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2020-12-15许春霞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核心素养

许春霞

摘要:德育教育来是一项长期并且非常艰巨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需要做好德育教育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水平,通过多种活动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合,从而为小学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德育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德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认为考试成绩便代表了孩子的一切。家长的这种落后思想观念也导致了学生思维僵硬,单纯注重成绩,成为死读书、读死书、只会读书的学生。这种片面注重成绩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可取,家长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等多方努力来进行教育,使其成为全面的人才。发挥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一、小学语文课堂德育工作现状

(一)缺少合力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久且连续的教育工作。小学生心理并不成熟,在是非观念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在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联合,并且在社会上也开展相应的活动,那么会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师在学校教育孩子要尊敬教师、孝敬父母,让孩子有一个浅显的认识,但是如果孩子回到家庭之后稍有不顺心就对父母指手画脚,大哭大闹,而父母也一味地哄着孩子,这样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通过合力来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德育教育没有时效性

常常听见人们说,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因为做人永远都比学习更重要。这一点有很多家长都明白,作为教师我们也认同这一说法。不过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很多语文教师以及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不过很多学校以及家长依旧以学习作为重点,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误会只有成绩是重要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忽视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使其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不可取的。作为语文教师和家长,一定不能单纯地重视考试分数,而是要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其健康地成长。

二、小学生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一)在语文教材中寻找德育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合理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在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括的德育内容,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对于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教师在讲授《白杨》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应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白杨在广阔的戈壁上坚忍生长的精神,从这样的角度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我国边疆建设人员的无私精神和拼搏精神。

(二)在语文写作中渗透德育教学工作

写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自然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写作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写作教学的角度上来进行相应的设计,要让学生能够在感受大自然以及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另外就是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素材的阅读和累积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母亲节这样的机会,对学生布置有关“母爱”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去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点滴生活,感受母爱的伟大,这样便能够真正地渗透思想德育教育。

(三)在课文朗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而朗读则是学生通过声音和情感来表达相应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课文朗诵教学,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比如说在教授《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将课文中所描绘的关于桂林山水的美好景色的优美语句重点提炼出来,让学生反复阅读,并提醒他们注重阅读的节奏性。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相关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而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朗读的相关方法。通过朗誦来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意境,并且深刻地感受出桂林山水的奇美变化,这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在课外实践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进行德育教学工作,也就是将德育思想渗透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利用能力。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区环境调查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对居住小区进行环境调查,达到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另外,教师讲完《丽江古城》这一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来收集有关丽江古城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以此来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这样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在分析品读词句中感受德育精神

作者创作的文章必定会包含一些个人情感和思想,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进行文字和语句的分析,让学生在品读这些语言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情感思想。比如在讲授《春》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知。在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中的“钻”以及“偷偷地”便是拟人修辞手法,这两个词语能够非常精准地将春天的盎然生意展现出来,并且能够充分地展现出小草在春天默默地成长,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教师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充分展现小草的生命力,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精神,从而奋发向上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因此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也需要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的。学校应该着重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还应找到一条妥善的实践道路,培养小学生德育思想能力,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来为我国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思想渗透贡献可行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谢飞扬.我国初中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45.

[2]宫英海.德育生活化的思考[J].搭链教育学院学报,2009(6):21.

[3]刘楠.学校德育生活回归的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9):76.

[4]郑满利.德育生活化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35.

[5]何庄.德育生活化概念概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56.

[6]陈春萍.制度创新与师德建设[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6):34.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核心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