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9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铙山小学焦梦

家长 2020年34期
关键词:克罗体态律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铙山小学 焦梦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想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审美发展,教师就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体态律动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项有趣且新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充分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和表现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基于此,笔者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以下分析。

一、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有助于活跃音乐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所以他们的情绪化比较明显,学生若一直处于压抑和枯燥的环境氛围中,不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还会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但若处于活泼、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每个身体细胞都舞动起来,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起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或节奏游戏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第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当前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进入了以快餐式阅读和鉴赏为主的娱乐模式,导致社会成员出现精神空虚等不良现象,在一定层次上严重阻碍了文化强国的建设。对此,在小学阶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能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的方式,以动作、节奏和声音等方式呈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促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最终为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因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音乐课缺乏重视。主要是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排课比率较低,而且学校每周给学生开展的音乐课都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标准;第二,对音乐课投资较少。众所周知,音乐课开展需要有乐器加以辅助,但是由于学校对音乐课资金投入较少,所以导致部分音乐课程内容无法开展,最终出现尴尬局面;第三,音乐教师数量较少。根据小学音乐课开展现状可看出,部分教师除了需要担任音乐教师以外,还需要担任其他课程教师,超负荷工作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呈现最佳状态,并且也无法让学生真实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基于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应当落实“新课改”要求,并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三、小学音乐教学实施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的途径

教师应以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为依据,通过借助体态律动培养学生律感、借助体态律动培养学生音调、借助体态律动加强情感理解、借助体态律动培养创造能力等有效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

(一)借助体态律动培养学生律感

每首歌曲都拥有不同的音乐节奏,而节奏作为区分不同音乐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知能力。比如:《命运交响曲》是向命运发起挑战的坚毅,而民族音乐是对民族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节奏的不同,展开不同频率的肢体运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或者当学生在学习国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方式感受音乐中传递出的磅礴和大气,然后在聆听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聆听到的音乐做出能表达爱国之情的肢体动作,促使学生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国歌传递出的精神。

(二)借助体态律动培养学生音调

表达音乐情感的主要方式就是以节奏和音调为主,所以节奏和音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可以合理地借助该模式展示音乐中的音调节奏,然后再使用身体中的肌肉活动进行具体展现。比如:可以在4/4节拍中通过向上拍手的方式体现弱拍,而第四弱拍同弱拍一样,两只手向下拍则是表示强拍,拍一只手表示次强拍等,通过以上肢体动作的方式,对音乐中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形象的表现,进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借助体态律动加强情感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平均年龄约在6-12岁,所以此阶段学生的共情能力、音乐素养以及情感理解能力等都比较薄弱,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没能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复杂情感。而在新课程的标准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更深层次地开发学生思想情感。而且根据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律动舞蹈动作的方式,把动作和音乐有效结合,借助此方式充分凸显音乐律动价值,并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十二生肖歌》时,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全面掌握十二生肖。对此,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给学生安排一些行走、拍手等动作,通过动作的掌握,促使学生快速掌握并记忆相关音乐内容。

(四)借助体态律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步入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大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原因是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烘托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最终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当学生在学习《春天来了》这一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花儿开放或柳树发芽等相关视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借助此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五)借助体态律动提高欣赏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教学科目的开展都具有不同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目的,而音乐教学的开展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此,教师在给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充分掌握体态律动教学的优势,然后合理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情感和音乐艺术。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该首歌曲进行欣赏时,应当先引导学生自己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或者跟随音乐节奏,使用自己舒服的方式与其结合。而在欣赏期间,若遇到高音部分,学生可以使用身体上扬的方式表达这首歌曲的高音,而在遇到中音部分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双手平放在胸前的方式进行表达这首歌曲的中音;最后在遇到低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微微倾斜,以此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由此可见,通过此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能调动学生身体器官,促使学生以传神的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能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完全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规律,同时也适用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克罗体态律动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体态评估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性研究
迟到大王
最喜欢的画作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梧桐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