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12-20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核病原菌病菌

任 迪

(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13)

辽西地区是我国小花生主产区之一,生产的小花生由于不含黄曲霉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随着2015年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的下发,调减籽粒玉米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辽西地区的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同时,当地花生病害日趋严重,新的病害不断增加。花生白绢病是本地区新出现的一种病害,对花生的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影响,甚至造成绝收。因此,研究总结花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并加以推广,对稳定当地花生生产至关重要。

1 花生白绢病病原菌及症状

1.1 病原菌。花生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罗耳阿太菌。在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有性态,主要靠无性繁殖产生菌核和营养菌丝完成侵染危害。

1.2 危害部位及症状。该病危害花生的根、茎、果柄及果实。当地集中发生于花生生长的中后期,特别是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染病初期叶片发黄,早晚或阴雨天叶片可以正常展开,阳光照射时叶片呈闭合状态。随着病情发展叶片逐渐枯萎,根茎及茎基部呈褐色软腐、萎缩,表皮坏死脱落,果实腐烂变质,最后全株干枯死亡。夏季温度高,降雨或灌溉后,土壤湿度大,植株受害部位和植株附近地面出现白色的丝状菌丝和菌核。

2 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2.1 传播途径。花生白绢病病原菌在田间以菌核或菌丝状态在土壤中或植株病残体上越冬,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分布在表层土壤。菌核在土壤中可较长时间存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时间会更长,可达6 年以上。存留在土壤中的菌核温湿度适合时萌发产生菌丝,侵染根茎表皮或伤口,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也能侵染子房柄或荚果。种子也可以带菌传染,使用带菌率高的种子播种,出苗后苗期发病重。花生生长季节,病菌通过地表水分径流、昆虫等途径传播扩散。

2.2 发病规律。病菌萌发生长的最适条件:温度25℃~35 ℃,空气相对湿度90%~100%,土壤相对含水量40% ~50%。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土壤通透性差、地表积水是花生白绢病大发生的客观条件。低洼地块、多雨年份的夏季易造成该病严重发生。辽西地区6 月下旬~8 月中旬气温高、降雨集中多日不放晴的年份发病较重,反之发病较轻。当地一般6 月下旬即可发现田间病株,到7 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种子带病菌、重茬地块、花生种植密度过大、播种时间过早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3 花生白绢病防治

3.1 清洁田园,深翻整地。花生收获前及时把病残体连根清除,减少田间越冬病菌数量,也可避免收获时发病株腐烂变质的病荚果混入,提高商品荚果的质量。收获后,彻底清园并收集植株残体集中处理销毁,随即进行30 cm 以上深度的深翻整地,破坏病菌越冬环境。

3.2 轮作倒茬,改良土壤。针对多年重茬的发病地块,采取2 年以上与谷子、高粱、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轮作倒茬。针对山坡薄地,播前增施有机肥;对黏重土壤地块,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加沙改良土壤。

3.3 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选择适合本地的抗病高产品种,如花育23 号、唐油4 号、白沙308 号等,引种时注意不要从病区引种,避免种子带菌。播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带皮进行阳光下晾晒消毒,精细脱果皮,筛选合格种仁,选择优质杀菌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3.4 适当晚播,做好田间管理。早播易诱发花生白绢病,当地普遍种植的小花生播种适期为5 ~10 cm 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辽西地区一般以4 月末5 月初开始播种为宜。为避免植株徒长,底肥一般选用高磷高钾复合肥,用量视目标产量而定,一般20 ~35 kg/亩;追肥时要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追施尿素用量不超过7.5 kg/亩。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田补苗、清棵蹲苗,以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期如植株长势过旺,可使用植物激素适度控旺。低洼地块可采用挖田间排水沟等排水措施,避免雨季田间积水,以减轻花生白绢病的发生。

3.5 药剂防治。在使用优质杀菌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在花生下针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 ~1000 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500 ~3000 倍液等药剂淋灌种植穴或喷施根茎部;在结荚初期用上述药剂交替茎叶喷雾,每隔7 ~10 d 喷雾1 次,做到淋透喷匀。在发病初期,用丰洽根保600 ~800 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 倍液等药剂喷淋灌根,防治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菌核病原菌病菌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因素影响下棉田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特征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