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对柬汉语教学的汉柬趋向补语对比分析

2020-12-18葛李勤李轩志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引申义补语趋向

葛李勤 李轩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中国 咸阳 712100;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中国 北京 100089)

一、引 言

二、汉柬趋向补语范围

趋向补语即趋向动词作补语。在现代汉语里趋向动词数量不多,相对封闭,但学界对趋向动词的范围仍有不同看法。赵元任(1979)认为趋向动词有26个,朱德熙(1982)认为有24个,刘月华(1998)认为有28个。通过考察柬埔寨两所中小学学生的书面作文,刘月华所列的趋向动词都出现了,故本文对趋向补语范围的界定参照了刘月华(1998:1-2)的规定。本文研究的趋向补语共28个,分为以下三类: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称为“上”类词);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到……来、到……去(称为“上来”类词);其中“来/去”和“上”类词我们叫作简单趋向补语,“上来”类词我们叫作复合趋向补语。具体见表1。

表1 汉语趋向补语

表2 汉语趋向补语在柬语中的对应形式

三、结构形式的比较

结构形式是指趋向补语在句中与其他成分共现时的位置关系,这里主要指的是趋向补语带宾语的位置关系。趋向补语带宾语的位置复杂多变。80年代中期以后,张伯江(1991a、1991b)、贾钰(1998)、陆俭明(2002)等都有专文讨论这一问题。陆俭明(2002)认为三类趋向动词带宾语时只有三种格式:X.V+趋+宾;Y.V+宾+趋;Z.V+趋1+宾+趋2。这里我们采用陆先生的分类方法来对比汉柬两种语言趋向补语带宾语结构形式上的异同。参考陆先生的分析,根据宾语性质的不同,我们按一般宾语和处所宾语两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一)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

1.简单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的位置关系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的位置可以分为“来/去”和“上”类词分别带一般宾语两种情况。

A.“来/去”带一般宾语

当宾语为一般宾语时,放在“来/去”的前后都可以。但是一般放在“来/去”的前面表示未然;反之,表示已然,例如:

(1)记得明天来的时候带华文书来。

(2)她从家里带来一条鱼送给校长。

B.“上”类词带一般宾语

当简单趋向动词为“上”类词时,一般宾语都直接跟在“上”类词后面,例如:

(3)他边走边唱,忽然从天上掉下一块板砖砸到了他的头。

(4)他今终于如愿考上研究生了。

柬语中不管趋向补语是“来/去”或“上”类词,带一般宾语时,宾语一律紧跟动词之后,趋向补语出现在宾语之后,例如:

(5)学生们举起手。

学生们 举 手 起

(6)请取下墙上的画。

请 取 画上墙下

2.复合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的位置关系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的位置关系比较复杂,根据陆先生的分析应该有三种位置情况[1],而柬语只有一种位置情况,如表3。

表3 汉柬复合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柬语中复合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的情况也是宾语紧靠动词,趋向补语在宾语之后。

(二)趋向补语带处所宾语

1.简单趋向补语带处所宾语的位置关系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带处所宾语的位置可以分为“动词+来/去”和“动词+‘上’类词”分别带处所宾语的两种情况。

A.“来/去”带处所宾语

当简单趋向补语为“来/去”带处所宾语时,处所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来/去”的前面,例如:

(7)放学的时候下雨了同学们都赶紧回家去了。

(8)在杭州玩了几天之后我们就回南京来了。

B.“上”类词带处所宾语

当简单趋向补语为“上”类词时,处所宾语都直接跟在“上”类词后面,例如:

(9)奶奶虽然八十高龄了但是还是连气都不喘一口地爬上楼了。

(10)因为忽然下雨,我们只能停止打球赶紧跑进屋子里。

柬语中简单趋向补语无论是“来/去”或“上”类词,其带处所宾语的位置都是处所宾语直接跟在趋向补语之后。例如:

(11)我回家去。

我回去家

(12)同学们走上楼梯。

同学们 走上 楼梯

2.复合趋向补语带处所宾语的位置关系

汉语中当复合趋向补语表示趋向意义时,宾语若为处所宾语则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中间,且一般是表示起点、终点和路径的处所名词才可以,表示方向的所处名词则不可以。例如:

(13)寒假一结束他就从澳大利亚飞回南京来了。

(14)*妹妹很快游出海里来。

柬语中,复合趋向补语带处所宾语时,一般是处所宾语直接跟在复合趋向补语后面。

(15)我爬上芒果树去。

我 爬上去 芒果树

(16)我跳下水去。

我 跳下去里水

(17)我走进房间来。

我走 进来 里房间

(三)带有趋向补语的汉语“把”字句与柬语中的相关表述

作为汉语一种独特的句式,“把”字句对于外国学生来说习得难度较大。外国学生在习得“把”字句时,大多因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式结构或不清楚使用“把”字句的条件,而回避或遗漏使用“把”字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柬语中没有与“把”字句对应的句式,在表达主语对宾语的一种动作或处置时,柬语中常用受事宾语句。因此,在应该使用带有趋向补语的汉语“把”字句时,学生常常出现遗漏。例如:

(18)我们把妹妹送去医院。

我们 送 妹妹 去 医院

(19)妈妈说把熟榴莲摘下来。

妈妈 说 摘 榴莲 熟下来

(20)我把电脑放进房间。

我拿 电脑去放 进房间

四、语义的差异

本文参照刘月华等(1998:1-32)中关于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意义的分类标准:趋向意义即方向意义,即人或事物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结果意义即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状态意义即表示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与空间无关。趋向意义为本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为引申义。汉柬趋向动词趋向意义基本一致,引申意义差别较大。

(一)趋向意义的比较

汉柬大部分趋向动词的趋向意义是相同的,有些趋向意义柬语趋向动词没有对应的意义。

1.简单趋向补语与柬语相关趋向补语的比较

一般来讲,汉语简单趋向补语所表示的语义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进、出、上、下、回、起、到等[2],分别表示“往里面移动”“往外面移动”“往高处移动”“往低处移动”等。这一类与柬语对应的趋向补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同,但同中有异。

(21)我爬上山了。

我 上 山 了

(22)我们走快点,就可以追上他了。

我们走快一点儿 就是 能追他了

(23)请你坐下。

请 你 坐 下

(24)将军叫士兵从战场上退下。

将军 叫士兵让退从 战场

(25)我跳下楼。

我 跳下从楼

第二类是:来、去。“来”表示向着说话人中心移动,由远而近;“去”表示向说话人中心的相反方向移动,由近而远。

(26)他拿来一支笔。

他 拿 笔 一来

(27)他拿去一支笔。

他 拿 笔 一去

(28)*到磅逊港之后,我就走去海滩。(到了磅逊港之后,我就向海滩走去。)

(29)*老人说了几句话就走去了。(老人说了几句就走(开)了。)

上述例(29)若强调表达离开说话人所在地可以用“开”,“开”表达的趋向意义是通过动作使人或事物离开某处。

2.复合趋向补语与柬语相关趋向补语的比较

汉语的复合趋向补语有“进来、进去、出来、出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回来、回去、起来”等,表示谓语动作行为带有双重的方向性,既指明动作的位移方向,又说明位移方向与说话人或叙述人的位置关系。这一类与柬语相对应的复合趋向补语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同中有异。

(30)上课了,同学们走进教室来。

上课 了,学生们走进(来) 里 教室

(31)小鸟飞出森林来了。

小鸟 飞出 (来) 从森林

(32)快点,爬上树来!

快一点儿上 来树

(33)一会儿,我们就追上来了,并且赢了他们。

一会儿我们追就赢 他们

(34)小孩从树上摘下来三个苹果。

小孩子摘 下来 苹果 三个 从 树

(35)受伤的战士从战场上退下来了。

战士受伤的退 从战场了

(二)趋向动词引申义的比较

汉语绝大部分趋向动词除了趋向意义外还有引申义,其丰富的引申义是外国学生习得的难点。这类趋向补语有“开、下、上、到、起来、下来、上去、下去、出、来、过去、过来”等 。柬语趋向补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法意义,在表达相近语义时往往采用其他形式来表达。

(36)我把书合上了。

我 合 书了

(37)正在走路,忽然下起了雨。

正在 走沿着路 ,忽然 雨 下来

(38)我找到工作了。

我找得到工作 了

五、结 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柬趋向补语在数量上,柬语比汉语少,柬语中有与汉语“上”和“起”、“上来”和“起来”一样的对应形式,但没有与汉语“过”“过来”“过去”等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于“上”和“起”、“上来”和“起来”这两组趋向补语,教学上应重点强调其趋向意义的不同,避免误代。而对于“过”“过来”“过去”这一组趋向补语,应设计相关练习使用这一类趋向补语,避免学生遗漏使用。在结构形式上,带一般宾语时,柬语的语序为“SVOC”,汉语的语序相对复杂,在教学上要特别强调一般宾语的位置,比如“来/去”带一般宾语,一般放在“来/去”的前面表示未然;反之,表示已然;“上”类词带一般宾语时,宾语的位置必须位于“上”类词的后面。复合趋向补语带一般宾语的位置关系,跟宾语的性质以及带不带“了”有关。带处所宾语时,柬语的语序为“SVCO”,汉语则相对复杂。因而教学上,需要特别强调处所宾语的位置。比如当简单趋向补语为“来/去”带处所宾语时,处所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来/去”的前面;当复合趋向补语表示趋向意义时,宾语为处所宾语时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中间;关于带有趋向补语的汉语“把”字句,柬语中因没有“把”字句,在表达主语对宾语一种动作或处置时,柬语中常用受事宾语句,因而教学上应强调此类汉语“把”字句,避免学生遗漏使用。在语义上,汉柬趋向动词的趋向意义基本相同,柬语趋向补语大多没有与汉语趋向补语的引申义相对应的意义,因而教学上要加强趋向补语的引申义的理解和使用。

注释:

[1] 陆先生认为动词带“上来”类趋向动词时采用何种格式跟宾语的性质以及带不带“了”有关。这里我们不作详述比较。

[2] “过来、过去、开来、开去、到…来、到…去”在柬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这里不做赘述。

猜你喜欢

引申义补语趋向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耐”字原是剃胡须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画说汉字——摆(bai)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