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荐书:《恐龙之前的世界:两亿年前中国北方的陆生四足动物》

2020-12-17

化石 2020年4期
关键词:类群化石动物

刘 俊

2020年8月,《恐龙之前的世界:两亿年前中国北方的陆生四足动物》正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倾注了李锦玲老师的大量心血,占据她近两年来的大多数工作时间。

这本书初衷是“将生存于两亿多年前的四足动物介绍给广大古生物爱好者”。1989年孙艾玲先生出版过一本类似主题的英文书(Before the Dinosaurs: Land Vertebrates of China 200 Million Years Ago),主要面向国外的读者。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又发现了大量的二叠、三叠纪(距今3~2亿年前)的四足动物化石,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很有必要重新总结。

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按门类介绍这一时期的四足动物,第二部分按时间先后介绍了五个时代的四足动物组合及含化石地层,第三部分是研究历史简介。

二叠、三叠纪四足动物主要包括“两栖类”、下孔类、副爬行类及基干主龙型类。这一时代特有的类群包括锯齿龙类、前棱蜥类、波罗蜥类、恐头兽类、凶脸兽类、二齿兽类、兽头类等等。大多数地点最常见的是二齿兽类以及前棱蜥类等植食动物化石。我国发现了绝大多数类群的化石。本书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中保持最完好的化石重新拍摄,呈现了精美的化石照片。

除了早二叠世仅有六道湾乌鲁木齐鲵一种,我国其余四个时代都有多种四足动物组合。其中最重要的组合要数二叠纪中期的大山口动物群,是最原始的兽孔类化石组合。它由地科院的程政武先生于1981年发现,主要由李锦玲老师在1995年以后陆续报道,笔者也参与了后期的研究。为本书出版,前几年在野外补拍了几个化石产地的典型地质剖面,由郭肖聪绘制了四张不同时期的生态复原图。

研究历史分了三个时期来介绍。二叠、三叠纪四足动物研究的开创者是袁复礼及杨钟健,后来的主要带头人是孙艾玲。这一团队曾经盛极一时,包括了孙艾玲、叶祥奎、侯连海、李锦玲、张法奎以及当时的研究生如吴肖春、高克勤等。随着老一代陆续退休,研究兴趣转移,研究生出国,只有李锦玲依然坚守这一方向。笔者1995年有幸成为李锦玲老师的学生,逐渐进入这一方向。李锦玲老师一贯低调,在书中回顾前辈的功绩、提携后辈,唯独不见主动提及自己的工作。其实书中很多工作是她为主或者带领下完成的,例如大山口的研究、副爬行类的研究。这一部分要加上一些介绍她自己的工作才是真正完整的。

全书图文并茂,插入了历史小故事,配上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如果你对远古的生物感兴趣,建议你翻翻这本书。如果你需要了解这一时代的生物,那么你可以认真读读。

猜你喜欢

类群化石动物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1990年代文学时尚:类群命名的无差别变换
化石
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