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地质学分析

2020-12-17吕金波

化石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稷砾石碎屑

吕金波

北京是世界上现存唯一先有规划后建都的城市,规划思想是古代《周礼·考工记》规定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祖”指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社”指供奉社主石和五色土的社稷坛(现在的中山公园),“面朝”指的紫禁城(故宫),“后市”指的鼓楼、钟楼一带与商业有关的胡同群。

明初洪武、建文年间,社稷坛位于南京皇城的西南,社坛和祭坛是分开的,社坛在东,祭坛在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社坛与祭坛合为一体(代表社坛的“社主石”立于五色土中间正方形黄土的中心),即今日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北京的社稷坛(现在的中山公园)位于故宫的西南,即天安门北面端门和午门中轴线的西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社(土神)稷(谷神)的祭坛。中心为细粒花岗岩石料的“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象征“江山永固”。围绕“社主石”中央为正方形展布的黄土;以黄土分布的正方形边长为梯形顶边,坛边为梯形底边,构成东南西北展布的4个梯形,梯形中铺设4种不同颜色的土:东青、南红、西白、北黑,加上中黄,称“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从建成到今年经历了整整600年的时光(1420年算起),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主石”和“五色土”经历了建成、利用、保护与发展的阶段。2016年8月6日,笔者配合中山公园管理处调查了“社主石”和“五色土”,采用文献记载收集、实地测量、土壤化学分析和岩石岩矿鉴定等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建议。2020年9月24日笔者调查了社稷坛台基。本文最后叙述了中山公园西墙下开发地热的意义。

文献记载沿革

战国时期魏国的《尚书·禹贡》记载:“徐州厥贡五色土”。这是关于“五色土”最早的古文献记载。

东汉班固编写的《白虎通义》记载:“天子有太社焉,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冒以黄土”。首次规定了“五色土”的布局。

明代在全国取“五色土”。《明史》卷四十九(吉礼三)规定了“五色土”的取土省市:“中都亦有太社坛,洪武四年建,取五方土以筑。直隶、河南进黄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进赤土,江西、湖广、陕西进白土,山东进青土,北平进黑土。天下府县千三百余城,各土百斤,取于名山高爽之地”。《明孝宗实录》记载了明弘治五年(1492年)正月祭祀对“五色土”铺设重量和厚度的规定:“社稷坛春秋祭,每用铺坛五色土二百六十石,顺天府民取而输之神宫监石加八斗。……。俊等至坛相度言:常年所输土用以铺坛,厚可二寸四分,若厚止一寸,则仅用百一十石而足。遂以为请得旨铺坛土止以厚一寸为度,令今后但如此数办纳”。

清代在北京附近取“五色土”。《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记载:“坛面土由涿、霸二州,房山、东安二县豫力,解部同太常寺验用”,规定了取土州县为北京南面的涿州、霸州、房山县和东安县。《钦定工部则例·祭·社稷坛》记载:“每祭,社稷坛上敷五太常寺前期行文工部,转行涿州春、秋两季各进黄土十袋又七分七厘,青、赤、白、黑土各九袋。房山县春、秋二季,各进黄土五袋二斤,青、赤、白、黑土五袋。东安县春季进青、黄、赤、白、黑土五十六袋五十斤一两五钱。霸州秋季进黄土十二袋十五斤一两五钱,青、赤、白、黑各十一袋十斤”,规定了涿州、房山县、东安县和霸州取土的季节和重量。清代的涿州、房山县、东安县、霸州对应现在的涿州市(河北省)、房山区(北京市)、廊坊市(河北省)、霸州市(河北省)。

民国时期,“社主石”半埋于土中。有清末日本人山本赞七郎的老照片为证,坛土铺注髙,社主石上加盖木盖,与《清会典》记录一致。

1953年,社稷坛中心树立国旗杆,将“社主石”移至坛门外空地。

1954年2月,社稷坛西门台阶的剪切节理被地质部长李四光发现。

1964年6月-9月,将“五色土”一一取出,过筛后,恢复原位。

1967年,社稷坛上种植棉花,但并未对“五色土”造成大的破坏。

1973年8月,经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同意及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万里批准,恢复“五色土”。工程分两步实施,先撤掉国旗杆、重新安放“社主石”,然后铺设“五色土”。将国旗杆挖出后发现黄土埋深40~50厘米,底部为经夯实密度更大的土质,原位放回“社主石”,半埋于土中,“社主石”为高1.2米、横截面为50厘米的立方体(顶部金字塔形)。“五色土”过筛,先在不同颜色的土之间铺设木条加以定位,然后将“五色土”分别取出(土厚均为40~50厘米,底部为黄色土),经过人工拍散、反复过筛后,重新铺设进祭坛,用木桩人工压实。除红色土运自房山县,其它颜色的土均为坛内挖出过筛后回填的原土。施工人员为公园工程班职工。后来几次对“五色土”的整修,也都是将坛土翻整,并未混入其它的土。

1983年,社稷坛四周设置了1.26米高的铁护栏。

1985年10月25日-1986年4月25日,“五色土”分颜色全部移至坛台下,补充10~20厘米厚的黄土轧实,再将“五色土”分别恢复原位,填平分格轧实,要求低于大理石台基内边向下1厘米。

1991年8月-1995年6月,在社稷坛开设露天舞场,举办营业性舞会,在“五色土”坛面摆放音响设备,但并未破坏“五色土”。

1994年11月10日,对“五色土”进行修整,经过翻筛坛土,按五方颜色进行了回填,恢复了“五色土”色彩鲜明、界限明了的原貌。

2016年8月6日,笔者配合中山公园管理处调查了“社主石”和“五色土”。

2020年9月24日,笔者调查了社稷坛台基所用大理石的种类。

社主石测量

定位:北纬3 9°5 4′3 5.2″,东经116°23′18.9″,海拔47米。“社主石”下部近正方形,南北长0.515米,东西长0.50米。

社主石上部为正四棱锥体,高5厘米。正四棱锥尖顶至土面高度为21厘米。顶部经常年风化,略显圆滑。

罗盘测量。社主石下部边长,南北走向180°,东西走向265°。正四棱锥体顶面坡角东坡41°,南坡35°,西坡33°,北坡33°。

五色土测量

“五色土”外部边缘的大理石台基顶面,宽0.48米。

“五色土”布局:东青、南红、西白、北黑,4种颜色的土从中心向边部呈梯形展布,土与土之间交界线的走向:青土与红土135°,红土与白土215°,白土与黑土315°,黑土与青土35°。

五色土与社主石采样分析

“五色土”取样,作化学分析。“社主石”边长中点(0.25米),画延长线(贯穿黄土)至黄土与青土交界线,从“社主石”到该延长线0.30米处取黄土样品,取样深度7厘米,样品重24克。黄土与青土交界线中点(即1.5米),画延长线(贯穿青土)至坛台边缘距离为5.9米,在该延长线中点(即2.95米)取青土,挖土坑直径12厘米,取样深度6厘米,样品重17克。以相同的方法取红土20克,白土22克,黑土22克(取样深度9厘米)。所有的采样点取样后,均回填。

“五色土”的5个样品送至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对其中的61项微量元素进行实验室分析,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五色土”代表了中国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青土:三氧化二铝(Al2O3)、氧化铁(FeO)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的土,高含量的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铁使得土壤呈现青色。推测最早取土为泰山周边的太古宙变质岩风化物。

红土:三氧化二铁(Fe2O3)、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很高,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的土,高含量的三氧化二铁使得土壤呈现红色。这与季风气候造成的中国南方高温多雨有关,土壤中的活性矿物被淋溶殆尽,使得土壤脱硅,铁铝富集,即红土化作用明显。

白土: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2)含量高,氧化钙含量远远高出其它的土,致使土壤呈现白色。这是由于中国西部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中盐土和碱土的含量很高。

黑土:二氧化硅(Si O2)、三氧化二铝(Al2O3)、氧化镁(MgO)、氧化钠(Na2O)的含量较高,而高含量的有机质使得土壤呈现黑色。北京地区湿地众多,发育含量高的有机质。

黄土:二氧化硅(SiO2)、氧化钙(CaO)的含量较高,这反映了黄土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少,呈现黄色。自然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明显,地下水垂直下渗,将氧化钙富集,形成大量的钙质结核。

五色土单位重量下部分化学元素所占百分比(单位:WT%)

为了搞清楚“五色土”和“社主石”的来源,又对“五色土”中的砾石及“社主石”残片分别取样,进行岩矿鉴定。

5种土中均有砾石分布其中,相应地取青土砾石一块(重67克),红土砾石一块(重13克),白土砾石一块(重20克),黑土砾石一块(重9克),黄土砾石一块(重6克)。社主石残片(重8克)。

青土中的砾石定名为“方解石网脉充填的碎裂安山岩”。肉眼观察:浅灰色,隐晶质结构,发育白色网脉,弱风化。镜下观察:斑状结构,碎裂后网状方解石充填。斑晶:斜长石,见聚片双晶,斑晶粒度约0.2毫米。斑晶约占岩石15%。基质:玻璃质,多已脱玻化。约占原岩石85%。脉体:方解石脉,呈网状分布。为岩石破裂后充填的方解石脉,网脉约占岩石的15%。

红土中的砾石定名为“细粒石英砂岩”,与南方丹霞地貌周边的砾石类似。肉眼观察:浅灰色细粒结构,坚硬,弱风化。镜下观察:砂状结构,由碎屑和胶质结构组成。碎屑约占90~95%,胶结物5~10%。碎屑:由石英组成,极少量长石白云母。石英颗粒磨圆好,粒度0.1~0.2毫米。见一粒锆石,约0.1毫米。胶结物:泥质,充填类型:孔隙式充填。沿裂隙有铁质浸染。

白土中的砾石定名为“碳酸盐化(沉)晶屑凝灰岩”,与西部盐碱地中的砾石类似。肉眼观察:浅灰色细粒结构,较坚硬,弱风化。镜下观察:碎屑结构,碎屑约占90%,胶结物约占10%。碎屑(晶屑):长石,约占碎屑的90%,多为棱角状,粒度0.1毫米,见聚片双晶者,也有钾长石的纺锤状格子双晶。石英:占碎屑的7%,干涉色为黄色,棱角状,粒度约0.1毫米。黑云母及岩屑:占碎屑物3%左右,粒度约0.1毫米。胶结物:微晶方解石,为凝灰质碳酸盐化产物。孔隙式胶结。

黑土中的砾石定名为“岩屑晶屑凝灰岩”,与北京湿地周边的砾石类似。肉眼观察:浅灰色细粒结构,较坚硬,弱风化。镜下观察: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岩屑晶屑约占65%,胶结构约占35%。岩屑和晶屑:长石晶屑:棱角状,少量为自形板状,少量有磨圆,粒度0.05~0.15毫米。长石约占碎屑80%。岩屑:棱角状-圆状,粒度0.05~0.15毫米,约占碎屑20%。胶结物为凝灰质,多脱玻化,基底式胶结。

黄土中的砾石定名为“碳酸盐化(沉)晶屑凝灰岩”,与黄土高原中的砾石类似。肉眼观察:浅灰色细粒结构,较坚硬,弱风化。镜下观察:由碎屑和胶结物组成。碎屑约80%,胶结构约20%。碎屑:主要由长石组成,多为棱角状,少量有磨圆,长石占碎屑的95%。岩屑:棱角状铁质浸染。碎屑粒度0.05~0.10毫米。局部有碳酸盐化,集中分布成1毫米左右的条带。胶结物为凝灰质,碳酸盐化,转变为微晶方解石。

“社主石”小残片在黄土分布区被捡到,定名为“细粒花岗岩”。肉眼观察:细粒结构,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弱风化。镜下观察:细粒花岗结构,微斜长石:他形粒状,0.2~1.0毫米,纺锤状格子双晶,35~40%;斜长石:他形粒状-半自形板状,0.2~1.0毫米,35%左右。石英:他形粒状,0.2~1.0毫米,20%。白云母:片状,鲜艳干涉色,0.3毫米左右,约2%。

社稷坛的大理石台基

社稷坛的大理石台基石料产自北京西山房山的大石窝村,地质构造为石门背斜,地层为15亿年前海洋沉积的中元古代雾迷山组一段硅质条带白云岩,经1亿年前石门村上涌的花岗岩烘烤变质成叠层石(螺丝转)、纹层状(砖渣)、青石、青白石、艾叶青和白石大理岩。

台基从下至上有3级,东面南侧第1级第2块(由南向北数)为纹层状(砖渣)大理岩,南面步道第2级为艾叶青大理岩,西面北侧第3级第2块(由北向南数)为具有X节理的大理岩,北面步道第2级为叠层石(螺丝转)大理岩,叠层石是地球早期生命的遗迹化石,形成时向大气释放了大量的氧,为后期的生命大爆发奠定了基础。

保护和传承建议

根据明清史料记载、“五色土”化学分析及土中所含砾石的岩矿鉴定,并结合中国土壤颜色的分布,将来“五色土”的土源地拟定位以下两部分:

传承明代的全国取土。青土可取山东泰山脚下太古宙变质岩风化物(中华民族的祖山),红土可取江西红壤(红色根据地),白土可取河西走廊的盐碱地(丝绸之路),黑土可取黑龙江大庆地区的沼泽土(大庆油田),黄土可取自陕西黄帝陵周边(中华文明的始祖)。

传承清代的北京附近取土。青土可取密云水库周边的太古宙密云群变质岩风化土(与泰山同时期的岩石),红土可取十三陵盆地南边的龙虎台和红泥沟(古代十三陵风水的延续),白土可取房山区大石窝汉白玉大理岩的风化土(古都北京的石料风化物),黑土可取海淀区山后稻田土(北京湾湿地),黄土可取门头沟区马兰黄土(中国最早研究黄土的地方)。

上述两种方案目前只停留在讨论层面,究竟这些地方是否适合作为“五色土”的取土源地?还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

台基大理石的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以保护为主,但要核实房山区大石窝村具体的石料产地。

西门台阶上的剪切节理被李四光发现

1954年2月的一天,地质部长李四光去中山公园,在社稷坛西门台阶的一块石板上,看到X节理满布,拍照的图版附在《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一文后面的图版Ⅰ说明:“北京中山公园五色士(社稷坛)西门口外铺在台阶上的一块大理石化石灰岩石板上面(即层面)露出的初次(原始性)及二次(辅协性)扭性和张性节理。与石板前面斜交而又互相交叉的‘侣对尔钱’似的裂缝,都是初次扭节理,注意它们的形状如刀切一般的整齐;与石板前面平行、而又切断两组交叉扭节理的裂缝,都是二次张性节理”。

公园西墙下的地热井服务中南海

中山公园地热井(编号:京热-20)位于“来今雨轩饭庄”内,地理坐标北纬39°54′34.0″,东经116°23′10.3″,海拔高57米。1975年1月,北京市地质局开发地热,为北京的节能服务。同时,为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在中山公园西墙内开凿地热井,想让毛主席也能用上北京的地下热水,以此推动中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1976年3月21日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饭庄”内打成一口深2600米、温度69.5℃、日出水量760~1000立方米的地热井。

猜你喜欢

社稷砾石碎屑
考虑砾石颗粒形状及含量影响的砂-砾石混合物离散元模拟直剪试验
Sweet Carrots甜甜的胡萝卜
砾石聚合物仿石艺术地坪施工技术
Task 3
吟红玛瑙
观俊鹿之小体 察文化之大形
清洁搅拌机的小妙招
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
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及运动机制探讨
碎屑粉煤灰在管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