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春季节口蹄疫防控注意事项

2020-12-18杨丽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副反应口蹄疫毒株

杨丽

(辽宁省凌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1200)

1 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分析

口蹄疫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表现为秋季开始,冬春季加剧,夏季基本平息,近年来,由于受境内外口蹄疫的威胁,口蹄疫的流行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病例增多,疫点分布广泛,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因此,口蹄疫仍然是我国家畜疫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为此,冬春季口蹄疫的防控应从养殖场做起,更应求真务实,统筹兼顾。

2 口蹄疫防控注意事项

2.1 整体推进,选用有效疫苗进行免疫

目前能使畜群不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疫苗有效。不断变异是口蹄疫病毒的自然属性以及不同毒株的跨境传播是我国口蹄疫防控的关键点之一,为此,我国科学家不懈努力,紧追口蹄疫病毒的变异或变化情况,研发生产出了一系列对应匹配的疫苗,为口蹄疫防控提供了物资保障。

2.2 首免与补免相结合,确保免疫密度

对口蹄疫疫苗的使用,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进行普遍免疫(普免)。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有病的、瘦弱的动物,临产前1 月内的怀孕动物,刚配种上15d 内的母畜,不要进行免疫,及其他不能当时免疫的动物,在度过此阶段后,应及时补免。

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的关键因素是确保疫苗质量。包括疫苗的种类(适合毒株)、用途、使用方法、保存方法(灭活疫苗确保2~8℃保存)等。

确定首免时间。如果过早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过晚会留下一个免疫空白期,动物可能停留在一个免疫水平。

进行强化免疫。首免后1 个月之内(不超过1 个月)加强免疫,只有经过2 次才能达到保护状态。

2.3 先保健后免疫

免疫前期应先检查圈舍内外的设施设备,确保运行良好,确保舍内环境整洁、清新,确保被免疫动物处于最佳环境之中;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残次动物;隔离不宜免疫的动物,如瘦弱、有病、临产前 1 月内;免疫前 2~3d 和免疫后 2~3d 及免疫接种当天,添加抗应激、抗感染类、增强免疫功能类药物进行保障,但对免疫有抑制或破坏性的药物不能添加。

2.4 免疫前先做小范围试验

大面积免疫接种之前,应先免疫20~30 头,免疫后连续观察4~6h,确保无严重副反应发生后,再扩大接种范围;如果有呕吐、腹泻、浑身及耳朵发红发紫,甚至死亡等现象发生,应立即施救并停止免疫,寻找原因,待原因查明并隐患消除后,再扩大接种范围。接种后应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对免疫不良反应的观察、防治。

2.5 客观认识疫苗副反应

疫苗副反应的发生,往往与3 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疫苗因素,如内毒素、杂蛋白等过敏原含量过高;第二操作因素,如疫苗的 “回退”应激因素的预防、接种操作等;第三,猪群不健康因素,如患病、处于应激状态下接种疫苗等。

随着疫苗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及浓缩、纯化等工艺的提高,前两种因素导致的疫苗接种副反应,现已很少发生。

但由于猪群不健康因素原因导致的疫苗接种副反应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目前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疫苗副反应,如注射疫苗前眼观猪群为健康,但猪群接种疫苗后,突然或相继出现发病甚至死亡的情况,甚至这种现象还呈现出区域性发生的情况(与疫病的区域性流行一致),所以为了预防此类因素导致的疫苗副反应的发生,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免疫前先做小范围试验,待猪群健康后及时补免。

2.6 养防结合,综合防治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尽量保持圈舍温暖干燥为宜,在针对口蹄疫消毒时,尽量选择酸碱类的消毒剂。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他疫病的防治措施。只有以生物安全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发挥疫苗最有效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近年来,口蹄疫流行的毒株多,危害大,对口蹄疫的防控,坚决不能懈怠。防疫是养殖场的生命线。口蹄疫防控应注重以人为本,只有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隔离封锁,全面卫生消毒,及时毁尸除垢,按时杀虫灭鼠,定期诊断检测,科学免疫接种,合理药物防治,才能达到切实有效的防控目的。

猜你喜欢

副反应口蹄疫毒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口蹄疫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
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的探讨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