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论下培育中职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及保障

2020-12-20林俊标林振昺

福建轻纺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核心中职

林俊标,林振昺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职业教育兼具教育与职业的跨界双重属性,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和提高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全面厘清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属性特征和时代呼唤,运用OBE理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提升学生作为准劳动者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建设现代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使命。

1 相关概念的内涵蕴意

1.1 OBE理论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2]。OBE强调产出/成果导向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学生学习成果是由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再将这一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去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3]。这一理念中,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仅仅被当做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如果它们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特定能力,那么它们就要被重建,整个OBE教育系统是由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产出来驱动运行[4]。因而,在OBE理念指导下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中职课程设计和保障措施,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

1.2 中职生核心素养

林崇德教授主编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三大领域,涵盖“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 个指标,细化为“乐学、善学、……、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技术运用”等18个基本要点[5]。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要义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落脚点。中职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可塑阶段,也处于对职业生涯的懵懂阶段,对中职生的启蒙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他们坚定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养成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勤于钻研、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状态。

2 中职生核心素养的企业调研实证分析

为客观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中职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情况,确保调研开展的可行性和调研数据的有效性,课题调研组依托福建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所在福州市为用人单位调查区域,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和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共向福建省内宝马汽车4S店、大众汽车4S店等22家企业单位的经理和技术员工发放调查问卷,共计收回35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30份,有效率94.3%,归纳分析中职生核心素养存在如下不足:

2.1 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从企业问卷调查和走访交流的汇总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求不匹配。用人单位要求员工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之外,更希望员工具备与本职业相关的职业品德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素养、岗位敬业素养、职业学习能力素养等,甚至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礼仪等人文方面的综合素养[6]。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对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的调研分析,导致中职学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不清晰,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结构偏颇的情况较为严重。

2.2 中职生关键能力水平不高,无法较快适应企业要求

关键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中职生的关键能力是在职场生活中展现出来的除专业实践能力之外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是一种工作生活的软技能。从调研访谈中发现中职毕业生大多存在自信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弱、自我调节、岗位适应情况较差和关键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有企业人事经理说:“在我们这里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有经常遇见挨批评就甩手不干、消极怠工的情况。我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虚心诚恳地请教学习,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要求,融入新的职业环境和进入职场工作状态。”

2.3 中职生职业精神和道德人格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调研访谈中,许多企业人事部门在招聘上遵循“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录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聘用原则。同时也发现,中职毕业生在岗位工作中缺乏“安全工作、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乐于奉献、创新创业”等职业精神,也缺乏“服从安排、踏实勤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正直正派”等职业道德。另外,部分中职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存在眼高手低、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等现象,入职后缺乏主人翁意识,没有全身心投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全过程中,中职生职业精神和道德人格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 OBE理论下提升核心素养的专业课程设计

3.1 专业课程设计明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OBE成果导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大区别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为逻辑,组织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培养目标反向设计从明晰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开始,通过核心素养需求→学生毕业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闭环控制。它与正向培养正好相反,在成果导向教育中,核心素养需求既是专业教育教学的起点又是终点。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明晰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态度与道德、职业行为与习惯、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精神与意识和职业基本能力等核心素养要素,在专业课程设计时有意识地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动导向式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使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全过程。

3.2 专业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提升

OBE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个性化培养,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特征。对于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需要展开专业课程的项目引领式和行动导向式课程设计,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体现,利用实战化展开专业教学。这一过程的关键要突出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设置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任务完成度、准确度和挑战度,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成功完成任务的获得感和喜悦感。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乐趣,树立自信,为学生成为合格的企业员工及今后发展、进步奠定关键职业能力。

3.3 专业课程评价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完善

OBE理念强调通过成果评价反向促进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开展实施。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大多中职课堂仍然以单纯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中职生作为企业准员工的培养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极其不利的。中职的专业课堂和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有所不同,应更多地开发设计并逐步推进探究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在专业课程的评价考核中融入“技能操作”+“职业精神”的双重考核。例如,在实操过程中学生的7S工作理念的贯穿,工匠精神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并加大对职业精神的考核比重,让学生明白辛勤耕耘才有丰收喜悦的道理。

4 OBE理论下中职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保障

4.1 用OBE理念构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最重要的能动要素,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个体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保障。中职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对接,以企业所需人才核心素养为要求,由校内专业教师和具备汽修职业资格且在一线工作多年的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展开专业建设、核心课程开发、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项目的实施。学校通过制度建设和理念引领,激励专业教师积极投入到中职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打造“双师双能”的专业教师。

4.2 以OBE理念构建“活学活用”专业教材

OBE理念下的课程实施应以国家规划教材为蓝本,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展开教材内容重构,教材采用活页形式,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突出生产与教学相对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特征,强调教材的思政性、实践性、创新性。成果导向的教材开发应为专业课程培育中职生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实现了教材的“活学活用”。

4.3 以OBE理念推进“循循善诱”教学方法

OBE理念下,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更需要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下狠功夫。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采用产、教、研、学一体化融合,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开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空中课堂并结合社区服务、创新创业等教学方式,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展开自主学习,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教师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培养其学习和探索兴趣,在“循循善诱”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核心中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