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可爱的人

2020-12-20陈彧之

时代邮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魏巍紫葡萄火线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战争期间,一批优秀记者赶赴前线,他们通过自己的笔,让后方的人们及时了解志愿军的战况。1950年到1958年,作家魏巍三次奔赴朝鲜战场前线,陆续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等通讯,这使“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乃至中国军人的代名词。

1952年,魏巍第二次到前线,写下了通讯《挤垮它》,完整记录了一场战役从准备到结束的全过程。我军建设的“地下长城”交通壕令魏巍震惊不已,他写道:“这交通壕多长,多远啊!它曲曲弯弯地绕过山头,盘过山腰,下到谷底;接着,像我们祖国的长城一样,又飞上陡峭的山岭!”在交通壕边的“小小铁工厂”中,魏巍看到战士在打铁,没有风箱,就用子弹箱改造。他特别写了战士们的手,“仔细一看,上面有三四个紫葡萄似的血泡。还有一个破了的,浸着血。”

在1951年3月21日深夜写下的通讯《战士和祖国》中,魏巍将战士们的所思所想告诉读者。一名战士在战斗中三次负伤而拒下火线,直到第三次在指导员的命令下才下火线。这位战士表示:“只要能保住我们的新中国,使我们的人民、我的母亲安全,我个人死到国外算什么!”

魏巍说自己之所以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概、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陈彧之/文)

猜你喜欢

魏巍紫葡萄火线
ON CONTINUATION CRITERIA FOR THE FULL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LORENTZ SPACES*
我的老师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
小院紫葡萄
Optimization Design of Double-parameter Shift Schedule of Tracked Vehicle with Hydrodynamic-mechanical 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