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因地制宜硬件设施,推进健康领域课题实施

2020-12-18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慈济幼儿园周晓琴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器械教研幼儿园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慈济幼儿园 周晓琴

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父母和祖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但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家长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往往都运动少、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这类孩子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就经常会出现:易生病、体质差,出勤率低;动作协调性差,磕伤、骨折等意外事故发生率高;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能力等现象。因此,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反思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运动时间不足、运动场地太小、体育器械的种类和数量不足、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年轻教师对体育课程动作发展关键经验把控不准确等。其结果就是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并不高,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园里旨在通过“幼儿园健康领域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的运用研究”县级课题开展,对园本健康课程开展教研研究,突出幼儿健康运动特色。围绕动作发展关键经验设计和实施身体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发育良好、身体强健的体质,培养幼儿协调的动作。幼儿园在健康领域活动的课程安排、运动环境、活动方式三个方面来开展教研,为“幼儿园健康领域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提供硬件保障。

一、形成园本体育课程,突出健康教研特色

(一)以幼儿动作发展规律为指南,形成园本课程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一些运动技能,发展动作、增强体质的集体体育活动。我们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细化为各年龄段的分目标,并依据目标积极建构整合园本的体育课程内容。课程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其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以立足课堂的园本教研为依托,突出课题研究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和理念,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走、跑、跳、投、平衡、钻、爬、攀登等,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立足课堂教学,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运动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为载体,提升教研能力

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园里通过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研人员在观摩活动的教学与指导中强调在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增强兴趣、陶冶情操即实现知识技能学习的主体发展价值,在活动中更加关注的是儿童的自主探索与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为幼儿运动提供保障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一)创设充足空间

我园是一所2017年新办园,户外活动场地1800平方米,在园幼儿400 多人。我们本着“安全、合理、节约”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充足的活动空间。

1.拓展户外活动空间。我们将园内所有的二、三楼平台开辟使用,使闲置的平台变成了活动场地;利用边角空间设置活动场地、沙池、戏水池;利用幼儿园的围墙与教学楼形成一体化的幼儿循环活动空间,我们设计建成了攀爬网、轮胎攀爬墙等,将墙面也变成了幼儿的锻炼空间;大操场上,靠墙放置的自制器械存放架,一物多用,下面可以存放体育器械,上面可以让幼儿练习攀爬,有效地利用了立体空间。

2.划分户外功能区域。为了使现有的活动场地得到充分利用,园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封闭式管理,我们将户外场地进行了功能划分,如攀爬区、田径区、拍球区、平衡区、投掷区、骑车区等,不同的场地投放不同的体育器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区域体育活动环境,使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极开展体育锻炼。除了场地的功能性划分,我们还推出户外大循环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各班的场地使用时间,使每个班级每天都能轮流到不同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打破了以往孩子总在一个固定场地运动的局限性,提高了孩子参与运动的兴趣。

3.错峰户外运动时间。我们采取了错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方案。将全园12 个班级平均分成两组,上下午均采取两个不同时段错时进行户外运动,这样进行户外活动时,有效保障了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活动场地,优化了各班开展体育活动的效果。

(二)提供丰富的运动材料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与各种材料的互动,丰富的体育器械和材料才能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才能不断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教育目标投放材料,从区域活动的需要出发,配备运动材料。

1.做到种类丰富。除购置的大中型器械外,我们还充分发动各班教师和家长,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如旧纸箱、饮料瓶、旧轮胎、奶粉桶等,变废为宝,设计并制作出安全、耐玩、种类多样的体育器械,一物多玩,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

2.做到数量充足。以往,体育器械都是各班级教师独立制作,并存放在自己班内部,仅供本班幼儿使用。这种做法也存在缺点,一是各班级之间器械种类重复较多,品种单一;二是各班教师制作的器械保证不了每位孩子人手一个,数量不足;三是放在班级内部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我园组织全园教师集思广益,合理分工,共同制作出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体育器械,并分别投放在一楼走廊及各个户外活动场地的公共区域,全园各个班级资源共享。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时有种类多、数量足的器械可使用,又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大大提高,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求。

三、多途径开展健康运动,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

(一)晨间锻炼强身健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早上入园时,一些家长会早早地带幼儿来园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玩,也有一些家长因为上班时间早,一早就把幼儿送到班里,还有些孩子经常睡懒觉,总不能按时来幼儿园。“一天之计在于晨”,为了有效利用早晨入园这三十分钟,我们尝试开展了早锻炼活动。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制订锻炼方案,在操场上设置循环式运动路线,小中大班按天轮流参加不同内容的锻炼活动。每班还创建了早锻炼的统计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坚持早锻炼,使幼儿每日有更充足的运动时间。

(二)早操内容变化多样

早操是全面锻炼幼儿身体各个部位、培养正确身体姿态的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关节和韧带,发展协调性和柔韧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幼儿长期做一套广播操,就会因为缺乏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参与积极性、做操认真程度大大减低。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创编了具有客家本土特色的武术操、自制器械操、动物模仿操等多套广播操,分别适用于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每到新学年的开始,幼儿都能学到新的广播操。这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做操的积极性,还使其动作得到了发展。

(三)区域活动自主开放

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能使幼儿较少地受到限制和约束,自由地进行活动,充分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我园每天上下午均保证足够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间,区域内投放的体育器械,幼儿取放方便,便于自主选择,自由锻炼。同时,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能够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关注到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增强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是一项关系幼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活动。幼儿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还可以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为其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园通过从课程安排、运动环境、活动方式来开展体育活动,从而来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器械教研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爱“上”幼儿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