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矫正不良体态,塑造优美形体,做新时代大学生
——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

2020-12-18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韩秀英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形体美体态形体

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韩秀英

高校作为宣传并落实国家战略及政策方针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宣传和落实“健康中国”的责任,必须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多形式开展健康实践,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的倡导。在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积极创新,营造一个健康大环境。针对教育部提出的三个薄弱点以及国务院发布的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我们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指示方针,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不良体态进行矫正,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外在形体美。这也是对原来的国民体质监测形态指标的拓展,扩大体质健康的覆盖面,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发育的基础性指标,还要兼顾外在形体美和优雅气质的塑造。同时,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大学生的形象气质更符合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体态和形体的概念

(一)体态

人体体态是指人体在自然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排列状态,是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一个人的体态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身姿挺拔的人才会更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态健康作为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二)形体

形体是在先天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身体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它主要反映有机体的外部特征的优劣。从遗传学上说,先天的基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与此同时,与后天的科学训练及生活习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后天科学的形体训练可以使优点得到弘扬、不足得到改善,从而使形体变得完美。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当代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体育蕴含着丰富的“美”元素,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的感性显现,它反映的是人与人自身及运动的审美关系,以人为审美对象,以人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确证和实现。体形美、体态美、动作美是形体美的核心,正确的体态和优美的体形能促进人体外形的完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有机体技能的完美程度,反映了一个人良好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二、形体美教育

形体美教育是练习者运用科学的健身理念与方法,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以矫正不良体态、塑造优美体形、陶冶高尚情操、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在教育部倡导的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地加强健康教育的背景下,本研究专注于研究大学生形体美教育实施途径,从大学生不良体态矫正和优美形体塑造两方面运用多种渠道去改善和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情况,改变诸多不良体态,改变形体的原始状态,形成优美的体态,全面高质量地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丰富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提供依据,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变迁所带来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挑战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健康中国”服务,顺应世界公共卫生的发展趋势。

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顺势而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的倡导,专门成立了大学生体态健康与促进研究中心,专注于研究大学生的形体美教育,专注于不良体态的评估和矫正,塑造完美形体。该中心是在山东财经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下,与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联合,汇聚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相关专业专家加盟,有关专门研究大学生体态健康的研究机构。该中心充分利用和发挥瑜伽等特色项目优势,研发了矫正不良体态的科学训练方法。并在矫正不良体态的基础上,塑造更完美形体,提升外在形体美及内在心灵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全面高质量地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形体美教育的实施路径

形体美教育的实施路径,围绕一个中心点——“矫正不良体态,塑造更完美形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三个相结合——课上和课下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集教、学、训、赛四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全面高质量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一)第一课堂教学

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不良体态的评估和矫正方法,有选择性地嫁接和移植到瑜伽、排舞、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等体育类教学课堂,形成高校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同时,根据男女大学生不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系统整合,训练方法的选择上本着基础性、典型性、实用性、健身性、可行性和文化性的属性,不断拓宽体育教学空间和健身空间,既实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又满足了大学生掌握身体训练的实用性需求,而且还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第二课堂教学

依托于体育和艺术类社团组织以及校园体育文化节等校园赛事,课余时间通过社团和协会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指导,既要满足不同大学生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又要达到科学有效锻炼的目的,有创造性和针对性地进行形体练习和身体锻炼,将形体训练技术嫁接或移植到大学生课外体育和艺术类社团中去。这样既为大学生的课外自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健身和健美空间,满足了不同大学生对形体美教育的期待。通过山东财经大学校园体育文化节赛事的推动,在大学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姿势,全面高质量地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

(三)第三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作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路线,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与济南市“芳昕瑜伽”和“黑骏马”健身进行校企合作,借鉴合作企业的实践经验,整合优势资源,结合我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校教学方式和风格。

(四)与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融合教学

以“运动减压”为主体,融合已有体育教学团队和大学生心理中心的场地设施等资源,通过运动干预心理症状,提升大学生自信,消除自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体育教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途径,将二者相融合,既可以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得与失,而且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精神,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共赢意识,深化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充满自信,才能与身边人和谐相处。

(五)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构建主题明确,涵盖运动心理、不良体态矫正及科学健身等多学科理论的专题讲座系统结构。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人才,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寻求新思路,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逐渐形成多方协同教学的活动特色。

(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教学

我们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选择性地使用已有网络教学平台,如雨课堂、慕课等,并开发基于微信小程序、公众号推文等方面的大学生科学健身网络指导平台。实现线下赛事推动、线上健身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参与健身提供广阔的空间,既锻炼了身体素质,又塑造了形体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七)创建大学生体态特征以及健身习惯的大数据库平台

我们可以创建大学生体态特征和健身习惯的大数据库,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攻关。创建大数据库既可以保持开创之先河,还可以通过平台服务国内大学生提升研究能力,积极探索体育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益处,推动源头理论创新,维持我校在国内本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

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想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得到社会的青睐,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拥有符合职业需求的形体条件和高雅的气质。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地纠正不良体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形体训练,让自身形体更匀称挺拔,使自己的形象气质和身体素质更符合社会需要。我们希望大家都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组织机构,经过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自己对形体美的追求。矫正不良体态,使体形匀称、协调、优美,通过体育锻炼让大学生的形象气质和身体素质更符合未来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猜你喜欢

形体美体态形体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公共教学中健美操课程与大学生形体美塑造的整合研究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