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18年度)

2020-12-14

纺织科技进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冲锋衣棉纱织造布

棉纱异性纤维检验研究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主要完成人:张岩昊、佟桁、憨文轩、杨艳菲、牧广照、刘晓丹、朱丹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棉纱异性纤维标准,现货贸易中的棉纱异性纤维问题缺乏规范,60%~70%棉纱的采购没有具体的异纤要求,下游织布企业对棉纱异性纤维的要求差异很大,因异性纤维问题引起的质量纠纷时常发生。棉纱产品为大宗商品,已于2017年8月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制定准确可行的棉纱期货异性纤维检验系统是非常急需和必要的。

本项目通过对纺织厂、针织厂、制衣厂等企业对棉纱异性纤维含量要求及异性纤维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首次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棉纱期货异性纤维检验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棉纱异性纤维和有害异性纤维的概念。棉纱异性纤维指混入棉纱或布面中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绳、布块)等。棉纱有害异性纤维指混入棉纱或棉布中的异性纤维经漂白加工后仍能辨认出的异性纤维。棉纱有害异性纤维(布面)含量指针织漂白布样品中每一处确定的异性纤维(单根异性纤维按一处计,多根异性纤维缠在一起按一处计)数之和与被检样品的重量之比,用“处/20 kg”表示。(2)对检验参数进行具体规范,确定了检验样品制备中的针织工艺、漂白工艺,以及样品检验参数。(3)对普梳棉纱坯布与漂白布有害异性纤维含量相关性分析和精梳棉纱坯布与漂白布有害异性纤维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了普梳坯布检出的异性纤维含量比漂白布有害异纤含量低而精梳坯布比漂白布异纤含量高的规律。

本项目通过大量试验对国内棉纱生产企业和后道加工企业的了解,第一次在国内提出了棉纱异性纤维的控制指标,填补了棉纱异性纤维检验方面的空白。

本项目检验样品数量适中,实验数据稳定,检验效率高,可以大面积推广,检验结果可以代表批量产品质量状况。并在2017年第3期《上海纺织科技》和2018年第1期《棉纺织技术》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方面的论文。

项目使我国成为首个拥有棉纱异性纤维检验方法和控制指标的国家,该成果已应用于郑州商品交易所棉纱期货的交割验收系统,可为棉纱期货交易提供质量检验依据,为棉纱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仅郑商所棉纱期货1810合约5月20日至6月20日一个月时间交易量达到500万t,对我国棉纱企业套期保值发挥了巨大作用。

FZ/T 93091-2014《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廖用和、亓国红、陈立东、安浩杰、邓伟其、林健、陈曦

随着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纺粘/熔喷/纺粘(SMS)法非织造布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现已成为非织造布工业中重要的复合工艺。纺粘非织造布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其连续的长丝结构,纤维纤度范围大,与相同克重的其他非织造布产品相比强度高,纵横向比性能优越,但其成网均匀度和表面覆盖性则不及其他一些成网产品;熔喷非织造布产品为超细纤维结构,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小、过滤阻力小、过滤效率高、表面覆盖性及屏蔽性能均很好,而其最大的弱点是强度低、耐磨性较差。SMS复合非织造布将纺粘和熔喷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纤网恰好弥补了彼此弱点,从而获得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同时又具有较优异的屏蔽性能,使SMS复合非织造布被广泛应用于卫生材料(婴儿尿裤、成人失禁产品等)、医用材料(手术衣、手术洞巾等)、隔离用材料(洗手衣、隔离服、病人服等)、防护用材料(喷漆、制药、工业等)、包装等领域。

由于SMS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使得各企业在设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发展不平衡,产品质量水平不一,给推广和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保证产品质量,促进SMS复合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设备生产企业需要一个代表行业水平、可操作的标准作为参考。

《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行业标准属于非织造布机械产品标准。按照纤维成网的固结方式,非织造布机械分为针刺法、水刺法、热轧法;按照成网方式,非织造布机械分为梳理成网法、气流成网法、纺丝成网法。本标准研究的对象是纺丝成网、热轧固结的纺粘、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成套生产设备。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纺熔喷复合法非织造布生产线设备的基本参数、组合方式单元机和联合机技术要求测试和检验方法等。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为国内先进水平,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GB/T32614-2016《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哥伦比亚运动服装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有限公司、湛江市玛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百顺、陈能杰、周艳、胡浩、周双喜、曾韦、高志方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属于技术标准领域。

2.主要科技内容

本项目制定的《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国家标准规定了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的产品号型、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内容结尾处的附录A具体介绍了拼接互染色牢度的原理、试验要求与准备和试验操作程序。本标准适用于鉴定以纺织面料为主生产的冲锋衣的品质,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冲锋衣。

3.授权专利情况

本项目独有的专利: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20043350.1一种防水透湿格栅印花织物、ZL 201320456638.7一种面料防水演示装置和ZL 201320456672.4一种布料防水演示装置。

4.技术经济指标(技术要求)

对冲锋衣进行了分等规定(等级分别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规定了冲锋衣的内在质量(包括纤维成分、基本安全技术指标、色牢度要求、洗涤及耐用性能、功能性要求、其他要求);规定了外观质量(包括缺陷划分、外观及缝制规定、标准疵点、规格尺寸偏差)。

5.应用推广

各起草单位及起草人积极参与GB/T32614-2016《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的起草制定,标准经发布实施后,填补了国内户外运动服装类目标准的空白,同时规范了企业执行标准,相关的冲锋衣产品在没有对应企业标准的情况下都按此标准执行,使得冲锋衣产品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确保冲锋衣产品具备功能性,同时使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有较为舒适的穿着体验。对规范企业生产、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消费者购买冲锋衣将得到更多质量和技术保障。

6.经济社会效益及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

冲锋衣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对目前市场标称冲锋衣的产品质量进行规范,打破当前质量监管中对冲锋衣的执行标准混淆状态,减少损害消费者利益现象的出现,促进冲锋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标准的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化效应,培养了一批优秀技术人才,为企业及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并且在引领户外消费习惯,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生态纺织品中小分子溶剂残留的关键分析技术研究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五邑大学、广州睿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保琦蓓、任清庆、傅科杰、丁友超、马艳英、李峥嵘、邹洁

由于国际上对纺织品生态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内生态防控体系的不健全,快速反应能力弱,国内出口产品经常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召回。据统计,企业受国外技术措施影响的主要原因,基本都逃不开健康和生态环保因素,其中超过一半的通报涉及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欧盟REACH法规、美国加州消费品法案《OEKO-TEXStandard100》等已经作为国际上生态纺织品检测的权威法规与标准,每年均会对出口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提出新的要求。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小分子溶剂如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及性能优良的溶剂,被泛应用于聚氨酯、腈纶、芳纶、染料等纺织行业用产品的生产加工中,但其在纺织成品中的残留往往被消费者与生产者所忽视。随着生态纺织品概念的推广,纺织品的化学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被不断强调。如何有效迅速地应对该标准,帮助纺织生产企业“破壁”,建立纺织品中该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成为现在纺织品检测实验室迫在眉睫的课题。

本项目的研究涉及以下科技内容:

(1)建立了生态纺织品中富马酸二甲酯、四氯乙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小分子有机溶剂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达到了有效、快速、检得出、检得准的目的。

(2) 进一步考虑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研发了环保性染整助剂及一系列染整助剂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3)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生态纺织品标准信息收集、整理和储存上,建立了浙江省首个纺织标准信息网站——“浙江纺织服装标准信息网”。

成果应用推广:

成果实施近3年来,在北标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浙江贸信科技有限公司、莎楚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随着国家标准GBT33611-2017、GBT35446-2017的实施,已在纺织服装行业内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成果:

本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制定国家标准2项,参与编辑丛书1套。

FZ/T94011-2013《筘》系列标准的研究和应用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绍兴市水富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常州钢筘有限公司、浙江鼎丰纺织器材有限公司、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秋黎凤、赵玉生、诸水夫、施越浩、余定雅、杨崇明、淡培霞

本项目为行业标准FZ/T94011-2013《筘》,属于纺织装备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中纺织器材分领域,筘是机织器材。

在织机上筘满足经纱设计密度排列和幅宽的要求,并把纬纱打入织口。筘作为核心织造器材,对织物的质量至关重要,如异形筘的气流槽是气流引纬的通道,防止气流扩散;筘齿的几何尺寸、横截面形状的一致性,筘面平面度,气流槽的形状及精度,影响气流性能和筘的使用寿命等,行业标准FZ/T94011-2013《筘》实施以来在制造与使用中取得明显效果。

行业标准FZ/T94011-2013《筘》根据不同结构筘的应用机型分为5个部分,5个部分都根据筘的技术特征规定了其术语、定义、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储存,并与不同程度采用国际标准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4348-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筘》衔接配套、协调一致,行业标准《筘》的5个部分弥补完善了国家标准中缺失的规范性结构要素,从而使系列标准《筘》与国际接轨,为筘产品国际贸易消除了技术壁垒,而且使标准的适用性强,便于操作。

行业标准FZ/T94011-2013《筘》的实施,促进国产筘在产品规格、质量、适用性等诸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国外产品并大量出口。

行业标准FZ/T94011-2013《筘》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

(a) 制定《有梭织机用筘》《整经机、浆纱机用筘》《喷气织机用异形筘筘片》产品标准,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完善了国家标准体系;

(b) 修订行业标准FZ/T94011-1992《织机用金属丝扎钢筘》,将其拆分为《剑杆织机、片梭织机用筘》《喷水织机用筘》2个部分,提高了标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c) 合理提高了筘齿对下筘梁底面的垂直度公差,即将原行业标准规定精密级的A级品为±1°(如以筘内高H1为50~180mm计算,±1°的角度偏差换算为尺寸偏差则为±0.87mm~±3.14mm)修改为垂直度公差为0.5mm,提高了筘齿垂直度精度,满足延长筘齿使用寿命和布面平整度要求。

本项目的实施已带动我国筘制造业向高端产品转化,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纺织行业快速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桑蚕丝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柳州市自动化科学研究所、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盖国平、黄韶恩、郭蔚、卢受坤、陈兴灿、覃然、吕春秋

本成果属于丝纺织领域。

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形成了“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的种桑养蚕新格局。茧丝绸已成为广西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优势产业之一,该产业在扩大就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成果显著。然而,桑蚕丝行业遇到了质量及效益低的产业瓶颈。本成果通过科技创新,解决了蚕丝产品成分分析难题,消除全球丝绸业对广西乃至中国蚕丝、特别是鲜茧生丝质量偏见和争议,推动蚕丝行业的信息化和规范化,促进桑蚕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开发了“丝类生产企业电子质量管理系统”、“生丝质量信息与物联网平台”软件,填补了缫丝生产、检测、流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空白,创新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解决了桑蚕丝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的技术难题。攻克了企业检测数据的真实采集、检测质量远程监控及质量跟踪的关键技术。

(2)创建了天然彩色丝的机理性能的检验和鉴别,及电子检测和单丝强力百分位分级规则;研制出低成本的蚕丝检验用标准工具和标准物质,集成创建了质量管理与检验的技术经验体系,填补了蚕丝氨基酸和练减率分析等多项检测领域技术空白,出版了质量管理和检测《生丝检验手册》工具书。有效解决了蚕丝的标准化等问题,促进了蚕丝质量提升和副产品创新利用。

(3)发明了鲜茧储存保鲜工艺,创建了鲜茧生丝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和鲜茧与干茧生丝的性能比较方法,攻克了鲜茧保存易变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鲜茧生丝质量提升0.7-1.5级,消除行业市场对鲜茧生丝的偏见,促进鲜茧生丝价格提升2.5%。

完成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件,国标2项、地标1项,论著8篇,科技项目4项。成果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质量信誉度和生产效率,实现了蚕丝产值4%~5%的节支减耗,质量提升了0.7-1.5级,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成果应用在全国30多家企业、检测机构和院校,产生经济效益5.65亿元,培训丝厂质量检验人员200多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促进农业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冲锋衣棉纱织造布
一件冲锋衣陪伴德国人过四季
石墨烯材料粘胶纤维在卫生用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
一件冲锋衣,陪伴德国人过四季
兰精维绎丝TM致力于非织造布行业可持续发展
延江股份拟定增4亿元丰富产品品类
单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对棉纱毛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半自动棉纱换壳机设计
你的冲锋衣选对了吗
苎麻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的开发和生产实践
棉锦交织双层布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