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农业助力兰陵乡村产业振兴

2020-12-19兰陵县农业农村局汤菲

农业知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兰陵秸秆农产品

文/ 兰陵县农业农村局 汤菲

兰陵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161.7 万亩,去年粮食收获面积160 万亩,总产75 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蔬菜收获面积110 万亩,总产量400 万吨,产值76 亿元,被评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和“山东南菜园”。

近几年以来,兰陵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提效、控害,加快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促发展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重点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省直部门帮包贫困村的乡镇为实施主体,对全县农民开展培训。培训以乡镇为单位,按产业确定每个乡镇基本学员均100人以上,编3 个教学班,累计培训10 次。目前共培训90 场次,累计3100 多人次。主要采取田间课堂的培训形式,重点对贫困村科技带头人开展帮扶科技培训,帮助其发展产业,提高其增收能力。

同时,结合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的实施,与3 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扎实搞好产学研结合工作。相关专家经常到示范基地进行培训指导,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时应用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效益

近几年,兰陵县户用沼气发展比较迅速,建设沼气池2200 个,大型沼气工程一处,综合容积65000多立方米,可消化吸收禽畜粪便20万吨,利用秸秆3 万吨,节煤8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1.5万吨,有效解决了禽畜粪源污染、废气污染,优化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在长城镇东河头村、大仲村镇玉石山建设秸秆气化站两处,供1000 户居民使用,年消化秸秆8000 多吨,可节煤400 多吨,减排800 多吨。同年,在长城镇二庙建设秸秆成型场一处,推广节能炉2000 多台,年消化秸秆1.5 万吨,节煤1000 多吨,减排2000 多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质量

兰陵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在80 万吨左右,拥有农机合作社80 多家,25%的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还田。规模养殖户2600 多家,建设了青贮池15 万立方米,35%秸秆青贮用作饲料过腹还田。25%的秸秆用于造纸、沼气原料,秸秆综合利用率在85%以上。惠民沼气专业合作社同草莓、大樱桃、甜瓜、蔬菜等30 多家种植合作社签订了沼渣沼液供应合同,常年供沼液5000 余车,约8000 吨,减少化肥使用5000 多吨,减少农药使用200 多吨,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面源污染,对有机果蔬的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增信任

兰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六项机制”,切实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实现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全覆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兰陵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路。

在组织领导方面,兰陵县委、县政府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重要议程,从组织保障、机构建设、政策措施上全面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13 个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工作协调。在县级设立了正科级农安办,成立了副科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编制分别为10 人,配备执法车辆3 台,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执法记录仪、移动电子稽查、电子扫码枪等执法设备16 台套。二是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负总则,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乡镇长是直接责任人。实行分级负责制,各乡镇与村居、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等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目标分解细化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票否决量化考核办法》等文件,分年度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生产使用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的通告》,实行禁限用农药有奖举报制度;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推动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

在经费保障方面,兰陵县安排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20 万元、执法经费10 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经费80 万元、检测经费102 万元,农管员补助237.6万元,共计449.6 万元。

在监管措施落实方面,在全县确立了把农产品质量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生命线的理念,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全员培训,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农业执法方面,制定出台了《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工作实施方案》,对进入兰陵市场的农药产品逐一进行审核备案,登记备案872 个厂家的1696 个品种,发放条码623 万个;审核登记500 家农药经营网点,对从业人员全部进行了上岗培训。同时,着力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县里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在春耕、三秋生产期间,分别开展为期2 个月的专项整治,平时不定期组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蔬菜、食用菌及农药质量安全“双百”专项整治行动和农业投入品专项治理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650 余人次,执法车辆186 辆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 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3500 余公斤。专项整治活动范围广、时间长、力度大,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面,县政府投资1000 余万元建设了省级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结果代表山东省地方标准;整合农业、畜牧、水产部门的检测设备,成立了县级检验检测中心,集中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检测。同时,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和基地市场速测室建设。

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产业功能

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整合生态资源、旅游、饮食、文化等要素,以农特产品开发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乡村休闲、特色经济来促进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致富门路,盘活地方资源,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实现村庄的城镇化,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打造了一批以代村农业示范园区为代表的,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全年各处休闲观光农业点共接纳游客50 万余人次,创造效益1.5 亿元,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一是强化环境整治,改变农村面貌,完善乡村旅游功能。二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三是规模经营土地,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技化种养、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资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生产,园区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无公害蔬菜、水果和观赏型农业与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相配套,创建生态旅游,为周边及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去处。四是突破风景旅游束缚,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功能配套,饮食上突出农家特色、乡村风味;环境上营造突出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和住宿条件尽量与酒店接轨。

兰陵县以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为前提,通过立体种养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实现农工贸一体化,大力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通过作物、沼气、有机肥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能源,减少污染;利用作物品种多样化和生物多样性,建设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资源,抵御不利因素。达到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通过生态农业的建设,力求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良性循环、资源保护利用、科技含量高、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体系。

猜你喜欢

兰陵秸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火车在油菜花田中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