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

2020-12-18贺遵云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口唇口疮脓疱

贺遵云

(云南省砚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63100)

羊口疮病是由痘病毒种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又叫传染性脓包炎,是羊养殖过程中发病最广泛,传播较快的一种传染病,山羊口疮多发于春、秋两季,3~6 月龄的幼羊最易患感发病,病程2~3 周,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口疮病严重阻碍山羊养殖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科学防治羊口疮病,有效治疗此病是保障养殖户脱贫致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一条捷径。本文对羊口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1]。

1 羊口疮病的发病特点、病原、病理变化

1.1 发病特点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高热高湿发病率高,容易直接接触感染,同群山羊只要有一只发病,3~7d 可全群感染,成年羊感染症状较轻,死亡率低,6 月龄以内的羔羊、幼羊及体弱羊只易感染,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达80%。无继发感染的羊,体温不高。

1.2 病原

羊口疮病的病原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传染性强,对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该病毒对温度和碱比较敏感,喜潮湿温暖环境,温度达60℃时0.5h 内被杀死,碱环境下5min 内被杀死。

1.3 病理组织变化

初始阶段,病羊口角、上唇或鼻镜上的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充血、水肿,随后表皮细胞相互融合变为丘疹、结节,继而构成小疱或脓疱,最后水泡破裂,蔓延到整个口唇、颜面、眼睑和耳郭,形成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面肉芽组织增生,坏死细胞质形成脓疮,引发局部感染形成病变,嘴唇肿大外翻。

2 流行病学

羊口疮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任何年龄的山羊、绵羊都会发病,危害最为严重的是3~6 月龄的羔羊,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发病少,呈散发性。该病在夏、秋季流行,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毒羊,主要经创伤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其次是圈舍、羊栏、饲槽和经常放牧的草被病羊和带毒羊污染引起,由于该病毒抵抗力强,在羊群中持续数年造成危害,此外,母羊乳腺染毒后传给羔羊,羔羊带毒吸乳后将病毒传染给母羊。

3 临床症状

羊口疮病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唇型、蹄形、外阴型和全身型4 种类型。

3.1 唇型口疮病

病羊症状较轻时,在嘴唇、鼻镜、眼睑周围形成小红点,接着形成芝麻大小的小结节,然后逐渐形成水泡和脓疱,当脓疱破裂后形成褐黑色痂皮,除去痂皮露出糜烂面,1~2 周痂皮干裂后脱落,上皮组织逐渐愈合,病羊痊愈。病羊症状严重时病变部位扩散到口腔周围,耳郭及眼睑,导致大面积发生龟裂,形成容易出血的痂垢,痂垢下面的肉芽增生,口唇发生明显肿胀,羊采食受到严重影响,病羊消瘦,背毛粗乱,口腔黏膜、牙龈、舌、唇、软硬腭黏膜及颊部出现水泡,并快速变为脓疱,脓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斑,从口中流出浑浊的唾液,伴有臭味,病羊有采食动作而又进不了食[2]。

3.2 蹄形口疮病

多年来,通常发生在绵羊,山羊未发现过,发病时病羊系部、蹄冠、蹄叉出现脓疱及溃烂,病羊跛行,甚至长时间卧地不起,严重时感染全身,续发败血症死亡。

3.3 外阴型口疮病

病羊主要在阴唇、阴茎及乳头周围皮肤有脓疱、烂斑和痂皮。一般是由患病羔羊吮乳时传染给母羊,而公羊主要是配种时导致直接接触而互相传染,导致发病。

3.4 全身型口疮病

个别羊出现几种类型的混合感染,除以上症状外,还会发生结膜炎,有黄色分泌物在眼角,混合型发病羊病情严重时溃烂面恶化,大面积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病羊由于疼痛不愿采食,流延、精神不振、抵抗力低下,继发全身感染,此时体温会升至40℃以上,食欲减轻甚至废绝,反刍减少,背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4 临床与鉴别诊断

4.1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季节,6 月龄内的幼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根据病羊发病初期的体温变化及临床症状,口角、上唇、鼻镜上的丘疹、结节、水疱、脓疱,口唇内齿龈、颊部上发作的水疱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4.2 鉴别诊断

羊口疮在诊断过程中要与口蹄疫、羊痘、溃疡性皮炎鉴别诊断才能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4.2.1 口疮与口蹄疫

口疮多数导致病羊局部症状,初期体温变化不大,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特别是后期化脓、坏死形成疣状结痂的特征。而口蹄疫则是病羊初期体温40~41℃,食欲废绝,口腔、蹄、乳房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心内膜有斑点状出血,俗称虎斑心,以心内膜病变较为严重,而口疮病心脏无明显变化。

4.2.2 羊口疮与羊痘

羊口疮临床症状同上,而羊痘会导致羊全身性丘疹,体温明显升高,可高达 41~42℃,特别四肢内侧,皮肤较薄的地方有明显的痘疹,呈圆形凸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手摸有明显凸出感。

4.2.3 羊口疮与羊溃疡性皮炎

患羊溃疡性皮炎的病羊组织遭到破坏,以溃疡形成出现在唇口部,不出现疣状痂。

5 综合防治

5.1 预防

5.1.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严防创伤感染

羔羊 16~18 日龄注射口疮弱毒苗 0.5ml,以后每 6 个月免疫1 次,不论羊大小,在颈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注射剂量均为 0.5ml,10d 左右产生免疫力[3]。

5.1.2 本病流行地区

新生羔羊在7 日龄内进行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将病羊口唇部痂皮取下研制成粉,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剂量0.2ml。此方法适用于各类羊群,对其他健康羊采取紧急免疫,用羊口疮弱毒苗进行口腔黏膜内注射,剂量0.2ml,以注射处呈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

5.1.3 怀孕母羊的免疫

在怀孕母羊产前15d 或30d 采用唇黏膜内接种,每只羊剂量0.2ml,15d 产生免疫力,新生羔羊可以从母体初乳中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大大降低了口疮病毒对新生羔羊的危害,提高羔羊存活率。

5.1.4 严禁从疫区引种

从源头控制疫病传播,对引进羊只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至少观察15d 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5.1.5 严格消毒制度

对圈舍、羊栏定期消毒,及时清理宿便和垫草,现实生活中2%的NaOH 溶液,10%的石灰水,1%的醋酸和20%的草木灰溶液,对羊口疮病毒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5.1.6 加强饲养管理和病羊护理

尽量不喂干硬饲草,减少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供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草料,保证营养,让病羊能多进食,增强抵抗力[4]。

5.2 治疗

5.2.1 局部治疗

(1)清除病羊口唇部的痂垢,用淡盐水或0.1%的高锰酸钾水充分清创,然后用碘甘油涂抹创面,每天1~2 次,直至痊愈。

(2)清除病羊患部的痂垢后,用医用生理盐水清创,再用农用晶体敌百虫与食用芝麻油按1:1 的比例混合调匀,涂在患处,每天 1 次,连用 3d,治愈率较高,但此方法只用于皮肤外的创口,对口腔内的创口不宜使用。对口腔内的创口通常用冰硼散涂洒。

(3)封闭疗法:在病羊嘴角四周皮下按菱形封闭注射油剂土霉素4 针,每针剂量1ml,注射时从嘴角中间注射。

5.2.2 全身治疗

病羊病情较重,继发感染,引发全身症状时除了做好局部处理外,要配合全身治疗,通常使用抗菌消炎药与抗病毒药混合肌注。如黄芪多糖 0.1g/kg,地米 5mg/ml、青霉素钾 4~5mg/kg,每天 1 次,连用 3d。双黄连 0.2g/kg、地米 5mg/ml、80 万青霉素,混合肌注,一般连用2~3d 效果较好。

5.2.3 中草药治疗

以下几个中药对不发生全身感染的病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白及粉、生香油、冰片 (10∶5∶1) 合剂(中药店有售),调匀涂敷溃疡面,每天涂敷 1~2 次,3~5d 可痊愈。

(2)人中白、人工牛黄、青黛、冰片、石膏、儿茶各 10g(中药店有售),共为末,喷于患面,每天涂敷 1~2 次,3~4d 可痊愈。

(3)青黛 9g、黄檗 9g、黄连 6g、桔梗 6g、儿茶 6g、薄荷3g 为末;喷于患面,每天涂敷 1~2 次,1 周可痊愈。

(4)菜籽油 250~500ml,烧开冷却后与 50g 石膏末混合,每天涂敷患面2 次,1 周可痊愈。

(5)去痂清创,再用松脂(本地人称松香)磨成粉末涂于患处,1d/次,连用 3d,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口唇口疮脓疱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冰糖葫芦
治口疮验方
我长口疮了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拍脸颊 护口腔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口唇性病毒
脓疱症早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