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18福建省邮电学校李发金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公式理念

福建省邮电学校 李发金

中职信息技术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更新的一门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当前,福建省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来衡量中职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试的内容和考核方式往往成为中职教师着重研究的对象。但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同时,学生要成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因此,教学过程中融入终身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素养更有信心去自我提升、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获取更多学习途径,在后续的学习工作实践自主创新进行自我提升和超越,达到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适应的目的。

一、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与终身教育理念内涵相一致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学历教育,而应该是终身的教育,这不仅要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需求。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启发我们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自我完善、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而且还是人才的竞争。终身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人才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认为的终身教育目标具体如下。

(一)终身教育职业素养

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终身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计算机应用职业人才,在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方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从课堂理念知识学习、实践基地基础技能训练、综合应用实践、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以及顶岗实习等过程,培养学生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终身教育知识目标

从终身教育知识目标层面看,将职业技能终身教育理纳入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注重结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生产生活需要。学校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日常生活应用技能、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媒体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开设相应的课程。综合应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景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可接触的问题,从而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进行综合提升,使学生能够对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其日后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终身教育技能目标

我们充分利用实训机房、课堂竞赛、技能实践展示和模拟测试系统评价等多种课堂实践创新活动,突出模拟社会岗位场景教学引导,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不断追求和探索,实现终身教育理念。

二、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终身教育理念实践

(一)多层次培养人才

学校根据终身教育理念需求,除中职在校学生外,还开展了社会人员培训和部队军人等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其文化知识水平、技能基础以及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模式。学校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有一周的时间深入计算机或相关专业发展企业进行社会调研。社会调研包括了解企业文化、岗位人才综合素养需求、专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等。通过调研修订适合地方企业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创新。

(二)师资力量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培养上,中职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紧跟现代教育思想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教师每年积极参加社会或企业组织的各种前沿知识和技能的继续教育培训,深入优秀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深入学生顶岗实践企事业单位调研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引用新的实例或项目,引导和驱动学生适应知识的更新变化过程,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学习自信。

(三)社会实践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下,中职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变化较大,创业机遇不断扩大与更新,对他们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仅凭在校学习期间掌握的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进步的过程,贯穿人的发展,即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基本生活习惯。在我校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每学期都要有一周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并撰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需求的考验,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挖掘各种学习途径为自身加油充电。

三、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实践解析

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Excel 2010”章节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学为例,此部分内容在中职学业水平考核中的要求是“理解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应用,会使用公式与常用函数”,在实际考试题型中,要求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公式编辑或常用的函数应用考核。这对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教学来说,教师只要教会学生进行这些简单的操作就符合教学要求了,但是要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公式与函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相对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进行实际案例运用,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将章节知识点内容进行重组,结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奖学金评选条例要求与相应奖金评定为例,驱动学生学会用数字化表达各条例的文字要求,这样即锻炼了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又提高了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利用计算机编辑公式与函数的程序规则推动学生计算思维方法的培养,通过具体文字的数字化,转化为便于计算机存储、运算和表达的数值,利用抽象的数值应用公式与函数中引用地址进行自动化计算,达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形成问题求解的思路,掌握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在应用公式过程中,分析利用公式中地址的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实例区别后再进行混合应用,巧妙设计教学公式应用,合理创设情境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会知识背后蕴含的计算思维规律和特点,强化学生学习计算机思维的辨识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的养成。

学生可以通过综合项目实验,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公式的应用和程序编辑的基本原则,应用习题课强化学科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函数的应用。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认知,进行小组合作,提出新问题进行实践创新,从而达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终身教育理念实践建议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课堂教学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养成自我创新和团队协作的思维习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具备适应终身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素质。

(二)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可以是反复学习和多次练习,也可以是非连续性学习,还可以是远程学习。学习的方式和时间地点不受限制,让学生实现“时时、人人、处处”能学习的终身学习方式。

(三)理实一体化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模拟真实情境,选用实际工作中适合教学的实例,创建并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实现由“教师带动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逐步掌握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动性。

(四)改进学生评价方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业情况、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注重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化社会责任等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为终身学习储备充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公式理念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