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化再次为丰产丰收提供坚实保障

2020-12-14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7期
关键词:夏粮机收农机化

火热的“三夏”已经落幕。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消息,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05亿亩,机收率达97%,其中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分别达99%、93%,均创历史新高。

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2634亿斤),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15.1亿斤),增长0.6%。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单产有所提高,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三夏”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力确保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在丰产期,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即使在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强烈冲击的特殊年景,我国粮食安全依然有保障,继续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支撑力量。从当前阶段看,农业机械化有如下重要的基本属性: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化解不利天气影响抢收抢种);二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降低劳动强度;五是在如今规模化农业时代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殊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农业机械化,很多农村种、养、加等领域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

在农村劳动力日益紧张、年轻人既不会种田更不愿回乡务农的当下,以及人类越来越不愿从事强体力劳动的天性使然,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不可想象的。很长时间以来,有人总喜欢争论“是农机适应农艺、还是农艺适应农机”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上述趋势越发明显,这个争论的时代倾向性也已经越来越清晰,亦即农艺或许需要更好地适应农机,因为如果不借助“农机”这个现代科技集成的终端介质,让其把“农艺”最终施展到田地间,再好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或其它农业技术都将陷入空谈。

一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明白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抓好粮食生产,让我们更加清醒农业的“基本盘”必须要稳住、农业“压舱石”必须要夯实。而稳定农业机械化这个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我们也需要更加认清其重要作用,并更加重视与扶持。

去年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伟大论断60周年,很多农业和农机部门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60多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史雄辩地证明了毛泽东主席这一论断的英明正确性。对于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来说,重视农机化、支持农机化,更重要的一点是真正付诸行动。

猜你喜欢

夏粮机收农机化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头一仗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机收包谷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