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时代变局中的答卷人

2020-12-20

时代邮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华为企业

一百多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时至今日,这句话用来描述我们身处的世界,也颇为贴切。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世界洪流,水急滩险,危机并存。

企业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当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企业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考验。大考之下,是随波逐流,还是劈风斩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企业从不缺乏应对艰难复杂局面的经验。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越是困难,它们越是要调动智慧和能力去迎接考验,因为这场大考,不得有失。

生死存亡,百年未有之大考

“我觉得撑不过三个月。”

2020年2月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的这句话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彼时,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连锁店的西贝莜面村基本都已停业。往年春节,西贝的整体营收约在7亿—8亿元,今年几乎全部归零,而2万多员工一个月工资就在1.5亿左右又不得不支出。面对如此困境,即使作为餐饮巨头的西贝,也不由得压力山大。

然而在这个行业里,西贝的日子还算不错的了。业内人士称:“大部分餐企很难扛过一个月。”事实上,与西贝、海底捞、老乡鸡这些名牌企业的“日子难过”相比,更多中小微企业考虑的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在很多城市的街头巷尾,一些开了十多年的口碑小店就此关张,那些与周围居民相熟的小老板们回家过年,再也没有回来。

这样的局面谁都是第一次面对,岂独餐饮业?从“春运”高峰的客运业开始,再到旅游业、家政服务业、门店式金融服务业等,整个春节收入都呈断崖式下滑。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有超过46万家企业倒闭,逾三分之一是小微型企业,新增企业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减少了28.9%。实体店经营因受疫情影响过大,创业者们纷纷避之唯恐不及。

外贸企业一度被称为2020年“答题量”最大的企业。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浙江超超安全阀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小根这一年很发愁。“一开始是愁复工,疫情来了,工人回不来。”好不容易复工复产了,国外疫情又严重了,海外客户要么取消订单要么延迟收货,工人又无单可做。这也是很多外贸企业当时的状况。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物流不畅成本提升……每一个都是让外贸人头疼的难题。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国内打完上半场,国外接力下半场,外贸人拉满全场。”

随着疫情的催化,世界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民粹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中美博弈与对抗在这种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升级了。2020年6月,美国司法部长巴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隐晦地表示:“中国想成为未来可主导经济的技术领导者,这将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发展,以及美国是否能继续成为世界的技术领袖。”而美国阻断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打压和制裁中国企业,尤其像华为这类掌握了高新科技的中国企业。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我的女儿孟晚舟了,我也做好了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2019年,任正非在华为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曾这样说。这是一个75岁的父亲所说的话,也是一个中国企业家说的话。2018年12月1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从此成为美国手中要挟华为的筹码和人质。然而任正非坚定地表示:华为不会牺牲民族利益去换取孟晚舟的自由。

在美国重压之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即使是在亏损的情况下,还是拒绝和华为合作。为了卡住华为的脖子,美国选择从芯片下手。2020年9月15日,美国针对华为的芯片禁令正式生效,华为麒麟高端芯片正式全面断供。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联发科、高通等全球主要芯片生产企业陆续表示9月15日之后将断供华为。这对华为的手机业务毫无疑问是一次重创,要知道2020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在国际市场上的出货量达到了5580万台,华为首次超过三星成为世界上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厂商。然而到了11月,因为无法解决芯片问题,华为不得不把荣耀业务打包出售,断臂求生。

TikTok也同样遭遇了美国的“围猎”。作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应用,TikTok在美国市场累计下载量超过1.65亿次,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20亿次。为了封禁甚至强买TikTok,特朗普和美国政府找出了那个一贯的“借口”: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无奈之下,TikTok选择提起诉讼——“我们不会轻易起诉政府,但我们别无选择。”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今的局面,是一场难度极高、综合性极强又万万不能丢分的大考。

迎难而上,令人振奋的答卷

“我们力争活下来,明年还能发布年报。”

2020年3月31日,在华为2019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这句话里,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坚强不屈的决心。这句话也适用于所有企业,因为活下来,才能赢得希望。

为了活下来,中国企业走上了一条自我革新、自我升级的道路。为减轻成本压力,制造企业加快了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提升生产线,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行紧急改造;购物、文娱、教育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纷纷“上线”“上云”“共享员工”……一万种新情况新困难,中国企业就有一万种应对的方案,以一种可歌可泣的韧性和精神,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2020年9月2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的一连串好消息令人欣喜——世界500强企业入围数量蝉联第一,千亿级企业首次突破200家,研发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企业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生动记录了中国企业发展的轨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表示,2002年首次发布中国500强企业入围的门槛,年收入只有20亿元,而今年的入围门槛已大大提高,“这些数据展示着我国企业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的重要支撑。”

最令人担心的中小微企业,也在这场大考里交出了一份让人动容的答卷。我国企业90%都是中小企业,它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它们抗风险能力低,遭遇变局时处境尤其困难,然而它们顽强地熬过了寒冬。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5月份复工率就超过了90%。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持续向好,生产效益指标逐步好转,企业信心逐渐恢复。

活下来,只是试卷的A面,试卷的B面,则写满了责任。在活下来的同时,中国企业始终勇于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中国企业克服自身困难,向湖北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据《中国企业家》不完全统计,仅1月23日至1月31日一周时间,就有约350家公司向武汉及湖北疫区捐款,总额达121.29亿元。它们中既有世界500强、行业翘楚,也有中小企业。60多家央企共计捐款超过37亿元,通用技术集团、国药集团还设立了10亿元的疫情防控专项保障资金。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也纷纷出手,其中阿里10亿、腾讯3亿、百度3亿、美团2亿、字节跳动2亿、携程2亿、快手1亿……

中国企业也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从米面粮油、水电煤气到公共交通,它们为抗疫提供了高质量的“后勤保障”;抗疫战疫中,从医院改建、企业生产线筹建到熔喷布、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生产研制,它们提供了关键的物资和技术支持。为了满足国民需要,多家企业紧急转产扩产,坚定表态:“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抗疫中,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由武汉地产集团组织建设、中建三局以总承包方式承建的雷神山、火神山两家医院,十来天就建设完工,这一壮举相信全国人民都记忆犹新。

当然,中国企业更不会忘记,2020年还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决胜“三大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央企国企已成为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截至10月30日,央企已成功帮扶22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千亿元,派出各类扶贫干部1万余名。民营企业也紧随其后,自从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共同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全国已有近11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2.71万个村,带动和惠及150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民营企业的责任。”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这样说。

在逆全球化达到高峰,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巴西甚至欧洲很多国家右翼势力崛起,民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企业身体力行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产业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分布在海外的中资企业为当地抗疫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展现出博大的中国襟怀。

斯法克斯医院是目前中国援突尼斯项目中工程量最大、工期最长的项目。疫情暴发后,中建公司加班加点,以期早日交付医院。斯法克斯卫生局局长阿尔迪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人真是好样的,他们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赶工期,推进工程进度,这让我们很感动!”

数据显示,近80%的海外项目克服疫情影响稳步推进,近600个海外项目顺利完工,上半年新增海外项目442个,项目金额365亿美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就是中国企业向时代交出的答卷。

任重道远,企业大考在继续

活下来,或许意味着企业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大考并未就此结束。走向更辉煌的未来,才是每一个中国企业都梦寐以求的目标。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是一个优秀企业所应该拥有的重要能力。为了“六稳”“六保”,中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为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国政府在推进实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应对国际新局面,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都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

为了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在国际合作发展上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展开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将为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更令人振奋的是,11月15日,中国完成了亚太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了。RCEP的签署将降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成本,助力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的发展和布局。国家在战略层面的布局,对企业是巨大的机遇,如何顺势而为,在新经济秩序中找到发展的机会,是中国企业当前必须去思考的课题。

创新变革,则是一个优秀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靠“一块电池”年收入457亿的宁德时代,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董事长曾毓群认为是“创新”,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四大创新体系推动这个成立仅9年的企业成为动力电池全球销量第一的企业。创新不仅在技术,拥有超过4000多项专利技术的蔚来汽车,以向客户提供“海底捞式”的创新服务,获得一张拉动销量的王牌。恒瑞医药的创新则不仅仅体现在做创新药上,数字化转型是其重要升级手段,恒瑞信息化系统的业务覆盖程度达到了95%以上,很好地支撑了企业发展。这些优秀企业的示范告诉我们,企业应该苦练内功,不断创新变革,自我升级,尤其是在高新科技领域,要增加投入,不畏艰难。时至今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与过去不同。以单个企业的力量去应对种种不确定性,必然力不从心,如何协同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创新,在共生模式中壮大自我,是另一个重要课题。

弘扬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优秀企业真正激发活力的根本。中国从来不缺杰出的爱国企业家,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再到现在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都值得敬佩和学习。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将爱国放在公司利益之上,三一文化精髓就是“国家之责大于公司之利”,“心存感激,产业报国”;曹德旺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一个带领企业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企业家,他37年捐款160亿元做慈善,因为“拥有财富,也是背负责任”……他们诠释了什么叫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在他们带领下的企业,已经发展为国际一流企业,甚至能够引领中国某一领域的发展。产业报国,产业强国,他们为“企业家精神”做出了良好示范。

企业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强则国家强。尽管当今仍处于前所未有的危局之中,但“危”中总是孕育着“机”的,事实上,任何危机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成功者,能够不惧成长、自我变革的企业,最终会成为真正的成熟企业和时代的强者。

对强者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

猜你喜欢

华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杀入随行WiFi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