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

2020-12-15乔雅兰马正业冯丽娟冯伟栋陈方圆苏灿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食积证素病位

乔雅兰,马正业,冯丽娟,冯伟栋,陈方圆,苏灿钰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国际医疗部,北京 100029)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胰腺难治的持续进展的慢性炎症,西医治疗以对症止痛、外源性补充胰酶、控制血糖和内镜介入、手术为主[1,2]。中医通过临床辨证可得到中医证型,又称“证”、“证名”,对应指导进一步的治则和处方。而“证素”,是中医证型的组成基础单位、构成要素,可以直接揭示疾病的病位和病性特点[3,4]。本研究旨在探寻CP 的中医证型及证素规律,为临床辨证此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在中国知网(跨库检索)、万方综合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搜索从建库至今(2020年4月)关于中医辨证慢性胰腺炎的文献。结果共计1737 条。检索式(以中国知网为例):主题=慢性胰腺炎AND (摘要=中医OR 摘要=中医药OR 摘要=中药OR 摘要=辨证OR 摘要=辨证论治、OR 摘要=辨证分型、OR 摘要=证型、OR 摘要=证)。

1.2 纳入标准

(1)疾病名称为“慢性胰腺炎”;(2)有明确的中医证型。

1.3 排除标准

(1)研究慢性胰腺炎继发糖尿病的文献;(2)书籍类文献;(3)研究类型为:基础研究如动物实验、药物及药理学研究,药物(包括组方)的临床专著或专利,个案报道;(4)中医证型不完整,即仅对部分证型进行探讨;(5)有内容重复的文献,取其一保留,其余排除,即①作者相同,且题目及内容相似者,仅保留1 篇(优先顺序:学位论文>期刊>会议);②同一个研究团队且辨证分型相同者,仅保留最新的1 篇;③有临床资料重叠者,仅保留病例数目最多的1 篇;④综述类文献,若未提出新的辨证分型,或可找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引文全文者,则将综述原文排除。

1.4 文献筛选

应用NoteExpress 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去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剩余文献进行人工筛选;对证型基本一致的文献进行对比,论述高度相似者仅保留最先发表的1篇。

1.5 数据录入与处理

将文献中的中医证型录入Excel 文档,双人核对。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5],将证型名称统一。如:将 “湿热结滞型”、“湿热内蕴”、“湿热壅滞证”、“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证”、“湿热证”均录入为“湿热证”。对于有争议者,通过症状描述或以方测证,取《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较为贴切者进行统一,如将“脾胃两虚”规范化为“脾虚食积证”。特例:“酒毒郁蒸型” 未找到合适的替代证名,录入为“酒毒郁蒸证”。

表1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排序)

表2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病例数排序)

表3 慢性胰腺炎的单一病位证素分布

表4 慢性胰腺炎的单一病性证素分布

拆分证素,参考《证素辨证学》[3],将中医证型拆分成证素组合,如“肝胆湿热证”拆分为“肝、胆、湿、火[热]”;“脾虚食积证”拆分为“脾、气虚、食积”。有争议者,根据症状描述或以方测证推断证素,如原文中的“肝胆湿热郁滞型”拆分为“肝、胆、湿、火[热]、气滞、血瘀”。特例:将“酒毒郁蒸证”的证素录入为“(酒)毒”(本研究未涉及证素“毒”)。

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和SPSS 20.0 软件进行频率统计和聚类分析。

2 结果

检索到文献1737 篇,去重296 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保留29 篇。删除证型基本相同且论述高度相似者5 篇,排除1 篇西医综述中总结有中医证型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23 篇,包含有具体病例数的文献5 篇,病例数共565例。

2.1 证型分布

规范化处理后得到中医证型33 个,频次93(1 篇文章中归纳的1 个证型计为1)。常见证型有脾虚食积证、气滞血瘀证、肝胆湿热证等。频率>3%的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对有明确病例数的证型进行排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胆湿热证、湿热证、胃肠实热证等,见表2。

2.2 证素分布

单一病位证素有6 种,频次(证素在1 条证型中出现1 次计为1)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肝、胃、胆、大肠、经络(见表3)。单一病性证素共11 种,其中气虚占比最多,其次是火[热]、血瘀、气滞等,见表4。

3 讨论

慢性胰腺炎可归为中医的 “腹痛”、“胃脘痛”、“脾心痛”、“泄泻”、“结胸”、“症瘕积聚”等范畴。胰腺在中医理论中无同名脏腑,古籍中可能对应“散膏”、“膵”、“甜肉”、“胰子”等[6]。而临床上因其内、外分泌功能类似“脾主运化”而多从脾论治。本研究的结果显示,CP 的中医证型虚证部分多表现为脾气虚,实证部分有肝胆湿热、胃肠实热、气滞、血瘀、食积等因素,且可有合并证型,如气滞血瘀证合并脾气虚证、肝郁证合并脾胃不和证,一如临床上的虚实夹杂表现,同时印证了CP 的疾病复杂性。

在证素规律方面,CP 的病位证素以脾作为核心,而胃因与脾相表里,亦常累及,同时还有肝胆、大肠作为较常考虑的病位。病性证素方面,邪实常见火(热)、血瘀、气滞、湿,本虚多考虑气虚,与证型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提示临床治疗CP 应注重多种实邪,而虚损方面侧重益气。而聚类分析结果可按3 种组合来看:①脾气虚多合并有食积;②血瘀多合并气滞;③肝胆胃肠的湿热也较为多见。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本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中医证型文献报道较少,故而纳入的文献数量偏少;在所包含的病例中有外籍患者,且文献发表时间跨度较大(最早一篇于1998年发表),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倚。期待有更多的文献报道关于CP 的中医治疗,为临床辨证提供思路和参考。

猜你喜欢

食积证素病位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保和丸在部分儿科临床应用的概述
常见病三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