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策

2020-12-15毛化强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公益性文化建设

毛化强

摘要:公益性文化事业(后文简称公益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增进群众文化自觉、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形成和践行,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背景下、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在文化建设领域,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文章正是基于此,试图就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

当今时代,在这个正处于剧烈发展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两股浪潮和单边主义、孤立主义逆流盛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彼此之间的接触日益密切,文化融合冲突并存,因此而产生的正面碰撞交锋更是成为了常态,并呈现出了向纵深发展这样一种态势。在国与国的形形色色的交往、交流和交锋中,文化在提升国家发展软实力以及扩大國家世界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越发突显了出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逐渐认识到了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到了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文化竞争,纷纷将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了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公益文化的良性发展,对促进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何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加快公益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公益性文化事业概述

(一)概念

公益文化又称之为非营利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出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目的,由政府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力量所兴办的文化事业组织,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为其所开展的一系列低于市场价格或无偿的文化活动[1]。

(二)构成

公益文化的构成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①科技馆、规划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以及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故居、重要会议遗址、红色资料陈列室、英雄纪念馆等主流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和弘扬所开展的各种活动;③为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所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④传承、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比如政府和民间近些年来尤为重视的非遗的传承、保护及弘扬。

(三)特征

首先,非营利性。“公益”是其第一属性,应以服务群众利益为主旨,为群众提供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甚至无偿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非营利性是其最突出、最鲜明的特征[2]。其次,广泛性。一是其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所服务的对象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每个群众都是其服务对象,不会存在为了服务一部分群众而排斥另外一部分群众的情况。二是其服务内容具有广泛性,凡是符合群众审美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其提供的内容,往往会以较为亲民的形式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再次,均等性。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以公益文化也需要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均等性这一原则,推动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力争让无论身处何地的群众都能够都同等机会享受到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最后,引导性。作为政府大力支持的公共事业,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服务于大众娱乐,而是承载着教化大众、建设主流价值观等等功能[3]。同时还体现在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引导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开展。

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伴随群众不断改善和提高其物质生活条件,不可避免会加大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程度。而发展公益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将群众学习先进、优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从而既满足了群众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又能够起到整体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作用。其次,有助于增进群众文化自觉。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形势背景下,各种不良思想及观念也加快了对群众的渗透步伐,导致许多群众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面对这样一种形势,对公益文化加以大力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不断完善,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既可以实现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更好满足,又有助于将群众深层次的文化自觉意识唤醒,使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从而对于外来文化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与此同时,对公益文化加以大力发展,可以借助广泛的文化传播教育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到民族文化,从而逐渐形成弘扬民族文化、践行文明礼仪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助力群众文化自觉的形成和提高。最后,有助于群众文化权益的维护。文化权益是每个群众所能够享有的基本权益,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4]。对公益文化予以大力发展,将其服务供给覆盖面予以扩大,能够使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多数量、更多种类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有利于群众实现对文化成果的自由享受。对公益文化予以大力发展,能够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门槛大大降低,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多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机会,有效维护其参与权益。待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被有效激发以后,其参与文化创作的欲望也会越发强烈,通过将每个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能够极大地推进公益文化的发展,而群众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也能够获得不断成长。

三、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策

(一)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两者差距

首先,相关政策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将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突显出来。对公益文化城乡发展加以统筹规划,将农村文化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使农村地区文化发展实现“反弹琵琶”,以达到对城乡公益文化发展差距加以扭转的目的。针对农村地区群众精神生活单一匮乏问题,建议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大力推动文化惠民,通过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网络设施、放映电影、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综合站等诸多途径,实现对农村地区文化贫困现象的逐步消除。同时要刺激发展内生动力,逐步从“输血”转向“造血”[5]。其次,抓好农村地区文艺队伍建设,这是农村地区公益文化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法宝”。针对农村地区文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流失严重、断层、短缺等等问题,基层政府应当在这个方面增加财政支出,确保文艺人才工资及培养费用上的正常支出。编制名额也应当实施均等化,避免文艺人才流失,确保农村基层文化站拥有足够的人才供给。还可以通过城乡结对帮扶的方式,加大对农村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最后,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科技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优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以城带乡,对农村地区公益文化加以帮扶,使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共享,增强城市辐射发展范围,从而起到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公益文化发展的目的。

(二)建构评价体系,增添发展动力

为切实推动公益文化发展,针对其建构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来为其发展增添动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而言,其发展好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项指标来加以评价:①政府投入率。公益文化建设发展主导者是政府,其承担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财政投入等职责,其中财政的投入情况和使用情况应当是重要评价内容,直接关乎到该事业的发展可持续性。该指标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政府财政拨款经费在总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二是公益文化人均投入。投入的增加和比重的提高都能够为公益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辐射范围。主要包括受益群体范围、服务地域范围、比例多少等,这可以将不同区域的发展平衡状况予以直观反映出来,以及将不同群体之间的受益情况加以直观反映出来,该项指标对于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提高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③服务对象参与率。公益性文化服务是否符合群众的需要,是否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是否能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进来,这些都能够从侧面反映公益文化的发展好坏。比如年人均借阅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藏书次数,年人均观看文艺演出活动场次,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额,公共文化决策参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内容。通过这些评价结果,就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来公益文化发展的有效性。④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要注意树立文化服务理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诸多途径来了解群众对于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评价。比如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从而衡量群众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满意程度。通过该项评价,有利于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持续加以改进完善。

(三)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内外监管

关于外部监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政府监管方面。对于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事业型文化单位,政府应当对其进行绩效考核评价,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来对其行为加以规范,督促其发展公益文化的时候不会出现偏离正确路线的情况。二是社会监管方面。对于民间机构,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其发展,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白规定这些机构的职责权限,确保监管这些机构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这样一种方式,间接参与到监管中来,引导这些机构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更多监管平台,让群众也参与到监管中来,充分运用群众的力量切实推动公益文化的发展。关于内部监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用人方面。各个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对相关岗位予以科学设定,并本着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开展招聘工作,杜绝关系户情况的出现。二是考核方面,要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人员的工作成效加以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督促其拼搏奋进。为了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对工作结果加以量化,以及丰富考核主体。

(四)完善人才机制,培养文化人才

公益文化要想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参与[6]。因此应完善目前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尽可能造就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各个高校无疑是主力军,主要承担着高端文化人才、创新文化人才、新兴文化人才的培养重任。为使其培养的文化人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各个高校应紧密结合我国公益文化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和更新教育内容。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各个高校彼此之间还应当加强交流沟通,双方共享文化人才培养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不断提高文化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公益文化发展输送其真正所需要的人才。除了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当文化人才培养出来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这些文化人才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地、合理地移动,如此才能够将这些文化人才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比如各地可以建立自己的公益文化人才资料库,有利于实现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将现有的人才中心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搭建人才信息网,对相关需求信息定期发布,推动文化人才市场建设,为他们营造一个很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发展公益文化无疑是一項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然而考虑到公益文化在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增进群众文化自觉、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等方面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相关对策措施推进其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先介绍了公益文化的概念、构成及特征,然后指出了发展公益文化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从统筹城乡发展、建构评价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完善人才机制,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姜毅.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浅谈[J].新西部(理论版),2014(05):5-6.

[2]陈立旭.习近平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J].观察与思考,2016(04):90-99.

[3]方轻.民俗文化视域下厦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7(03):49-54.

[4]李晓玲.公益性文化事业共享发展的路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9):73-75.

[5]申睿.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现实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9(19):136-137.

[6]黄紫钰,郭力.新时代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系统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9):161-165.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公益性文化建设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