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

2020-12-16李方苏智勇王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颌面部美观切口

李方 苏智勇 王涛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郑州450003)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口腔软硬组织、面部发生损伤,治疗不及时会引起面部功能障碍,影响外形美观度及生活质量[1]。临床上多采用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面部功能,但手术创伤大,易发生骨折愈合不佳、咬合困难等并发症,且近年来人们对美观的要求逐渐提高[2]。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是新型手术治疗方式,是将微创技术与内固定术合理结合,创伤小,疗效显著,且能满足美观需求[3]。本研究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3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男9例,女8例;年龄21~68 岁,平均(46.84±9.74)岁;骨折类型:3例Le Fort Ⅰ型、8例Le Fort Ⅱ型、6例Le Fort Ⅲ型;骨折原因:8例车祸、5例高处跌落、4例击打。观察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0~67 岁,平均(45.24±9.85)岁;骨折类型:3例Le Fort Ⅰ型、7例Le Fort Ⅱ型、7例Le Fort Ⅲ型;骨折原因:9例车祸、4例高处跌落、4例击打。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原因)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口腔全颌曲面断层摄影检查、头颅CT 检查、正侧位X 线检查等确诊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口腔颌面部骨折史。

1.3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检查确定骨折部位,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其年龄、体质量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治疗,常规消毒麻醉,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对合骨折断端,利用钢丝进行结扎内固定。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根据恢复情况实施牵引治疗。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5 d 左右,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2 观察组 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常规麻醉消毒,根据影像学检查制定手术方案,由骨折部位确定切口与入路,尽量保证隐蔽。充分暴露骨折线,调整骨折断端,复位理想后,采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处理,其大小与面积根据骨折部位与创面大小选择,钛板与骨面紧密贴合,利用微型电钻在下颌骨上钻孔,且钻孔时使用生理盐水冷却,用钛钉与钛板进行固定,术后采用颌间结扎术辅助固定骨折部位,复查咬合和张口情况,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关闭切口。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5 d 左右,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手术效果(Ⅰ期愈合率、固定未移动率、外观恢复率、咬合恢复率)。(2)手术前、手术2 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为0.88,效度系数为0.82,包括咬合功能、美观程度、心理状态、言语功能4 个方面,每个方面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折愈合不良、神经麻痹)。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两组Ⅰ期愈合率、咬合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未移动率、外观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 个月观察组咬合功能、美观程度、心理状态、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言语功能手术前 手术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咬合功能手术前 手术后美观程度手术前 手术后心理状态手术前 手术后1717 tP 35.26±5.4634.75±5.260.2770.78395.26±3.5678.36±6.879.005<0.00138.96±7.2637.49±6.840.6080.54891.25±5.1480.56±6.255.447<0.00144.62±4.6345.68±5.200.6280.53585.26±8.5674.26±7.014.099<0.00132.05±4.2533.15±4.160.7630.45192.36±6.5872.69±6.988.455<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愈合不良、1例神经麻痹。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1/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4/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近年来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该病会影响咬合功能,导致面部畸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身体健康,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4]。

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是利用钢丝结扎进行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创伤大,对咬合、言语功能影响大,术后易发生感染、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5]。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是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应用于骨折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固定未移动率、外观恢复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为:(1)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是采用钛钉、钛板等金属材料固定,塑性功能理想,与骨折处贴合效果好,能提高骨折处固定性,降低移动率,促进面部形态、颌骨功能恢复;(2)钛金属对人体较为安全,无副作用,短期内无须取出;(3)采用微创技术,造成创伤较小,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6]。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2 个月观察组咬合功能、美观程度、心理状态、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能提高生活质量。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通过减少固定移位发生,颌骨骨折部位愈合良好,且钛金属生物相容性好,对机体健康影响小,能降低术后感染、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并能保证外貌的美观程度,缓解心理压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7]。手术过程中切口入路选择应注意:髁突部位骨折应选择耳屏处;眶下壁部位骨折应选择眼睑下方;低位处如下颌骨等骨折应选择前庭沟;开放性骨折应再根据创口位置、尺寸进行选择,以不偏离骨折线为准。综上所述,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颌面部美观切口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Maglady遮阳伞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多功能刨刀
二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