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贸+:让靖西摘掉贫困帽

2020-12-16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边贸边民边境

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山水相连的靖西市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标签。因其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高原地貌、宜人的气候,这里素享“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的美誉;然而,由于当地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 亩等严峻的生存环境,这里又是国家级贫困县。

2020年5月9日,多民族聚居的靖西市迎来了好消息,因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考核,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靖西市彻底摘掉了国定贫困县帽子。自此,靖西市翻开了发展的崭新篇章。

易地搬迁 搬得出稳得住

2019年6月的一天清晨,果乐乡仰化村的张文显一家按捺不住内心的期盼早早起床,收拾好行李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山窝,乘坐大客车来到位于市区的“老乡家园”,这是靖西市专门为搬迁农户修建的安置小区。从此,他们也是城市里的有房一族了。

离开偏远山区,住进城市新居的还有梁军和温霞夫妇。从新甲乡仁龙村合龙屯迁入“老乡家园”的他们,在市里安了家,落了户,住上了有配套电梯、幼儿园和小学的成熟社区。

“我们一家只出了12500 元就搬进了75 平米的新家,如果按照靖西的市场价,这样的新房至少要30 万元。” 梁军说:“现在家里有自来水,走路十来分钟就能上班,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学校条件好,我们希望让孩子通过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

像张文显、梁军这样搬进“老乡家园”的居民共有5458 户23808 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5357 户23428 人。这里,不仅仅是他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开端,也是靖西市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住房解决了,就业、生活等现实问题又接踵而至。为了搬迁户有持续增收的门路,“老乡家园”附近一个投资10 亿元、占地1000 亩的配套产业园——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落成了。产业园内建有仓储物流、坚果、水产品、粮油等加工厂区,成立有就业扶贫车间,吸引了靖西市精美服装有限公司、靖西保诚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进驻,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 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目前,园区已经初步显现出带动能力,外出务工的边民正逐步返乡就业创业,为边境稳定奠定基础。

走进广西靖西精美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一幅忙碌的景象跃入眼帘。“哒哒哒……”上百台缝纫机的响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手脚麻利地缝制着半成品服装。“以前在老家养蚕,需要两个老人帮忙,一年收入最多1.8 万元。现在,每月收入2000 元左右,一年有2 万多元,还能照顾好两个小孩。”易地搬迁户何桂神边劳作边介绍。

As the only national first-class port in Baise, Guangxi, Longbang Border Crossing in Jingxi, which adjoins Tra Linh Border Crossing in Tra Linh District, Cao Bang Province, Vietnam, serves as a convenient land route from western Guangxi, eastern Yunnan and southern Guizhou to Vietnam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s well as one of the main channels of New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By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ingxi has accelerated its efforts to lift itself out of poverty by exploring possibilities of border trade and building processing parks, thereby making the frontier trade in small amount and the trade between the peoples living on the fronti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flourishing.

今年40 岁的何桂神原是安德镇三龙村大三屯人,一家4 口。2019年7月,何桂神一家入住“老乡家园”,她在配套产业园找到了工作,大女儿在市民族中学读书,小女儿也在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小学——靖西市第九小学读一年级,日子蒸蒸日上。

“我们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生产出口外贸的订单,目前在公司务工的有搬迁户321 人。”靖西精美服装有限公司经理胡步琴介绍,公司将投资上亿元设备,加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搬迁户到扶贫车间工作,力争明年公司产值突破10 亿元。

“边贸落地加工项目,既能增加税收,又能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让更多边民享受开放带来的红利。”靖西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靖西市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深化扶贫劳务协作,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等,并引进2 家有资质的定点培训机构到“老乡家园”开设各类培训班30 期,参加培训贫困劳动力1500 多人次,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目前,“老乡家园”安置点有劳动力的贫困搬迁户实现4402 户9097人就业,基本实现每户至少就业1人以上的目标。

产业扶贫 村民变股民

如果说,易地搬迁的好政策解决了大多数贫困户的生活就业问题,那么,那些藏在深山老林、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就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三面与越南接壤,靖西市龙邦镇大莫村是个边境村寨,村民大多是壮族和苗族,山的那头就是越南高平省茶岭县的村庄。整个大莫村坐落于山谷之中,蜿蜒曲折的沿边公路与高耸陡峭的悬崖相伴,房屋依山而建,中间是零星的农田,“九分石头一分土”形象又无奈地说出了大莫村石漠化严重的状况。

过去,大莫村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多,饮用水时断时续,村里坑坑洼洼没一条像样的路,是名副其实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作为靖西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2015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20 户1089 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2.8%。

变化从2017年悄然发生。2017年深圳龙岗区开展挂点帮扶大莫村行动。按照“整村统筹”模式,龙岗区在大莫村先后投入粤桂帮扶资金1000 多万元,实施安居筑梦、产业固边、美丽边寨、照亮边境、情暖边关“五个工程”。针对大莫村山多地少,村民素有养殖传统的状况,龙岗区特意引进深圳企业与大莫村合作建设生态养殖场,探索出一条边境产业扶贫的成功路子。

“生态养殖场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边境产业扶贫新模式。”龙邦镇党委书记谢尚敏介绍,由村集体提供土地,龙岗区投入粤桂帮扶资金整合社会资金建设牛棚,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实现集体变公司;引入中科畜牧(深圳)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和运营,租用村集体牛棚,聘请部分贫困户并带动全村贫困户开展养殖;村集体发动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种植牧草,并根据种草面积取得相应股权,实现村民变股民,享受牧草售卖和股份分红双重收益。

正在山坡上悠闲吃草的6 头黄牛就是村民陆金从养殖的。“一头育肥的牛能卖万把块,山那边还有我家20 只羊,出栏后每只也能挣1000 多块。”正在放牧的陆金从介绍,“去年我家摘了贫困帽,最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再买10只母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曾经到广东打工的大莫村村民吕朝乖也抓住机遇,回到家乡种草养牛。全家种植了3 亩牧草,把牧草卖给村里的养牛场,每亩地每年种植收入从不到1000 元提高到4000 多元。加上养牛和打临工的收入,去年吕朝乖全家人均收入达到5300 元以上,一家人住上了新装修的房子,还贷款买了辆新车,打算通过边贸运输进一步增加收入。

“生态养殖场已成为边境居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谢尚敏说。目前,全村牧草种植面积300 亩,村民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85户村民从中受益,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2019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2%。

如今,这个边境村寨旧貌换新颜。借力粤桂对口扶贫协作,大莫村还实施了道路修整、电力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以来,龙岗区累计支援大莫村2350万元,兴基建、补短板。”村第一书记王翔说。现在村里卫生室、农家书屋、戏台、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道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边贸+X” 沿边变金边

今年以来,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与越南的进出口规模位列首位。对于拥有两个口岸、4 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的靖西市来说,“一带一路”建设给了这个边境小城一次难得的机遇。

作为广西百色市唯一的国家一类口岸,靖西龙邦口岸与越南雄国口岸相邻,是桂西、滇东、黔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便捷陆路通道之一,也是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主通道之一。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靖西市加快探索互市贸易、加工园区建设等边贸扶贫路子,把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做得红红火火。

一大早,靖西市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内,汇集了大量边民在这里等待开市。根据国家政策,每位边民每天按互市贸易方式,可以进口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商品。龙邦镇界邦村村民隆大创和大多数边民一样,运用这一政策学起了边贸生意:“越南客商来卖什么我们就购买什么,再卖给国内的老板,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2017年10月,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运营 (靖西市脱贫攻坚指挥部 供图)Longbang-Tra Linh trade zone in the border city of Jingxi opens in October 2017

边贸生意虽说简单,但对于贫困户来说,启动资金是个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靖西市加强了银企合作,推出金融扶贫的政策帮助边民“当老板”。广西万生隆公司联合柳州银行为边民办理专用于边境贸易的“边民贷”“边民互市信用卡”等。自2017年10月开园运营以来,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完成贸易超过15 亿元,参与边民18.5万人次,带动边民就业3000 多人,贫困人口脱贫1 万多人。

今年以来,龙邦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休市长达两个多月,边民就业和收入深受影响。为此,柳州银行靖西龙邦支行员工深入边境村屯,了解边民贸易存在的困难,对有贷款意向且符合条件的边民给予单笔8000 至32000 元的“边民贷”。截至6月末,银行为将近900 户边民提供“边民贷”2690 万元,为边民参与互市贸易提供了资金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越南问题专家潘金娥也推崇将扶贫和边贸结合起来:“当地可以利用国家给边民每人每天8000 元贸易额的免关税政策,通过边贸的方式收集起来,统一交给公司来办,这样既能让边民参与边境贸易,实现脱贫,也能带动龙邦口岸的发展和促进边贸交流。”

近些年,运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靖西市建设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口岸——万生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8000 平方米的水果冻库、全程可视化的通道卡口、先进的检测设备……

据项目建设方广西靖西万生隆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万生介绍,整个项目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区、一般国际贸易服务区、国际多式联运转口贸易区、国际保税加工分拣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区等六大功能区。整体建成运营后,将大大提升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商贸服务流通能力,并带动10 万边民就业,拉动中越边境地区35万边民脱贫致富。

此外,深圳龙岗区派出产服集团与广西万生隆投资公司合作,在位于龙邦口岸的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合作产业园内,开展园区产业导入和运营服务,完成口岸功能区及落地加工产业园一期7 栋扶贫车间建设,首家入驻企业佰盛食品即将投产,园区建成后可撬动投资20亿元以上,直接为18 个边境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 万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1 万个以上。

利用“边贸+”做好扶贫这个大文章,靖西交出了一份独特的脱贫攻坚答卷。

猜你喜欢

边贸边民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时政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
春到边山河
小镇边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