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0-12-15陈瑞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陈瑞

摘   要: 课程改革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有助于课程观念的改变、改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更好地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课程目标偏差、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课程平台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创新创业   课程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热点,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是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环节。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将核心素养作为统领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通过课程改革,改变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单纯注重分数和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各个学科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而言,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课程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时代价值。如何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标中体现和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这些问题急需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解决。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又称为二十一世纪素养,旨在勾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形象,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围绕如何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个体应该具备哪些关键因素纷纷展開研究。核心素养在1997年首先由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一项名叫“素养的界定和选择”的研究项目中提出,虽然当时并没有给核心素养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围绕怎样培养有助于促进个人、职业和社会长期发展,满足信息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讨论和研究。直到2003年OECD在其出版的研究报告《为了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中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1]核心素养特别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自我导向,其中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简单地将这几方面的要素进行叠加,而是由知识、能力、态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形态,超越了传统的知识和能力观,并对过去偏重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态度的一种纠偏。2006年欧盟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为了便于理解和实践,欧盟还将核心素养分为八项,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在此基础上,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核心素养划分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处”等5个方面和20个条目。

受国际教育思潮的影响,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辛涛(2013)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能够促进个体发展,有助于社会运作的能力要求。林崇德(2017)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特点,在批判性借鉴国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化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三个维度,其中文化基础包含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维度,自主发展包含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维度,社会参与包含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各维度下的条目又细分为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意蕴

时代的变革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社会里急需改变。以核心素养为旨归的新型人才培养对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课程观念的改变。核心素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顶层设计,特别强调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包括听、说、读、写等有助于个体满足生活需要,有效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因素对个人适应社会和未来生活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理念下,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情感和道德方面培养的不足,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分数、升学和就业等短期的眼前利益,忽视个人未来的长期发展;改变了过去只关注个人而忽略社会的课程理念,完善和健全课程育人理念,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使学生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

2.有助于改善课程体系结构。核心素养理念强调素养的培养是跨领域和多功能的教育,只靠单一学科无法完成。跨领域不仅要求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打破分科课程设置,而且强调学科间互动,统整和融合各学科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课程知识结构上,融合政治领域、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多功能指培养学生的素养不仅要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而且要考虑个人在未来生活的关键本领和技能,以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

3.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核心素养作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品格等的综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认知、技能与情感等学习内容并加以实践。在教学方式上,回归生活世界,强调情境中的互动学习,在问题情境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这是党和国家对学校培养学生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由于国家的教育方针较为宏观和抽象,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可以把教育方针政策与学校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偏差。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什么,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的理解都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就业指导的补充或延伸,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些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如何帮助学生创办企业、注册公司等实体的创业知识,对创业课程的目标理解存在极大的偏差。

2.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感和结构性,课程体系结构中创意、创新、创业的课程链条没有构建起来,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重创业实操的训练而轻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割裂,没有完全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3.实践课程平台短缺。创业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将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可以促进学生创业理想的挖掘,体验创业的过程。但是在人才过程中,一些高校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往往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为主,不仅局限于部分学生,还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有些高校虽然建立起了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创业实践的孵化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存在“理想化”倾向;在校外,很多学校与企业打造校企合作,但是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合作质量不高。

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高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主体主要是就业指导中心和辅导员,这部分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学训练,缺乏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缺乏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5.教学方法陈旧。目前一些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时,还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的老路,“大班授课”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课程传授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即使有时会加入一些诸如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环节,但是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路径

1.创新教育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是知识探究的主体,积极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学生围绕问题组建团队,通过合作交往的方式学习,学生在愉悦的合作氛围中,不仅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丰富教师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高校可以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到高校兼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对于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完善课程设置。遵循创新创业学科知识由简入繁、从浅入深的原则,建立“阶梯态”式课程体系。首先在通识教育上,构建起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确保对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课程知识,知识内容设置上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其次在专业教育层面,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效融入专业课程,以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弥补目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不足。

4.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基于真实项目和基于问题的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依托学科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科竞赛,以项目为手段,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组建团队,解决问题,创新方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和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EB/OL].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 //www. oecd.org/dataoecd/47/61/35070367.pdf.

[2]辛濤,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3]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4(4):25-31.

[4]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5(7):93-96.

[5]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6]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7]成希,张放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7-42.

[8]崔允漷,邵朝友.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24-33.

[9]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10]刘卫东,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2017(8):8-14.

[11]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2016(6):29-32.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项目编号:LX2014427);百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KB14)。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