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

2020-12-20李靖仪梁剑峰田凯利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

李靖仪 梁剑峰 田凯利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太谷 030801)

大学生回乡创业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回乡创业,但是回乡容易创业艰难。为此,研究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困境

1.1 创业资金难筹集。创业资金的筹集是每一位创业者都会遇到的最大也是最艰难的问题。据调查,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中75%是自有资金,也就是说创业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积蓄、家人的资助与合作伙伴的投资,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资金不仅筹集渠道狭窄,而且数目有限[1]。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对创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全面科学的了解,筹借无门的情况时有发生;创业者的家庭经济条件也并非十分富足,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因此,父母所能给予的经济支持十分有限。从社会层面看,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信用度不高,很难拿到风险投资、银行借贷等。

1.2 项目团队难组建。初创业的大学生一般是无经验、无团队、无资金的“三无”人员。从创业经验来说,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缺少产品销售、商业合作以及应急公关等专业知识或经验,还是不足以应对这些综合考验。从创业团队来说,大学生在校时可能看似社交频繁,但其实社交范围和层次却很有限,能结识到有共同价值观和理想同时又有过硬技术、实操能力的创业者的机会较少,对于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队员配合默契度高、团队信念感强的队伍非常困难。

1.3 创业风险难承受。创业中的每一次风险都是对创业者和创业者家庭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1]。大学生在筹集资金方面,由于自己名下资产较少,信用度不高,贷款额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旦创业失败,必定面临还贷的压力,有可能会将父母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进行高利贷。除此之外,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急需资金的迫切心情,诱惑大学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投资、信贷等,使得大学生不论是财产还是信誉都遭到严重的损害。

2 造成高校大学生回乡创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扶持力度小。大学生在创业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政府的扶持是大学生创业中必不可少的助力。政府鼓励大学生“以创业促进就业”,但鼓励有余而扶持力度不足[2]。目前,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贷款、税费的缴纳等方面都有倾斜政策。但是对于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支持并不只存在于创业初期,创业的中后期也还需要政府在信誉担保、产品销路、口碑建立、信息更新、继续教育、创业资讯等方面继续扶持。总体来看,政府在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力度上呈现前重后轻的特点,后期扶持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前期政策的实施效果。

2.2 学校教育针对性差。现阶段高校的创业课程系统尚未完善,在课程分类、师资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3]。在课程方面,现在的创业课程千篇一律,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分类,尤其是在回乡创业上缺乏具体的指导。在师资方面,部分教师自身并没有充足的创业经验和创业成果,授课内容教条化,缺乏时效性和实操性。在教学形式方面,创业培训课程大多以讲座、社团活动、选修课等形式展开,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学生的覆盖面也有限。

2.3 社会舆论压力大。尽管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回乡创业的热潮始终没有形成,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上对回乡创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当前社会大环境认为大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或在城市就业才是读大学的终极意义。大学生回乡创业不符合社会普遍的认知,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在城市走投无路、自身实力不佳才会回到乡村创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往往饱受村民的种种误解和猜忌,很难得到邻里乡亲的大力支持。

2.4 家庭支持力度小。家庭是大学生创业最坚实的后盾,家庭的支持是决定大学生创业之路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实际来看,家庭的支持力度很小。一是思想上的不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最大难题不是“创业”,而是“回乡”。大学生创业尚且能被家人接受,但回乡创业却屡屡遭到家庭反对。父母总是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在城市扎根,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上一代人无法接受子女的“重蹈覆辙”。二是经济上的支持也有限。乡村大学生大多家庭不太富裕,他们回乡创业可能会得到家庭或多或少的经济支持,但是数量很有限,并且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这对于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5 本人创业能力弱。首先,创业项目选择能力不足。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也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收集相关的创业市场和创业环境的信息,很难在创业项目选择上有所创新,很容易模仿已有的创业模式,创业项目存在单一化、传统化和格式化的问题。其次,创业所需的其他能力也有所欠缺。大学生回乡创业需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农村的能力、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市场意识以及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等,但是大学生回乡创业可能存在创业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

3 高校大学生回乡创业建议

3.1 政府完善政策服务体系——疏通创业路径。科学合理的政策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热情,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创业的起步难度,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进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稳固性。首先,要为大学生提供资金保障。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济补贴,如减免税收、设立专项基金或银行贷款、降低申请创业基金或贷款的批准门槛、适当延长贷款偿还年限和税收优惠年限,同时加强相关审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其次,帮助大学生打通产品销路。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也可以直接收购产品,还可以充当中介为大学生对接买家等。再次,为大学生对接专家提供支持。政府是最大也是最安全可靠的信息流动站和人才储备库,有能力为大学生联系专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3.2 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打好创业基础。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有关创业知识的最佳场所,良好的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有利于大学生拟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有利于大学生规避创业中的各类风险,有利于降低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有利于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支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首先,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科学规划授课时间,提升创业课程的授课覆盖率,普及创业基础知识,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市场和创业政策,找出有发展潜力的创业方向,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其次,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学科专业优势,对农科类大学生要鼓励其考取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成为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对理工类大学生要以技术为基础,开设一些创业管理、法律类等课程。再次,学校应提升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聘请创业成功者亲临授课,让大学生到创业一线参观学习,全方位了解创业,让创业教育真正从课堂上走出来,向市场里走进去。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3.3 社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根植创业理念。要加大回乡创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新闻、影视作品等,普及创业创新理念,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认识创业、接受创业、支持创业,消除对创业特别是回乡创业的偏见。鼓励大学生将回乡创业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中,进行包括回乡创业在内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二代大学生回乡创业理念的教育。农二代大学生,熟知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现状和客观环境,在回乡创业上具有先天优势,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回乡创业对于农二代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条解决就业难题、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3.4 个人理性选择创业项目——积累创业经验。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兴趣,可以参加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或创业比赛,将自己置身在创业的实战环境中,增加实践经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自己今后的创业工作奠定基础。毕业后,基于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风险和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局限,建议大学生以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查漏补缺为目的,选择规模适中、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进行尝试,积累创业经验。

4 结语

大学生回乡创业领域是一片亟待开发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大学生就业困难将得到显著缓解,乡村经济将得到大幅提升,城乡差距将显著缩短。尽管大学生回乡创业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高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社会重塑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者强化内功,相信大学生回乡创业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