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途径初探

2020-12-16曾秋玲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古田银耳食用菌

曾秋玲

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途径初探

曾秋玲

(古田县统计局福建宁德352000)

文章介绍了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特色和规模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提出面对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形势的策略,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古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食用菌产业体系,为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食用菌;古田;产业发展

1 发展历程

古田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起,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经历了技术革新、菌种攻关、新品种驯化、配方创新、器械研发等突破和飞跃,先后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树菇生产的“五次浪潮”,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形成了以下十一大发展特色。

(1)从业群体大众化。全县有80%以上的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相关从业人员近30 万人,营销户3万多家,古田食用菌商人、企业家遍布各地。

(2)生产基地区域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全县各个地域合理布局生产,集中形成了东部、中部、南部、环湖乡镇五大菌类生产区,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古田县食用菌栽培模式”。

(3)产品品种多样化。目前全县共开发了36 个菌类,其中20 多个菌类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生产。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4)生产技术专业化。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及其他各个环节的食用菌产销专业体系,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愈加精细。

(5)市场营销网络化。依托规模企业、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和庞大的营销队伍,形成了分布于各国的食用菌营销网,网上食用菌之都正在快速崛起。

(6)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建立并完善了食用菌批发市场、食用菌博物馆、食用菌电子商务综合创业孵化园,与福建农林大学合办了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并成功申报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级创业园、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

(7)设施栽培方兴未艾。开展菌包厂示范点建设、银耳生产工厂化项目建设,大幅提升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规模和水平,并成功完成传统菇棚标准化建设,改造了1 000 多亩地。

(8)科技创新日益精进。形成了从原、辅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机械设备生产、技术推广等专业技术过硬的科研体系,成功提取“银耳多糖”,持续开发深加工品,并承担了国家、省、市、县级科研项目数十项。

(9)质量安全体系保障。创建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定期组织开展质量抽样调查,确立并完善了“产区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的质保管理综合体系。

(10)产业发展品牌化。我县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等十几项荣誉称号,被国家科技部指定为国际食用菌培训基地[1]。

(11)“古田银耳”独具魅力。古田银耳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了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田银耳”是中国食用菌行业中的第一个驰名商标,获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全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总计80.77 万吨(鲜品),产值51.68 亿元。其中,银耳生产规模43 810 万袋,年产量35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食用菌干鲜品出口创汇19 128 万美元,达到古田县历史最高水平。

2 发展瓶颈

古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竞争也使古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

(1)国内产业集群规模差距日益缩小。在福建各市、四川、山东、浙江,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广西、湖北、江苏等地,许多规模产业群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并不断发展壮大。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遍及全国,黑木耳、香菇、猴头菇、茶树菇的规模化种植竞争日益激烈。

(2)拳头产品市场形势严峻。“古田银耳”是古田县食用菌行业龙头的身份象征,但近几年菌种的品质不稳定,银耳种植受到严重影响,银耳单斤批发价在二三十元间徘徊,多年未有突破增长,逐渐丧失了市场价格优势,菇农对风险的顾虑加大,形势不容乐观。

(3)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缺少完善、交通便利的原辅料交易中心,缺少正规、大型的原辅料生产企业。二是食用菌批发市场的场地小,配套设施落后,逐渐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三是厂区分布不合理,部分加工企业环境卫生差,生产包装车间达不到质量认证标准。四是没有大型会展中心和产业经济综合体。五是保鲜运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缺位[2]。

(4)质量安全体系有待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存在漏洞,仍有农药残留、二氧化硫超标问题;出口示范区基地的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出口企业向零散农户收购的产品质量难以管控;菌种等原辅料的质量不稳定,存在着掺假掺杂的情况;零售市场也存在大量次品、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了古田食用菌的公共形象和口碑。

(5)加工精深化水平较低。缺少高科技集团、规模企业带动创新,整体来说,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厂区布局较为分散,缺乏科学规划,发展重点不突出,园区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精深加工理念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不足;利益联结不紧密,进而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6)生态原产地保护区和地标产品竞争激烈。全国已有七个省份成功获评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各地如通江银耳、青川竹荪、大苗山灵芝、龙泉黑木耳、浙江庆元香菇、西峡香菇、灵宝香菇等十余种菌菇类均获批地标产品保护,质优量大,是古田县有力的竞争对手。

(7)经济效益回报率不高。一是农产品抗风险能力低。食用菌行情的波动受外需供应、生产季节性影响大,市场低迷时甚至面临大量干鲜品积压、变质等风险。二是深加工产品没有打响市场品牌。古田县食用菌产品中,初粗加工品约占95%,深加工品仅占5%。三是工厂化设施投入高、回报不稳定、融资困难。四是药用价值潜力尚未被挖掘。

(8)品牌文化发展滞后。品牌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全国性的公共品牌仅有“古田银耳”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品牌、附加值高的食用菌文创产品领域还是一片空白;食用菌博物馆改造困难。目前博物馆受场地限制,规模难以改造扩大,“声光电”现代科技效果无法展示,影响了参观价值;跨产业融合不完善。没有建成以“食用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为模式的餐饮、旅游、文化、休闲体验场所。

3 发展对策

3.1 育龙头

一是优势互补,做大做强。鼓励本土小微企业合股联盟、抱团发展;引导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组建产业集团,提升竞争力。二是加快前沿技术普及进程。提升大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步伐,大力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三是转变生产方式,引导领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进行有效对接,推进行业龙头设备机械智能化,工厂集约规模化,发挥辐射带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以认证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方式,给整个行业树立标杆。支持进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组织、协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五是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闲置资源,降低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入驻门槛。为企业提供生产用地、管理咨询、展销及培训、后勤服务等。六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设立风险基金,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扶持龙头企业的产品挂牌上市。

3.2 建基地

一是推进产业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合理规划引进高新项目,扶持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菌种标准化提升项目;加快申报和规划国家级、省级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辅料工业园区、科技孵化园等,对菌种生产、栽培、原料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并提升。二是建立“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改进烘干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菇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推动菌包厂设备的机械自动化改造,推广使用银耳全自动打孔贴胶装袋机组、智能高压灭菌锅、环保配套等先进设施设备。三是启动配套服务平台的建设。依托高速、高铁的便捷交通,规划建设集办公、培训、孵化、产品展销、公共服务、会展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总部综合体。利用古田“六横二纵二网”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冷藏保鲜、冷链物流体系。

3.3 强科技

一是健全和完善食(药)用菌研发中心建设,积极研发绿色栽培新技术、高产优质的新品种、高效适用的新机械,提高科技支撑水平。二是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和自主品牌,加大对食用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食用菌产业长远发展的主动权。三是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合作,充分利用科技存量形成的优势。四是资金、政策双管齐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引导企业进行对产品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争做改革先锋,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引进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大的生物科技企业进军食用菌产业。

3.4 抓质量

一是健全规范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可监控的产销履历制度,建成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二是全面提升质量检验的能力并扩大范围,加大对检验资质的认证力度;在各乡镇进行定期抽查、普查检测,并将范围扩大到网络营销产品。三是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力度。按照“乡镇全覆盖,企业全参与”目标,加大基地的集约化、标准化和设施化建设力度,扩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规模。四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针对掺假掺杂、农药、添加剂残留等问题,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农业局等相关执法部门,加强对棉籽壳、麦皮等原辅料及食用菌产品的查处力度。五是引导加治理,制定整治实施方案。从工艺流程、推广技术、推进规范等方面推动菌包厂、烘干厂整治工作;着力推行传统菇棚改造和标准化温控菇厂建设。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通报、限期整改,消除隐患,逐步摈弃落后的种植、加工方式。

3.5 提效益

一是适应多元化的消费群体需求,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推进食品加工、食用菌营养与健康研究,开发养生食疗等终端产品,拓展终端市场。二是调研、考察市场,在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研发上多下功夫。三是与文旅、康养产业相融合,以传统菌菇种植工艺为热点,以混栽模式发展农家乐,创造产值、旅游效益双丰收的局面。四是提倡“一荤一素一菇”的营养模式,发扬中华菌菇美食文化,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五是加速“卖全球”的步伐。在日韩、荷兰和北欧各食用菌消费大国推广我国品种,引导企业出口创汇。

[1]扬振.食用菌产业将成为西部农业开发优势产业[J].农村实用技术,2007(7):23.

[2]李润根.浅谈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4(3):60-61.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64

S646

A

2095-1205(2020)12-129-02

猜你喜欢

古田银耳食用菌
热水泡银耳丢营养
百年的呼唤——交响演唱会《古田颂》首演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让『古田军号』在闽西大地永远嘹亮——《古田军号》电影观后感
春夏滋补靠银耳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古田会址展演兴起“大学习”热潮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