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思考

2020-12-18重庆工商大学张维贵李明月

亚太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重庆工商大学 张维贵 李明月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中必须遵守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运行机制,可分为常规管理、学习管理、心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四大类。

(一)常规管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常规管理,一是指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修养、自理能力、学籍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层面的常规管理;二是指以入学、期初、期中、期末、寒暑假以及毕业就业等为主要阶段的时间层面的常规管理。高校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实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发挥对学生在校期间活动的条例约束力,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影响。常规管理有利于高校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学习管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

学生学习是获取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学习管理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考勤、作业评定、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以及科研考核等管理规范。学习行为是学习管理的对象,学生、学校是学习管理的主体,实行学生学习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关键。

(三)心理管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通过预防、监控、疏导等方法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心理管理在遵循学生心理变化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规范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四)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灵魂

思政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规范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发挥着引导、开发和调节的作用,贯穿于大学生成长全过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的耦合关系

(一)基层党建引领学生管理树立以德为先理念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是学校实现有序工作和增强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融入学生管理的方法是基于新时代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要求,推进思政教育,在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优化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为培养学生党员奠定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优化学生党员结构。在学生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尽早发现优秀苗子,及时进行考查培养,使其发展为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高、思想觉悟高、专业知识强、道德品行好的党员。三是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学生党员党性培养。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工作中心是要加强学生党员对政治方向的坚定,只有方向正确工作方法才是正确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融入学生管理有利于及时纠正入党动机不端正、缺乏党性修养等现象,解决在党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衡量标准,以“质”为先,守好发展学生党员“门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探索创新,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建设。

(二)基层党建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首要观点,“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人的需要是劳动的根源,是人作为社会个体进行社会活动的内驱力。高校基层党建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是以实现为学生服务为前提,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二是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基层党建是以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三是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在管理者方面,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为高校教师或专职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下进行的,在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作用影响下,促进学生管理形成标准化机制。在规章制度方面,依靠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引导学生遵守贯彻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在学生管理中形成了广泛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学生管理

(一)发挥教师党支部示范作用

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一是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教师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对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性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进行创新结合教学,更新教育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实现育人价值。二是充分依托和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作用。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与协调作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之中。例如“课前思政5 分钟”,即在每堂课开始前五分钟,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课知识和时事热点为学生进行讲述分析,提高学生的话题互动性,长此以往施以熏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有效规避思政“满堂灌”。三是建立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为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协同思政课程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其监督作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二)发挥学生党支部带头作用

以学生党员带动学生管理,一是严格把控学生入党关。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积极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遵循严格的程序,争取早发现、早发展、早培养,积极吸取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高政治素质、高思想觉悟、专业知识强、道德品行好的学生党员形成强大的后备力量。组织定期的党校培训,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查和交流,推优入党,审核监督,严格审核学生入党动机和政治立场,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提供人才保证。二是把思想建设放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首位。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及学生党员个人的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等多方面素质修养,深入开展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谨防学生党员思想意识滑坡,巩固学生党员坚定政治立场,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提升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素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三是培养学生党员创新素质。党和国家对创新予以了高度重视,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学生党员在跟随党的步伐前进的同时,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随时更新党的创新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正确的策略指导实践,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