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0-12-14孙宜芳

理论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论及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问题,但是他们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丰富内涵,却闪烁着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智慧光芒。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独立性、科学性和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基本原则,先锋队形象、民主形象、革命形象等是无产阶级政党形象的应然内涵,制定纲领、建设廉价政府、反对污蔑诽谤、强化宣传等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这些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即加强应然形象的顶层设计、强化领导干部形象建设、抓好形象宣传话语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11-0093-08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抗战形象研究(1931-1945)”(2018M63198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宜芳(1982-),男,山东枣庄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党建。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并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1]。习近平所说的“大的样子”,显然是对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描述。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是什么?如何建设这个“大的样子”?对这些问题的考察,都离不开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形象思想的追根溯源。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文本资源里没有专门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形象问题,但他们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及其一系列根本原则和要求,却闪现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思想光芒,为我们厘清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基本原则

“決不拿原则做交易”[2]426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作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必须坚持独立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等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1882年2月,在给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指出:“民族独立实际上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3]473显然恩格斯是在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国际合作中不能丧失自身特色。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独特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搞好国际合作,照此推理,独立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独立自主原则的文本论述,可以发现,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不同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之间要有不同的形象标志。无产阶级运动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事业,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下,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意识到,由于每个国家的实际不一样,因而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理应具有不同的形象表现。1871年,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修改的《共同章程》就明确要求,不同国家的工人团体,在“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的同时,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组织”[2]229。很明显,马克思是在担心工人团体组织形象的趋同化。针对德国移民组成的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影响力较小的问题,恩格斯提出:“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4]显然,恩格斯也在强调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实际形成独特的形象或特色。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与非无产阶级政党之间要有不同形象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运动总是会面对着来自各种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挑战,特别是面临着资产阶级政党的敌对,因而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建构自身独特的形象标志,才能以清晰明确的形象引领革命发展,更好地形成阶级意识、促成阶级觉醒和动员阶级力量。正因如此,马克思要求无产阶级在联合一切力量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把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成为一个“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2]228,这样“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彰显出独立性原则在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科学性原则

无产阶级运动是一项长期革命活动,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科学性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留下的文本资料,不仅指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为什么坚持科学性原则,而且还提出坚持什么样的科学原则等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绝不能随意以他人的思想、原则为依据,也不能随意发生改变,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行为,“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5]44。那么,这个科学原则究竟是什么?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唯一正确的原则和依据,就是他们毕其一生都在努力探索用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理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因为,一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里,只有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找到了真正革命依靠力量,立足于广大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基础,具有强烈的实践品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科学原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5]599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之“新”,就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是与过去革命运动不同的理论指导学说之意,是代表无产阶级政党崭新形象的科学理论。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必须坚持这一“新的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还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重复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是具有鲜明发展性品格特征的理论。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就是要根据无产阶级运动的实际,因时因地有所发展和改变,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在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

(三)阶级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自诞生起就带着鲜明的阶级烙印。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6]214这一论述鲜明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武器)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物质武器)之间的辩证关系,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在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问题上,必须坚持阶级性原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无产阶级。具体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阶级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两个维度。

在探索无产阶级运动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287。因而人民群众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主体。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群众的污蔑,导致很多人对群众的形象认识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8],甚至就连人民群众都没有认识到自身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在《神圣家族》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群众认为在政治‘思想中并没有体现关于他们的现实‘利益的思想。”[7]287一句话,由于长期以来对群众形象的污蔑,特别是统治阶级没有实现群众的现实利益,导致群众没有形成阶级觉悟进而投入到革命浪潮中去,最终造成了革命失败。反过来讲,塑造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对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是表明,依靠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原则。

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2这一论述彰显出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鲜明形象,即是说,为人民谋利益也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独立性、科学性、阶级性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必须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其中,独立性原则是基础,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科学性原则是方向,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能够行稳致远;阶级性原则是归宿,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符合人民需要,它们共同为引领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无产阶级运动贡献力量,这就是三个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无产阶级政党形象的应然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设计无产阶级政党的应然形象,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一开头就把无产阶级政党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幽灵”,形神兼具地表达出带给统治阶级的恐惧形象。概括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政党应然形象的设计,主要包括先锋队形象、民主形象、服务形象等鲜明内涵。

(一)先锋队形象

先锋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提出的第一要求,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他们的无产阶级建党学说时,对无产阶级性质进行了充分论证,赋予工人阶级是“整个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崇高应然形象。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先锋队要具有一马当先的精神,要独立走在运动和革命的最前列,对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发挥先导、领导和决定性的功能,以率领整个队伍向着目标不断前进[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形象的内涵,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全体无产者的形象代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没有特殊的原则和特殊的利益,他们与全体无产者一样,都是受压迫对象。所以,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广大被压迫阶级、全体无产者的根本利益,因而无产阶级政党就必须做全社会所有无产者的形象代言人。二是先进性形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其他阶级的政党,不仅在革命态度上,“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而且共产党人还有自己的先天优点,“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44。所以,这就使得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先进性的形象。三是大公无私的形象。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历史上过去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而无产阶级政党却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大公无私的形象。

(二)民主形象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民主,内涵丰富,所指多维,可以指一种社会制度,在1845年伦敦举行的庆祝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大会上,恩格斯指出:“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10]这是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視角来看待民主;也可以指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认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6]39这显然是从国家制度或政权组织形式的视角来看待民主。如果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视角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民主形象,是党内民主意义上的民主,内在地包含三个方面的应然内涵。

第一,在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行动上,是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民主形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行动中的民主形象,不是无原则的民主,而是与权威相结合的民主。针对有人认识不清民主与权威之间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2]337清晰指明了权威与民主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然,马克思恩格斯还意识到,承认权威,不等于就迷信权威。在1877年致威廉·布洛斯的信中,马克思指出了他与恩格斯参加共产主义秘密团体的前提条件,就是“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3]423,表现出马克思对迷信权威的厌恶之情。第二,在无产阶级政党成员之间的关系上,是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形象。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强调人人平等,在论述政党成员之间的关系时,他们主张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形象应该表现为人人平等、协商互助,具体来说,就是既包括权利平等,又包括义务平等,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平等。一句话,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提倡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2]227。第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权建设上,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上的民主形象。马克思恩格斯把民主引入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各个环节,用较大篇幅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权建设进行了科学描绘,提出的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监督制度等,都充分展现出无产阶级政党政权建设中的民主形象意蕴。

(三)革命形象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在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反复提到“革命”这个概念,清晰地向我们勾勒出无产阶级政党鲜明的革命形象。

一方面,在革命策略上,应该具备巧妙灵活的形象。马克思恩格斯向来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巧妙灵活地开展革命活动,根据这种认识,他们总是“根据经常变化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革命策略,展现出无产阶级政党灵活巧妙的革命策略形象。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经过一两次大的冲击就能埋葬,因而在他们看来,采用暴力的方式就可以实现革命目的。但由于欧洲革命的失败,特别是资本主义不断自我调整,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适性,因而他们逐渐改变了原来暴力革命的想法。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指出:“在和平的宣传鼓动能更快更可靠地达到这一目的的地方,举行起义就是发疯。”[2]611显然,这时候的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把暴力与和平并列起来。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结合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势,又提出了借用普选制等“尽可能以和平的和合法的方式进行活动”[3]582的和平过渡思想。这些都充分说明,在革命策略上,无产阶级政党要因时而变、灵活巧妙。

另一方面,在革命态度上,要具备坚决彻底的形象。一是革命理论彻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11。因而他们创立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以维护理论学说的彻底性。二是革命行动彻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而在行动上,“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5]66。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革命行动中具有坚决彻底的形象。三是革命态度坚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2]437,因而无产阶级政党才是真正革命的政党,这就指明无产阶级政党应具有坚决的革命态度。

先锋队形象、民主形象和革命形象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应然形象的总体设计。其中,先锋队形象贯穿于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活动中,民主形象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活动中,革命形象是无产阶级政党留给外界的鲜明内涵。三个方面的内涵相辅相成,分别从不同视域勾画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样子,为我们准确把握无产阶级政党的形象内涵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然内涵的同时,还闪现出他们关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路径智慧。

(一)制定政党纲领

一个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政党依靠谁、为了谁,阶级立场是什么等,一般都会在纲领中给予明确说明,其对于展现政党形象具有直接导向作用,是加强政党形象建设的重要路径。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建设,他们认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2]415也就是说,纲领是外界判断政党的重要标志。无产阶级必须制定自己的纲领,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形象。广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它不仅在理论上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奋斗目标、革命道路等问题,而且还在实践层面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政策和策略指导[11],同时也为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纲领加强形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遵循。

一是通过实践实现纲领目标以加强形象建设。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学说。马克思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2]426这一论述强调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是指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在纲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实现纲领目标,这比在纲领中以文字形式展现形象更加重要。二是通过不断检验纲领的实现水平以加强形象建设。马克思认为,纲领发挥着“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2]426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为了适应革命要求和实现纲领目标,无产阶级政党要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纲领,让全世界能准确了解和把握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水平,从而使得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及时地根据情况变化展现形象。三是纲领要符合阶级立场才能加强形象建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必须切实符合阶级立场和阶级要求,才能在群众心中建构良好形象,进而赢得群众支持,实现纲领目标。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之所以认为“马克思是正确的”,并给予这一纲领高度评价,原因就在于,在恩格斯看来,“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12]。也就是说,由于《共产党宣言》这一纲领符合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和要求,在人们心目中建构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良好形象,才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热情,赢得了人们的支持。

(二)建立廉价政府

政府是政权的重要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心里很清楚,无产阶级政党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无产阶级政府体现出来的,因而他们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代表自身形象的“廉价政府”。

第一,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形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政府形象,也代表着无产阶级政党形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廉价政府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私利和特权,只是普通行政管理者。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马克思就提倡公社的工作人员与其他劳动人民一样,只是领取工资的行政事务管理者。马克思还非常反对政府工作人员“利用党来谋取自身的实际利益”,认为这背离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很明显,这些思想都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第二,加强节约政府形象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廉价政府,是一个节约政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他们的主张,一方面,“取缔国家寄生虫的非生产性活动和胡作非为,从根源上杜绝把巨量国民产品浪费于供养国家这个魔怪”[2]198。这是从根源上提出的建立廉价政府的建议。另一方面,减少开支,如取消常备军和官吏等,这就对节约政府形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三,加强服务形象建设。恩格斯把党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看作人民群众的仆人,力求人民群众“不要再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 [13],显然这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做人民的仆人。同时,马克思也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为人民服务,这对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服务形象具有最为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反击污蔑诽谤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也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学说。因此,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那一天起,马克思主义就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污蔑和诽谤,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污蔑和挑战,马克思恩格斯总是能够从维护无产阶级事业的高度,给予及时回应。比如,针对资产阶级污蔑共产主义、诽谤无产阶級革命实行公妻制、取消祖国、消灭私有制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都在《共产党宣言》中以辛辣的笔调对其进行了有力回击。针对各种错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本人的歪曲和污蔑,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告诉人们要正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错误地片面地理解。马克思甚至还诙谐地说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借以对污蔑、诽谤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人表示讽刺,他还说:“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3]590展现出对恶意解读马克思主义和攻击马克思本人的人和行为的深恶痛绝。马克思回应各种污蔑的表现,恩格斯曾描述为,“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2]602。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党形象的维护,因而在他去世之后,才能赢得广大无产阶级的认同、尊敬与热爱,恰如恩格斯所说的“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所以,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14]。马克思恩格斯的高风亮节,特别是回应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本人的污蔑和诽谤,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有力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团结,维护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形象。

(四)强化政党形象宣传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宣传在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中的作用,并对此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一是注重全域化宣传。马克思恩格斯意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宣传,不是就宣传而宣传,而是具有非常宽广的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历史继承性角度,还可以是社会需要的角度,甚至是人的本质的角度等[15]。二是要明确对象来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通过宣传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必须弄清楚究竟向谁宣传,才能提高宣传效果,避免成为“沙漠中的布道者”。1852年2月,马克思致信约·魏德迈说:“在不了解读者等等的情况下,给在大洋彼岸出版的报纸撰稿,是多么困难。”[16]展现出马克思对向谁展现或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的关切。三是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煽惑的宣言和谋叛的告示都不能像平凡而明显的历史事实那样起着革命作用。”[17]因而对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也毫无用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必须实事求地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才能更好地引领革命。马克思恩格斯还非常反对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宣传的庸俗化,1863年1月,马克思致信恩格斯,对拉萨尔出版的《工人纲领》进行了批判,他说:“这东西无非是把《宣言》和其他我们时常宣传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口头禅的东西,卑劣地加以庸俗化而已。”[18]四是要灵活多样地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特别是强调报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党的报刊就是党的旗帜,他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19]因而报刊也是宣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的重要媒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宣传是带着目的进行的,所以他们又非常重视在宣传过程中讲究方法艺术,反对简单、抽象化和说教式的宣传方式。

概括起来,制定政党纲领、建立廉价政府、反击污蔑诽谤、强化宣传是马克思恩格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主要实践所指,对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起着重要实践指导作用。

四、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宝贵探索,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明确目标:加强应然形象的顶层设计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思想深刻地启发我们,新时代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中国共产党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应然设计,才能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提供科学的目标指引。

当然,由于形象评价的主体、内容、标准不同等各方面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应然形象设计还面临诸多困难。尽管如此,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的论述,已经为我们加强党的应然形象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宏观指引。就是说,只要按照“大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宽广的眼光,把中国共产党的“大党”形象布局于国际国内、党外党内视野,并将其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对待,就可以通过科学谋划,设计出符合中国共产党实际的应然形象,从而更好地加强党的形象建设。

(二)抓住关键:强化领导干部形象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形象的科学论述清晰地告诉我们,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形象建设。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普遍受人关注,言行无小事。一篇讲话、一次活动,一项决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党的形象。”[20]677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大多是通过领导干部反映出来的,因而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形象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在关键措施上,要聚焦中心工作。要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让他们在开展本职工作中展现良好形象。二是在基本要求上,要坚持常态化。形象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久久为功、长时发力,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形象建设而言,就是要长久坚持,实现常态化。三是在内生根源上,要提高自觉性。对于领导干部自身来说,既要在实践中自觉履行习近平的要求,做到“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21],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自己。“要使自己的影响始终是正向的、自己的形象始终是良好的,就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苛刻一点,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20]677-678

(三)创新方法:加强形象宣传话语权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思想启发我们,必须牢牢把住党的形象宣传的话语权,广泛利用新闻、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更好地加强党的形象建设。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形象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形象建设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乎党的前途的重要课题[22]。正因如此,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3]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把党的形象建设当成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抓好抓实,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新闻媒体的管控,确保新闻媒体能够发出党的声音,及时展现党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创新宣传方式,除了传统宣传方式之外,要大力拓展宣传渠道和空间,构建网络宣传工作机制,强化网络宣传效果,采取一切办法确保党的形象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呈现于世前、呈现于人前。

(四)坚守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没有任何私利的党,在任何时候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好不好,必須以人民群众的标准为尺度。新时代加强党的形象建设,必须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

一是要热切回应人民期待。中国共产党是形象建设的建设主体,人民群众是形象建设的认知主体,党的形象建设得好不好、对不对,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党的形象建设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人民群众希望党是什么样子的,党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民群众厌恶党是什么样子的,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二是要善于发动群众。要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在加强党的形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党的形象建设的总体设计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让群众自觉为党的形象建设贡献力量。三是要虚心接受人民群众批评。积极听取人民群众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自觉做到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24]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的思想,为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其中,加强应然形象的顶层设计是目标指引,强化领导干部形象建设是关键举措,掌握宣传话语权是重要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原则。这些举措相辅相成,为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继续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323.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323.

[9]钟哲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和“先锋队”的理论[J].政治学研究,2005(3) ∶ 5-1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 664.

[11]郭庆仕.论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纲领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J].科学社会主义,2013(3) ∶ 29-32.[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526.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33.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598.

[15]张艺兵.彰显马克思宣传思想的新时代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17(01).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51.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 37.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 320.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115.

[2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1]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 30.

[22]李朝阳.党的形象:关系党的前途的重要课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 7-11.

[2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 86.

[2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1004.

【责任编辑:张亚茹】

猜你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研究
人与科技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论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要义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