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第二阶段的新期待
——专访巴基斯坦驻成都代总领事马赫穆德

2020-12-16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巴巴基斯坦成都

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他是地道的“中国通”,曾在外交学院(中国北京)学习中文两年,后分别担任巴基斯坦驻上海、香港、成都总领事馆外交官近8年。他热爱中国历史文化,参观过成都博物馆、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他钟爱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经典,《论语》《孙子兵法》《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都是他的最爱。他喜爱孔子、李白、司马迁、杜甫、鲁迅等中国文化名人,还将唐诗、现代诗翻译成乌尔都语准备出版。在成都工作2年多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有极深的感情。他最爱火锅,几乎每隔一周都要去吃一顿,这个城市友善的人民也让他宾至如归。他,就是巴基斯坦驻成都代总领事马赫穆德。

9月8日,接到记者的采访约请,马赫穆德爽快答应,6 天后,记者便走进了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馆。得知记者一年前曾到中巴经济走廊实地采访,马赫穆德非常高兴,如老友重逢般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一边品着巴基斯坦风味奶茶,一边把话题引到当天的正式采访主题上——后疫情时代的中巴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码头Gwadar Port wharf, Pakistan(中国港控 供图)

从基础设施到经济特区

记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巴两国合作交流带来哪些挑战?

马赫穆德:目前,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帮助下正全力抗击疫情。的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巴贸易和世界经济都带来了一些新挑战。今年上半年,巴中双边贸易额下降50%,其中,与云贵川渝的纺织品贸易同比下降30%以上;国际贸易中断,国际交往节奏减缓。由于疫情,原定今年举行的很多线下大型展会相继取消,比如南博会、西博会等,还有一些在成都、昆明等地举办的展会,巴方企业不能前来参加,失去了大量展示自己、获取订单的机会;中国商人也无法去巴市场考察,很多需要面对面的洽谈无法进行。希望疫情尽快结束,一切早日回归正轨,重启经济发展。

记者:“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实施以来,中巴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您对进入第二阶段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哪些新期待?

马赫穆德与《一带一路报道》记者合影Photo of Mr. Akhtar Mahmood, Acting Consul General of Pakistan in Chengdu and the reporter of the BELT AND ROAD REPORTS

马赫穆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共享理念,倡议把世界不同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贸易往来、基础设施联通、交流互鉴。过去二三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成了环境友好、重视科技发展、供应链发达、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的社会。“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第一阶段集中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不吝分享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大力投资,缓解了巴基斯坦道路不畅、电力短缺等问题,非常成功。去年,伊姆兰·汗总理和习近平主席会晤时达成一致意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第二阶段将聚焦经济特区建设,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兴业,促进我国工业发展,带动就业。投资经济特区的企业享有10年免税优惠政策,我们还将提供相应的便利化措施。此外,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距离中东、欧洲市场近,可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对巴方来说,经济特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尚在摸索阶段,投资的企业需要有长线作战的准备,要深入了解巴国情、市场、政策后再做决定。我们鼓励中国企业尽早介入,这样可以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得到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支持,实力强的企业还可以独立投资一个经济特区,决定经济特区的工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当然,我们更鼓励中国企业尽量与当地企业合作,私营机构的桥梁作用尤为重要,这样在土地购买等需要与当地人协调的事宜上会更加顺利。

经贸优势与民生改善

记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给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带来了哪些变化?

马赫穆德:促进了当地就业,中巴经济走廊项目60%以上雇佣的是巴本地员工,在与中国人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做生意、租房等“生钱”之道,还学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产品本地化的采购,提升了当地的产品质量和整个市场的产品质量标准。更重要的是,道路联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开放、教育水平的提升、经济的活跃度。以前从卡拉奇到北部山区,只能坐飞机或火车,现在可以开车过去,北部的旅游业迅速“火热”起来,投资也在成倍增长。道路通畅让交易更加频繁,以前很多产品只能自己做的,现在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了,市场更加活跃。道路通畅让人员交流更加容易,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上大学,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也能尽快获救。

9月18日,马赫穆德(中)在中车资阳公司考察Mr. Mahmood visits CRRC Ziyang Co., Ltd. on September 18

记者: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您还看好两国在哪些领域的合作?

马赫穆德:首先是农业合作。农业在巴基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值占国家GDP 的20%以上,也是我国希望进一步深化与中方合作的领域。如今,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巴很多农产品是有机的、健康的,包括牛肉、羊肉、棉花、大米、水果、海鲜等。我国畜牧业发达,饲养有8000 多万只山羊,它们吃的都是有机食物。相信不久,待相关检验检疫程序完成后,这些有机牛羊肉也将现身中国市场。牲畜的肉不仅可以吃,皮还可以制作夹克衣、包等产品,许多中国商人都从巴进口皮革产品。巴基斯坦是世界十大棉花种植国之一,棉花不仅可以制造衣服,还可以制作医疗用品,如口罩等;还有水果,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水果口感非常好,包括芒果、草莓、荔枝、香蕉等。巴基斯坦还出产松子、杏仁等坚果,中国市场上有名的巴西松子就产自巴基斯坦西部。第二个是自然矿产开发。我们矿产资源丰富,有很多等待开采,诸如煤炭、铁矿、铜矿、天然气等,希望借助中国先进的技术让这些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第三是IT 产业。近年来,巴基斯坦IT 产业发展迅速,很多年轻人懂英语且专业技术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阿里巴巴已在巴设立了线上购物平台,可以预见,电子商务在巴前景光明。连接两国的跨境光纤已经开通,这将有利于两国在高新技术、物联网、云技术等领域的交流,还将有助于双方在5G 领域的合作。

中国西南地区与巴合作潜力巨大

记者:中国西南地区企业在与巴经贸合作中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马赫穆德:中国西南地区的企业积极拓展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四川、云南很多企业在巴基斯坦承建了基础设施项目。比如云南一企业承担了苏库尔—木尔坦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其他领域,如云南与卡拉奇建立了远程医疗合作;四川与旁遮普省在农业方面合作前景看好。9月25日,巴基斯坦四川商会成立,商会讨论了四川企业与巴贸易合作和赴巴投资等相关问题。在基建、纺织、农业、轻工业、皮革产业、医药等领域,中国西南地区与巴基斯坦都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记者:中国西南地区与巴基斯坦在教育、友城、旅游等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马赫穆德:教育方面,目前大约有2000 名巴基斯坦学生在中国西南各省市留学,同比增长了20%~25%,很多学生都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这些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爱上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多学习商贸的学生还做起了生意,或加入了中国的企业。7月22日,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与旁遮普大学质量与技术管理研究院线上签约,双方同意在人员交流、课题研究、信息互通、项目共建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我们也在筹备与昆明有关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双方多互派留学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友城方面,成都与拉合尔已经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重庆与锡亚尔科特市、乐山与塔克西拉市等友城关系也正在确立中,明年是巴中两国建交70 周年,双方还将缔结更多对友城。

旅游方面,去年巴基斯坦与乐山达成了旅游合作,我们还参加了线上旅游宣传活动、2020 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2020 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活动上,重点推荐了巴基斯坦特色文化和美食、美丽的自然风光、漂亮的手工艺品等。

记者:未来,您对推进双方人文交流有哪些期待?

马赫穆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很多人文交流活动无法开展,明年正值两国建交70 周年,期望双方派出更多代表团互访。希望四川政府增加巴基斯坦留学生奖学金名额,让更多巴方学生有机会来川留学。四川旅游业发达,也希望更多巴基斯坦人能到四川来,学习这里发展旅游的经验。明年3月巴基斯坦国庆期间,我们将举行旅游相关的活动。中国西南地区与巴在旅游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力,2019年12月昆明已开通了到卡拉奇的直航货运航班,成都到伊斯兰堡的直航客运航班也将开通,这些直航的开通将更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双方人员交往。2021年,巴基斯坦或将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大运会,还有一支海得拉巴的代表团将访问重庆,洽谈汽车零部件合作方面的事宜。在教育、商业等方面实现更多层面的交流及融合互鉴。

猜你喜欢

中巴巴基斯坦成都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数看成都
中巴建交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计划于2018年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