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脐带血疾病诊断应用概述及猪脐带血应用展望

2020-12-18朱九超孙泉云夏炉明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风疹脐带血弓形虫

朱九超 孙泉云 夏炉明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201101;2,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3)

当胎儿被娩出母体后,医生将其脐带结扎并剪断,这时脐带中所剩的血液称之为脐带血。20 世纪70 年代,大量的造血干细胞被Mortensen 等发现存在于脐带血中;20 世纪80 年代,法国医生成功使用同胞脐带血干细胞治愈致命的血液疾病,于是,针对脐带血的研究就此拉开序幕,人们开始针对脐带血应用于疾病诊断的积极研究,脐带血临床应用案例逐年增长。相比之下,近几年才兴起的猪脐带血临床应用落后许多。虽然在兽医临床工作中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尚不明朗,但因哺乳动物存在胎盘屏障,病原体和抗体物质不会存在于正常脐带血中,利用脐带血检测来确定生产母猪某种疫病的感染情况具有可行性,并符合动物福利原则。

本文将围绕脐带血在人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概况进行综述,并就猪脐带血临床应用做相关展望。

1 人脐带血的临床诊断应用概况

1.1 脐带血血气分析在评估新生儿窒息方面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被娩出后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新生儿窒息不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新生儿后续脑瘫与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较多医院诊断新生儿窒息采用单纯的Apgar 评分,该评分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主观意识实施,存在局限性,因此误诊、漏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利用脐血血气分析可对Apgar 评分的不足之处相互弥补[1]。选取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单活胎2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pgar 评分结果分为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3 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发现,3 组数据两两相比,pH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得出在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与Apgar 评分的有机结合和互补可以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准确率的结论。

1.2 脐带血对弓形虫病监测的价值

作为人畜共患病之一的弓形虫病,孕妇是该病的易感人群,弓形虫通过胎盘进入胎血循环致使胎儿宫内感染,但许多被感染的胎儿在新生儿时期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而正常人群有弓形体抗体高阳性滴度及弓形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又与多种疾病类似,加大了诊断难度。因此,对新生儿感染弓形虫的诊断方法需要尽早确诊[2]。于2010 年随机采集200 例新生儿脐带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脐带血清中分别检测抗弓形虫免疫球蛋白 IgG、IgM 抗体,检出弓形虫 IgG 抗体阳性7 例,这 7例新生儿脐带血在超高倍显微镜下均检测到弓形虫。此结果与传统血清学中抗体滴度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由于耗材少、价格低,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利于新生儿弓形虫病的筛查。

1.3 脐带血对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风险评估的价值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我国人乙肝传播途径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而被动及主动免疫失败常见于围生期高HBV-DNA 水平的HBeAg 阳性的孕妇中[3]。在 2011 年 4 月至 2012 年 4 月共采集 56 例慢性 HBV 产妇血液及其所娩胎儿脐带血,结果显示,脐带血中HBV-DNA水平与产妇HBV-DNA 水平明显相关,验证了脐带血中HBVDNA 的检测可高度反映乙肝病毒垂直传播风险这一结论[4]。

1.4 脐带血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正常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5]。选取102 例2014 年2 月至2015年2 月期间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这些新生儿母亲没有肝胆系统疾病。在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带血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红素浓度,结果显示,当 γ-GT 检测值≤50.0μmol/L、脐血总胆红素浓度≤30μmol/L 时,新生儿发生黄疸概率最低,且黄疸发生率随着脐带血中γ-GT 活性、总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证实脐带血γ-GT 活性及总胆红素浓度的测定是一种预报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手段。

1.5 脐带血对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一种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母体内的IgG 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致使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的一类疾病。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孕产妇年龄与生产次数呈上升趋势,HDN 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6]。在 2015 年 2 月至2018 年1 月选择孕期临床诊断怀疑为HDN 且母婴血型不相和的1556 例新生儿病例进行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体人球蛋白、游离抗体、抗体水平释放 3 项试验,结果有 987 例(63.4%)确诊为HDN,由此得出结论,新生儿脐带血用于HDN 三项试验能及时反映新生儿血浆游离抗体和红细胞结合抗体的状态,能作为诊断HDN 的一项较为直接的依据[7]。

1.6 脐带血对风疹的诊断价值

于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共采集新生儿脐带血 201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风疹IgM 抗体、IgG 抗体监测,结果发现,1 例风疹IgM 抗体阳性,说明北京市孕产妇感染风疹比较少见,但存在新生儿感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风险[8]。同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111 份新生儿脐带血中的风疹IgG 抗体,阳性率为81.98%。两项试验均表明,对脐带血开展风疹抗体检测可以为预防、降低CRS 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9]。

1.7 脐带血染色体检测对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对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补充,在新生儿早期发现染色体异常,尽早进行干预治疗,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能有效提高患病新生儿的素质。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此项检测可对准备再育的父母提供相应的遗传咨询及指导。以遗传性耳聋患儿为例[10]。在2015 年收集了1398 份新生儿脐带血并开展基因检测,检测出81 例耳聋基因突变。以往对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方法主要是采取静脉采血或足底采血,存在采血难度大、家属接受度差等不足之处,不利于耳聋基因筛查的全面开展,而采用脐带血开展相关检测属于无创操作,操作简便,家属更容易接受,这些优点有利于耳聋基因筛查的开展。

2 猪脐带血在疫病监测和净化中的作用展望

2.1 解决临床中垂直传播的疑难病

由于胎盘屏障的缘故,正常的猪脐带血中没有病原体和抗体物质。鉴于脐带血的特殊性,对脐带血的检测可以直接确定猪场中垂直传播的病原,确认病毒是否从生产母猪直接传播给胎儿-产房仔猪-保育舍-肥猪舍。是控制 “产房顽固性腹泻”“保育高残次”“蓝耳病的传播和变异”和 “高热病”等疑难杂症的根源。

2.2 评估疫病防控效果

通过脐带血的采集和检测,可有效评估猪场所用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免疫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优质疫苗的选择和免疫程序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有效评价猪场所采取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消毒卫生、规范引种、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的准确性和扎实程度,及时预警预测,为制定和修订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兽医临床工作中,猪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是否能发挥作用尚不得而知,但脐带血采样和检测作为一种全新的采检方式,既可用以检测病原,又可用于检测抗体,并且两者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以此确定相关病原是否感染,且简单易学、易行,值得广大兽医工作者在临床生产中采用和推广,以推动我国猪病防控和净化工作的有效展开。

猜你喜欢

风疹脐带血弓形虫
菏泽市2010~2020年风疹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概述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孕妇和弓形虫那点事儿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脐带血是否值得花钱保存?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误区!花钱自存脐带血
脐带血要保存吗
春暖花开,预防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