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移植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0-12-20李尚昆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终末期移植术尿路

李尚昆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方法,终末期肾病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常见的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疾病有慢性肾炎、多囊肾、糖尿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肾移植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5年存活率较高,肾移植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为急慢性免疫排斥反应、急慢性肾衰竭等,需要长期服用激素以抑制代谢药物、降低机体排斥反应,检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肾功能情况,可评估患者的预后[1-2]。临床常根据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尿酸水平来评估肾功能,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是将显像剂引入机体,利用放射性探测仪器在体表测得放射性物质在脏器中的动态变化,分析计算机上的时间-放射性曲线,进而诊断疾病、评估脏器功能,是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的诊断脏器功能的方法[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移植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肾移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血清肌酐值将患者分为肾功能异常者组57例以及肾功能正常组17例,肾功能异常包括27例排斥反应、13例IgA肾病、6例系膜增生性病变、5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3例慢性排斥反应合并IgA肾病、2例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肾损害。肾功能正常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25±4.38)岁;BMI指数19~24 kg/m2,平均BMI指数(19.86±2.54)kg/m2;肾移植深度4~7 cm,平均肾移植深度(5.57±1.64)cm。肾功能异常组男48例,女9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8.56±4.27)岁;BMI指数20~23 kg/m2,平均BMI指数(19.69±2.62)kg/m2;肾移植深度4~7 cm,平均肾移植深度(5.25±1.28)cm。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肾移植术。排除标准:有弥漫性血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全身疾病者;恶性肿瘤、肺结核、消化性溃疡、全身严重感染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双探头SPECT仪,配平行孔准直器(低能高分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为99Mo-99Tcm(购自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DTPA冻干品药盒(购自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按照说明书自行标记,放化纯度>95%,肾CT扫描仪器为Biogragh 16型PET/CT一体机中的16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告知患者检查前30 min需饮500 mL水,然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取仰卧位,采用弹丸式注射方法从一侧肘静脉注射1 mL99mTc-DTPA 5 mci,当腹主动脉显影时,进行下腹部和盆腔的前相位动态采集,时间为20 min,注意在注射显像剂前以及采集结束后,需使用SPECT仪对满针注射器、空针注射器进行放射性计数1 min。

1.4 评价指标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动态采集数据完毕后,通过感兴趣区技术勾画移植肾的轮廓及本底,然后输入患者的体质量、身高、CT测量所得的肾移植深度,经计算机处理显示出时间-放射性曲线,并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值。比较两组患者的GFR值,分析GFR值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经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配对资料相关性分析,相关性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FR值比较 异常组GFR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GFR值比较(±s) 单位:mL/min

组别 例数 GFR值正常组 17 61.75±15.64异常组 57 37.76±15.48 t值 5.595 P值 <0.05

2.2 GFR值与肾功能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GFR值与肾功能呈负相关(r=-0.453,P<0.05)。

3 讨论

临床习惯把同种异体肾移植简称为肾移植,肾移植是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常规的治疗手段。尿毒症终末期即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贫血、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替代治疗,替代治疗又可分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需要控制饮食且感染高发,肾移植5年生存率大于90%,透析5年生存率为60%~85%,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肾移植较为安全,且肾移植能更节省医疗费用[4]。但肾移植术后容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等问题,进而导致移植肾肾功能受损,出现GFR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等情况,在肾移植术后尽早发现移植肾的肾功能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5]。

本研究根据患者血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因为血清肌酐是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肌酐是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酐释放到血液中后经肾小球滤过作用随尿液排出,血肌酐的水平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决定,若肾脏受损,则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GFR值低,血肌酐水平会上升,Cr水平高,故血肌酐水平能较为准确的反映肾脏受损情况[6]。本研究结果表明,异常组GFR值低于正常组,GFR值与肾功能呈负相关,提示GFR值越低,肾功能受损越严重,肾功能越差,预后不良,分析其原因在于,既往临床常采用传统静脉肾盂造影(IVP)来评估分侧肾功能,但肾功能不全时进行IVP检查会出现患侧肾脏不显影或显影不清的情况,从而容易低估患肾功能;此外,肾脏上尿路非梗阻性尿路扩张与机械性梗阻尿路扩张所引起的肾盂积液的IVP检查有重叠,难以鉴别两者[7-8]。而肾动态显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估肾功能的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灵敏度高、可定量评价以及可重复的优点,肾动态显像包括肾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肾灌注显像能反映肾动脉灌注情况,肾动态显像能反映肾功能情况,肾动态显像通过静脉注射显像剂99mTc-DTPA,然后利用γ照相机连续动态采集显像剂经肾动脉—肾实质—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一系列影像,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移植肾的时间-放射性曲线,通过观察影像及肾图,可以了解分侧肾功能以及上尿路通畅情况,通过测量显像剂的总体和残留放射性计数,计算出GFR;此外,肾动态显像可以有效鉴别非梗阻性尿路扩张与机械性梗阻尿路扩张[9-10]。

综上所述,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得的GFR值可以评估移植肾的肾功能,GFR值越小,肾损害越严重,Cr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猜你喜欢

终末期移植术尿路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的护理配合
交腿皮瓣移植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