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奶牛血乳病的防与治

2020-12-18张大柱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机械性乳汁母牛

张大柱

(山东省临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62600)

奶牛血乳病常见于泌乳高峰的奶牛疾病,一般是由于外来机械损伤导致乳房引发充血、肿胀后乳房内的血管破裂,破裂的血液进入乳汁造成奶牛血乳病发生。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汁呈淡红色或血红色,在日常奶牛饲养过程中如发现该现象应及时诊疗。

1 奶牛血乳病发病机理解析

本病较高发于泌乳高峰期的高产奶牛,以分娩前后作为常见。分娩后奶牛的乳房血管内循环发生改变,乳腺腺池血管过度充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渗进腺泡腔或腺管腔,使乳汁变红,形成 “血乳”。实践中导致奶牛“血乳”的因素较为复杂,大致包括:(1)乳房机械性损伤致血管破裂也会出现 “血乳”现象。一般而言,如在产后突然发生血乳,且维持时间较长,多是由机械性压迫损伤引起,不排除被其他牛抵伤的可能性。(2)繁殖母牛罹患血小板减少或其他血凝障碍性疾病也会发生乳房出血。(3)产气母牛罹患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酮病”,或某些即时性不良应激也可能引发本病。淤积的血乳为病原菌繁殖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内外源性感染科造成更加严重的全身感染及败血症。因此,要高度重视预防控制奶牛血乳症[1]。

2 症状及鉴别诊断

2.1 症状

奶牛产后泌乳期或挤奶后出现乳汁呈淡红至深红色,4 个乳区的乳都呈红色,各乳区含血量不一定相同,乳中一般无凝血块。本病发生较突然,乳房充血及炎性水肿,红热肿痛感明显,挤奶时患牛表现非常敏感。一般病初症状较轻微,病牛体温基本正常或略微升高,精神状况基本正常,食欲、反刍及泌乳也基本正常,仅在挤奶时因血凝块填塞乳头管而导致挤奶困难;机械性致病的挤出的乳汁可见少量凝血块,在无其他继发感染的情况下一般经2~7d 血乳现象逐渐减轻直至消失[2]。

2.2 鉴别诊断

临床上繁殖母牛产后突然出现乳汁带血,若持续时间超过12h 以上,且乳房伴明显发红热肿痛症状,挤奶时母牛表现敏感和痛感,有焦躁不安、躲避反射行为的,产后拒哺乳,即可判定为本病。要注意与奶牛出血性乳炎加以区分,奶牛出血性乳房炎表现为半个或整个乳房红、肿、热、痛,炎性反应较为明显,乳汁稀薄如水,呈淡红色至深红色,量较少,但全身反应较为严重,病初普遍体温升高(41~42℃),反刍不良,食欲明显减退或完全废绝,精神较为沉郁。

3 预防控制措施

(1)注意防范产期奶牛 “三炎症(乳炎、子宫内膜炎、生殖炎)”。主要是产前7~10d 加强精细化饲喂管理,维持母牛良好的营养状况和健康度,每天满足适量运动及自然光照(2~4h左右),由专业人员完成接助产任务,全程坚持无菌操作,必要时结合药物防治(控制继发感染),严防产程中发生生殖系统创伤及感染。

(2)产期母牛最好专舍饲养,防止滑跌、碰撞或被其他牛抵撞等机械性损伤;挤奶操作要专业化、规范化,防止粗暴挤奶造成乳部微血管破裂出血[3]。

(3)产前后 3~7d 可合理应用药物保健预防程序(治未病),为保证奶品质量,建议使用保健型食药材,首选中草药方剂。笔者推荐实用保健预防程序为产前后3d 拌料内服益母生化散(含益母草、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等),视母牛实际情况需要按 1~2 剂/d、连用 3d。若母牛产后出血较多、体耗过大身体虚弱的可再配合红糖(500~1000g)内服。

(4)产前后出现 “三炎症”现象的必须及时对症控制继发感染。这种情况必须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参与治疗,笔者推荐经验处方为 “黄芪多糖+头孢菌素”混合肌注,1 剂/d、连续注射3d。注意泌乳期奶牛原则上禁止使用半衰期较长的长效磺胺或长效土霉素类,首选药物代谢较快的新型广谱抗生素(代表剂氨苄西林钠、头孢菌素、氟苯尼考),且要注意坚持必要的“休药期”和禁止采取内服抗生素的治疗方式。

4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要注意加强对病畜的精细化护理,适当减少精饲料和多汁饲料喂量,限制饮水,保持乳房卫生,此期间严禁按摩和热敷乳房。

4.1 止血

笔者推荐经验处方为(1)为尽快止血,可用兽用酚磺乙胺 10~20ml 作肌内注射,1~2 剂止血即可。(2)仙鹤草素注射液 30~40ml 肌射,2 剂/d、注 3d。(3)兽用卡巴克洛 20ml (含卡巴克洛 100mg) 注射液肌注,2 剂/d,连续注射 2~3d。

4.2 消炎止痛

轻症者可用 “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鱼腥草注射液(0.1ml/kg)+头孢菌素或氨苄西林钠(0.1g/kg)”混合肌注,1剂/d,连续注射3d;重症病例出现严重脱水及贫血症状的应给奶牛采取输血、补充钙剂及补液等对症措施,提高本次治愈率。

4.3 顽固 “血乳”症(重症)治疗

针对常规治疗未见效、治疗时间超过48h 以上且经止血剂治疗无效的,笔者推荐采用2%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注射液作病灶部位封闭注射。由于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较为黏浓、注射时推注阻力较大,笔者建议在病灶乳部基部选择2~4 个注射点,每个点注入 2~5ml 药液即可,1 剂/d、注 2~3d。要注意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属于长效药物,注射的间隔时间为10~12h左右。

5 讨论

在对该病治疗过程中要强化饲养管理,及时调整饲养营养供给,并驱赶奶牛有适量的运动,做好环境清洁工作,饲养舍内保持干净,并加铺适量的垫草,避免有尖锐的石块、铁块等物品对乳房造成损伤。保持运动场干燥、平坦,冬季铺垫褥草,平时铺垫沙土,减少不良因素对乳房的作用。牛舍饲养应注意饲养密度,单独饲养发病奶牛,防止奶牛碰伤乳房。病牛加强护理过程中应减少精饲料供给,多汁绿色饲料喂量,适量限制饮水量。保持乳房清洁,严禁按摩和热敷病牛乳房。

猜你喜欢

机械性乳汁母牛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