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培养模式

2020-12-15李潇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协同创新

李潇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在此背景下,工业设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逐渐显现,但传统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工业设计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互动极为匮乏,无法满足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分析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对协同创新概念进行引用,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培养模式的路径,以望借鉴。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业设计;多元联动

引言:

工业设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由艺术学和工学深度融合而成,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分别为艺术审美、技术、心理学等等。工业设计的重点已经从外观转变为功能设计,在满足制造业需求的同时,使工业设计更具商业价值。工业设计被业内人士称为金手指,认为其具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属于制造业增值潜力最大的环节。简言之,工业设计有助于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对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需求量和要求逐渐增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在培养工程人才方面,所应用的培养制度是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这种培养制度对学习年限的规定较为宽松,为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学术创新,提供了时间上的支持。与此同时,美国高等级教育还具有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特色,各院校会采取多种措施,使专业特色突出。专业设计协会之间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了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目前,美国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服务思想被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阶段。

(2)德国。工业产品品质是德国工業产品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德国各行业人才在校期间就有大量机会与实际生产相接触。德国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各高校在开展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会将生产车间作为实训基地,在耳濡目染之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设计流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学生在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对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且这些见解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而来,并非是学校所灌输的思想[1]。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大国,这与我国人口基数大存在密切的关联,但事实上,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工业设计人才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虽然工业设计人才学历较高,却依然需要为生计所奔波,这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具有非常强的竞争性和残酷性,同时,还表明我国所培养出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传统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我国制造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成本和规模优势不复存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能力和自主研发成为了企业发展核心要素。国家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提出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决定,使工业设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体现。高校在这项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应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从而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和支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多数综合性高校中开设,满足了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要。但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设计技术应用和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传统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应用之间逐渐脱轨,导致部分学生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只能转业。在查阅资料后得知,传统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符

工业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艺术知识、机械知识、绘制产品图样和制作模型等方面的能力,但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需要学生积极参加设计实践,强调学以致用。但在传统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学和用相互分离,高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少针对性,且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学实践较为理想,忽视了现实的残酷性[2]。

(二)教学脱离于生产

结合上文可知,国内工业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多数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尚处在探索阶段,专业教师、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均借鉴其他专业。虽然多数专业教师都拥有相关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设计实践,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后,难免会照搬从前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但灌输式教学方法却不适用于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最终导致教学脱离于生产,所培养出的工业设计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符。

(三)专业知识更新滞后

在新时期背景下,工业设计范畴愈加广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产品的功能界限。例如:手机在具备通话功能的同时,还拥有听音乐、看电影和网络购物的功能。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下,学生所接受的先进理论逐渐增加,而传统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却没有发生变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严重不符。

三、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培养模式实践

工业设计人才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应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此,高校应针对传统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协同创新,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多元化联动培养模式,在解决固有不足的同时,加强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动,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以某高校为例,该高校近些年大力改革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校内跨专业协同

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产品开发设计属于完整的流程,所涉及到的知识较多,主要包括模型制作、艺术设计、材料设计等等。高校为促进各专业知识间的协同互通,构建了教育和科研通道,并将其作为依托,加强教育与科研之间的联系,为知识互通,专业互融立体教学科研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科之间的交互融合也随之增强。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因此高校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科交叉方面的知识学习之中,并鼓励学生通过组建团队的方式,参与工业设计实践,并要求各专业教师为学生工业设计实践提供指导,以满足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这种协同方式的实施,有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了解后得知,该高校推动校内跨专业协同模式的具体措施如下:

(1)将其他专业学科知识模块加入到学科基础课之中,以该高校为例,所增加的课程包括人机工程、结构分析、材料工艺和机械制造,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这些专业的教师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2)支持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科研教学中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格局。(3)学生可以自主建立设计实践团队,且团队成员可由多专业学生组成,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设计实践相互交流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弥补单一专业学生团队的缺陷,同时还能完善创意,使创意由简单的草图,变为具体商业产品。在这个创意转化为具体商业产品的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能得到锻炼,符合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3]。

(二)校企协同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而服务。为实现这个目标,高校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和专业教育,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而企业通过对科研教育平台的利用,促进改革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1)促进企业需求与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效对接,确保专业实践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吻合。以该高校为例,高校将项目作为引导,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在校内建立了实训基地。并签署实习和就业协议,要求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的岗位,滿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也随之提升。

(2)在协同创新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应该将需求作为导向,秉持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的原则,在科研课题汇总纳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解决工业设计重点技术问题为导向,通过协同创新,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从而实现科研协同跨越发展的目标。比如:该高校将科研项目作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产品,为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能获得体验感和成就感,并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总而言之,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是培养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的重要方式。

(三)以竞赛活动为激励,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参与竞赛,对行业动态和产品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以学科竞赛作为检验学生知识应用情况的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为此,高校应支持并鼓励学生组建参赛团队,并在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将自身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在这种组织形式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构建虚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制作实物,为最终方案编制提供支持。参赛团队可以由多专业学生构成,使跨学科联动的优势充分发挥,弥补单一专业学生的不足,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会得到有效提升。该高校为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在竞赛活动组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学分、就业机会和实物奖励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达成了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目标[4]。

此外,建设“特别课堂”是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所谓的特别课堂是指在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两个板块的培养中将设计与情商结合到一起,通过特别课堂的建设,增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效果。与此同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师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应自觉践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国内高校在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能一味地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基于我国实际国情汲取其中的优秀经验,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人才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企业的需要,高校应该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现阶段,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础和条件均已具备,建议高校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此来促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鹤民,李立全.应用技术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设计,2020,33(15):113-115.

[2]王璞.新工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1):147-149+161.

[3]韩卫国,王先昌.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元联动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3):132-135.

[4]任建军.“多元复合-能力自主架构”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实现——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装饰,2017(05):118-119.

基金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的工业设计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YSJ2019-013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协同创新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