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0-12-17谢泽龙

读写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有效性

谢泽龙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众多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化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分析学生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使初中化学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化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02-0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信息素养等个性品质有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改变对教学的定式思维,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出引导者的功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信息化的時代背景给教师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对化学探究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有效融合来提高化学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借助于更加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抽象的化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让课堂更具有乐趣与探究性。

比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这一节课时,因为空气当中的微观物质不能够被人眼所看到,因此,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很难产生代入感,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学习。于是,笔者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从网络上获取的展示空气当中的微观物质的视频,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通过动漫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主动了解的欲望。再比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室之旅》这一节课时,因为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记不住正确的操作方式,因此,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了各种正确的实验操作和错误的实验操作,尤其是让学生看到了错误的实验操作会产生哪些危害,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样,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态度。

二、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听讲即可,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十分的强,难以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角色,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重视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思维基础。

比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这一节课时,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结合教材上给出的定义以及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分子?分子作为一种微粒,具有哪些特征?结合对生活的理解,可以使用分子的观点去区分纯净物以及混合物吗?生活当中有哪些现象显示了分子的存在?这样,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去展开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对基础的教学内容有扎实的理解,还需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课堂还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有意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

三、提高趣味化实验的应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化实验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趣味化实验,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产生主动思考的欲望,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重要的酸》这一节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给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白色的纸,让学生确定纸上面没有任何的字,然后给学生展示了一瓶无色的液体,同样让学生确定其中没有任何异常。之后,笔者用仪器蘸取了少量的液体,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将纸拿起来给学生看,学生会发现由于液体是无色的。因此,白纸上几乎没有任何痕迹,但是过了一会,学生惊讶地发现,白纸上竟然开始出现了黑色的字迹,并且字迹越来越明显!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学生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随后,笔者再向学生揭示其中的秘密,将学生的目光转到化学知识上来,引出教学内容。总之,教师要积极搜集有效的趣味性实验资源,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体会化学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四、改变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

课后作业一直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后作业一直被当成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手段,教师使用的也多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十分的消极。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遵从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努力改变传统课后作业的形式。通过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去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不再通过大量的做题去学习知识,而是能够从课后作业中吸取有助于自身各项能力发展的营养,了解教材所不能给予的文化。

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水资源》这一节课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下任务:深入到社区当中,首先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的用水量,然后再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等方式去了解所在小区其他家庭的用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网络的方式去搜集更多地区与水资源相关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区,看看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这样,通过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教材上没有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

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经验的分享,使学生懂得取长补短,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善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

比如,在学习《奇妙的金属性质》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的活动性,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课堂探究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并且小组内要进行分工合作,利用教师给出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实践操作,验证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密切的交流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着的不足,了解他人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推动学生进步。

本文针对新课改下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化学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策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教师要发动学生的脑筋,通过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凌娟.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新课改有效性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