,然后移栽。距离树木栽植的远近应根据药用部位确定。如果药用的是根,就应该离树木稍微远一点,以防止在采挖过程中损坏树根。整地后作畦播种,根据种子大小和土壤类型确定最适宜的深度。为保证出苗质量及药材产量,播种量一般稍多一些,会有出苗密度大的情况,必须在子叶出土后3 ~5 d 内进行间苗,清除过密、过细、被害虫啃咬的幼苗。幼苗长到10 cm 的时候进行定苗,并根据品种和生长情况灵活控制密度。

3.3 土肥水管理。林药间作最适宜的土壤条件是壤土或砂壤土。土壤通透性好,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也便于最后的采挖,降低成本。中药材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不同种类的肥料偏好不同,施肥的一般原则是:1 ~2 年生药材,苗期多施氮肥促进茎叶生长,中后期施磷钾肥强根促壮。多年生根和地下茎类,栽植前就施用足够的有机肥,保证整个生长周期的需要;生长期则追肥3 次,春季发芽后第2 次,花芽分化期第2 次,开花后第3 次,冬季进入休眠期前再施用基肥。基肥选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施,追肥时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方便速效。

中耕能使土壤疏松透气,并除去杂草。例如,元参和地黄的整个生长期需要多次中耕。培土可以保温保湿,利于块根和块茎的生长,如元参、半夏等。由于药用植物的幼苗生长势弱,幼苗期长,需要多次除草。

一般来说,中药材生长前期和后期需水量较少,生长中期需水量较大,利于旺盛生长。水分需求的临界期大多在开花前后,但不同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瓜类处于开花成熟期,薏苡等禾本科植物处于拔节期,黄芪则处于幼苗期。对于黄芪、知母、红花、甘草等抗旱性强的中药材,适时灌溉可大大提高生长量。中药材的根系在苗期不发达,最易受旱,需要少量多次灌溉保成活。根和根茎类药材最怕水涝,根系呼吸不畅,影响发育,导致死亡。因此,雨季要注意采取排水措施。

3.4 及时收获。

3.4.1 叶类。一般来说,选择叶片旺盛生长,花蕾未开放的时机采收。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中储存的营养就会转移到花果中,从而降低叶片的品质。

3.4.2 花类。一定要特别注意花朵的采集时间,因为植物花期比较短,如果采集时间不合适,会对药材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采集时间是花开或含苞待放的时候,比如菊花、旋复花是在初放的时候采收。采收方法:在晴天分批次选择采摘,采后避免挤压堆放,及时处理加工,防止腐烂、变质。

3.4.3 根和根茎类。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消耗根中储存的营养物质,一般在植物休眠期即秋冬落叶后,次年早春发芽前进行采收,这时地下根和根茎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当归等少数药材应在生长期收获。收获的年限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牛膝、板蓝根等,可在种植当年收获,而人参、西洋参、黄连需要4 ~5 年才有价值。采收方法:选择雨后土壤潮湿时,用锄头或专用工具采挖。要注意尽量保持根皮的完整性,以免损伤或降低药材品质,影响收益。

3.4.4 全草类。一般在枝叶繁盛、开花初期收获,如车前草、荆芥、半边莲、藿香、穿心莲、益母草等,但有些应注意在开花之前收获,如青蒿、佩兰等;而马鞭草开花后才适宜采收。采收方法:割取或挖取。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间作中药材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浅析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