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对加强高校跨栏教学的措施探讨

2020-12-18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跨栏身体素质动作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姚 鹏

跨栏项目作为竞赛项目中的一种,其主要是跨越障碍快速奔跑的非周期性运动类型。通过跨栏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平跑速度的有效提升,同时能够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跨栏教学作为高校田径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历来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跨栏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再加上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往往难以掌握跨栏技术要领,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学体育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跨栏教学就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基于课时合理分配保障学生参与持续性

从当前高校跨栏教学的课时分配来看,课时整体相对较少,显然难以满足教学要求。这就需要高校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分配课时,针对高校跨栏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进行课时的合理分配,保障各个阶段的大学生均能够接受其需要的跨栏教学。具体来说,在大一、大二满足跨栏教学必修课时的基础上,持续开设跨栏选修课程,在全面巩固学生跨栏技能的同时,使得学生参与跨栏项目的持续性得以有效维持。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与实践历来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一些教师对于跨栏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选择雨雪天气来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对高校来说,应当针对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进行明确的规定,全面增加跨栏教学理论课程的课时,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来开展教学,使得跨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更为均衡、科学,从而有效保障跨栏教学的规范性。

二、注重围绕学生心理需求优化跨栏教学

众所周知,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动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个性较为张扬、喜欢展示自己的学生来说,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往往敢于尝试;而对于一些腼腆、害羞的学生来说,其极为容易存在恐惧心理和退缩行为。对于高校跨栏教学来说,其本身存在较高的难度,学生最初跨越第一个栏架的时候,内心通常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优化,以此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比如,对于恐惧跨栏的学生,可以设计无障碍模式,引导学生徒手进行跨栏技术动作的练习,包括摆动腿、起跨腿的练习,等到学生掌握上述技术要领时,再通过栏架开展侧边栏摆动腿与起跨腿要领的学习。然后采用低障碍物让学生进行实践,等到学生逐步掌握要领以后,再逐渐提升障碍物的高度。等到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技术动作要领以后,学生内心也能够获取正向的成功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跨栏练习,自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恐惧心理。

三、结合教学要求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跨栏教学,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是关键所在。要想有效保障跨栏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要求、学生需求,尽可能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含信息技术教学、体验性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等新兴模式,以此来打造多元、丰富的教学模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跨栏。

例如,跨栏教学涉及的技术动作相对较为复杂,传统的跨栏教学仅仅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关键技术动作的要领,教师可以引入3D 技术进行动画的制作,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立体、形象、全方位地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又比如,对于条件允许的学校,教师可以引入录像反馈模式,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用设备进行完整的录制,然后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技术动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规范技术动作,与学生共同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并与标准的技术动作视频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利用重放、暂停、慢放、放大等方式,针对技术要领、技术重点、错误内容进行反复的播放,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纠正问题。除此之外,高校跨栏教学也并非单纯局限于课堂,课后活动、体育比赛也是跨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组织竞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基础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减少过于偏重成绩方面的跨栏比赛,而是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如体育文化节,通过邀请名人讲座、观看跨栏比赛、组织跨栏表演等活动,在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跨栏知识的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跨栏有关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丰富学生对于跨栏的认知。

四、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跨栏这项运动因其自身特殊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包括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速度等。倘若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则会引发体力不支、身体不协调、技术动作变形等,这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跨栏动作的技术要领。对教师来说,在开展跨栏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以此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跨栏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对于下肢力量的锻炼,可以采用单脚跳、蛙跳等方法来进行练习,而跨栏与行进间跳远存在诸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可以抽取适当的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有关的练习来促进弹跳力、爆发力的有效提升。又比如,对于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可以采用绳梯的方式进行锻炼,对于柔韧性的锻炼,可以采用静力性拉伸、行进间踢腿动作等进行锻炼。对于身体素质的锻炼来说,诸多项目相对较为枯燥,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极为容易发生缺乏耐心、意志不坚定等问题,教师则需要综合参考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下不断努力,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并在长久坚持中坚定意志,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与内容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认知问题、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但从高校跨栏教学评价模式来看,其仍旧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即评价局限于教师单方主体,同时评价也是单纯沿用期末评价的方式,评价整体不够客观,且指标不够完善。针对上述问题,高校跨栏教学在进行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也需要引入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团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即让学生根据录像反馈模式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团队评价,教师再针对各个环节的评价情况进行总结,保障跨栏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针对评价内容而言,应当避免局限于总结性评价的问题,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过程评价,教师应当根据跨栏教学实际、学生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依次针对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赋予对应的权重,从而有效保障评价的均衡性,将教学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依据大学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改革成为当前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跨栏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推动跨栏教学改革研究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当前高校跨栏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同时充分结合高校跨栏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基于课时合理分配保障学生参与持续性,注重围绕学生心理需求优化跨栏教学,结合教学要求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与内容,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跨栏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跨栏身体素质动作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跨栏比赛
动作描写要具体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
少年跨栏运动员训练的“两抓”策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