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18长江职业学院舒思雨李洪磊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院校

长江职业学院 舒思雨 李洪磊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

(一)疫情背景下大规模线上学生管理的挑战

2020 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在举国抗击疫情的时刻,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校根据教育部文件,指出要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居家学习,这是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远程学生管理实践,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线上学生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加快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模式上的变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

随着高职院校100 万扩招,学校为更多的地区和人群打开大门,学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学生组织的特点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加之“三全育人”、网络思政教育等政策的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强度和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处在信息社会之中的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运用QQ、微信、百度贴吧等信息手段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学生接触的信息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大量的外界信息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乃至思想空间,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现行学生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新的以及更高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数据成为学校改革的强大驱动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动力,加强学生管理中的信息交流与处理,形成学生管理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学校内部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使学生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问题及原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不完善

目前,学者提出了从不同理念的角度、公司运营的角度和数据平台建设的角度等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研究。但信息化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完善、不够深入,没有深入地植根于这一领域,构建出具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很多学者提出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信息化理论层面,侧重于宏观内容研究,对如何建构互动机制和交流平台,从实践着手寻找符合大数据时代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加强线上与线下管理的结合,并没有太多研究。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表层化

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学生管理综合服务系统来统一规范、统筹管理学生信息的数据库。目前我校有统一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设有学工系统(学生信息、学生资助、评奖评优、勤工助学、违纪处分、日常事务)、教务系统(活动报名、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维护、信息查询、顶岗实习、公用信息)、学习平台(线上课程学习)、图书馆系统等。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仅在评教、查看分数时登陆校园信息平台,平时极少登陆平台。此外,学生外出实习需下载“蘑菇钉”平台,学生线上课程学习需选择下载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学校数字化课程等平台中的一项。各部门自主采用的系统由于基本构架以及技术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资源相对孤立,关键数据需要使用时,不能实现一键式互通,信息化工作流程受阻,工作效率低下。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

大数据发展时代,许多学生管理人员仍旧采用上传下达的传统管理方式,对信息化管理方式认识不深入,信息化学生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加快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模式中的变革意识和紧迫感不强。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方面,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办公信息化技术,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习较少,不熟悉学生信息化平台的操作,甚至不熟悉在线表格填写格式的转换,不能较好地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实效性较低。因而,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学生应建立多元互动、协调沟通的管理体系,形成学生管理的共同体,达到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形成学生管理中实时统一的数据信息,减少重复信息的收集汇总工作,使辅导员之间进行实时工作交流学习以及快速交接。通过这种灵活、开放式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指出,辅导员职责包括: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等九大方面。结合线上线下管理原则,需要及时将数据信息录入管理平台,通过及时有效地收集汇总信息数据,从而更加科学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学习和思想动态情况。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信息平台的记录、分析、研判、决策、执行及反馈等各项功能,使管理方式更加公开、客观、民主化,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政策。高职院校不断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数据化与信息化,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数字化和效率化,成为数据体系下的线上高职院校。

(二)拓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与应用

利用大数据扩展信息化学生管理平台,宏观上可以划分为教务平台、学工平台、学习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等。教务平台和学习平台专门为教师服务,完善学生个人信息和学生各科课程数据,包括课堂表现与活动参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学习状态走向等,科学研判学生学习的长短板,增加线上课程的学习与实习实训的功能等。学工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又可以细分为学生学籍管理平台、学生党团建设信息平台、学生奖惩资助信息平台、心理咨询平台、就业信息平台和一卡通生活服务平台等,建立线上选课修课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学业预警与指南系统等。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定期发布管理任务和内容,特别是学生关注的考证考级、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量化考核、校外实践活动、学业状况和常规事务管理等信息,以此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整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以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进而提供学生在学业、生活、心理、人际关系、实践活动和就业等方面的预测、预警和引导服务,以数据为依据及时研判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充分重视发展信息化平台和学生数据的价值和作用,将学生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数据收集与整合分析作为学生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建立涵盖学生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数据库、编制建设和引进学生管理工作所需的应用软件,例如实训方面、考证考级方面、线上选课修课方面等,使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类信息都能得到实时高度的共享。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重视发展学生信息化数据的价值,将学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方面。学生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网络技术能力,学习掌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进行系统管理、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细化和管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面对学生群体日益多元化与复杂化,辅导员需要尽快熟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法,定期开展网络思政活动,推送相关公众号文章等,运用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内容和任务的发布与传达,达到及时快速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设相对完善的学生数据库信息化平台。学生数据库信息化平台涵盖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全面性与系统的可操作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强自身网络技术能力,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法,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生活需求和教育需求。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院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