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中的失配问题研究

2020-12-14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失配版图集成电路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0 引言

在模拟电路和模数混合电路中,广泛采用片内集成基准源电路集成,其属于集成电路的重要模块。基准的目的在于建立电源波动与工艺无关的直流电流或电压。为了全面提升电路性能,对于基准源的要求日益增加,版图设计对基准源性能的影响非常大。电路版图设计可以高效连接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特征尺寸持续减少同时,为相应增加版图设计的影响问题,对于版图设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设计电路时,利用版图设计方式,能够转变电路图,成为新的物理版图,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备重要作用。现代CMOS工艺比较繁琐,会加快运行速度,同时降低工作电压。缩小器件尺寸,能够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功耗,提升本征速度。但引入不同模块串扰与版图设计的非理想性,会对系统工作速度与精度造成极大影响。集成电路特征工艺尺寸持续缩小,技术工艺所致失配问题严峻,会极大地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因此,在设计集成电路时,为了提升电路性能指标,消除失配所致电路性能不良影响的应用价值非常高[1]。

1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失配问题

在设计集成电路时,多数部位要求期间的对称性良好,此时所提及的对称性就是匹配。失配主要是不匹配含义,元件匹配精度会对集成电路精度与性能造成影响。当发生失配问题时,将会对电路性能造成影响。

失配所致原因包括系统失配和随机失配。对于随机失配来说,主要是未准确核实元件尺寸与参数数值。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彻底规避随机失配,对于后续生产作业来说,也无法修复失配问题。当系统出现失配问题时,主要是因为版图设计技术不达标、理想化不足所致。在设计电路版图,并且进行供电集成时,可以规避系统失配问题。系统失配的引发成因如下:第一,工艺偏差。在制板、刻蚀、扩散与注入操作中,几何扩张、收缩,会加剧尺寸误差。第二,梯度效应。当元件出现差异时,多是由于温度、压力、氧化层厚度、梯度效益等因素影响。在晶圆片上,扩散浓度、机械应力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晶圆片为同一批次,在不同点分布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第三,接触孔电阻。第四,刻蚀率改变。对于刻蚀率指标,主要受到刻蚀窗大小影响。当多晶宽度存在高隔离现象时,则比低隔离小。第五,扩散区影响。针对同类型扩散区来说,影响程度会加大;对于异类相邻扩散区,影响会持续减弱[2]。

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工艺偏差

硅片制作过程中,工艺偏差故障比较常见。在进行光刻操作时,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光刻胶、曝光方式,会加剧工艺缺陷,引发失配问题。此时,通过选择光刻胶、曝光方式,能够对工艺偏差问题予以处理。

2.1 光刻胶选择

对于光刻胶问题,涉及到正光刻胶、负光刻胶。一般来说,正性胶具备较高分辨率,且对比度良好,然而抗刻蚀能力与黏附性能差;负性胶液具备较强抗刻蚀能力与粘附性能力,感光速度快,然而显影时极易出现变形与膨胀问题,从而降低分辨率。需要注意的是,正性胶精度明显高于负性胶,负胶显影处理后图像会涨缩。当采用碱性腐蚀液时,则不能应用正性胶,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光刻胶,以此减少偏差值。

2.2 选择曝光方式

在光刻操作时,传统曝光方式包括投影式、阴影式曝光。对于后者,包括接触式、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曝光,能够与掩膜、基片光胶层进行直接接触,操作便捷,成本低廉,且具备较高分辨率。因接触面极易夹杂灰尘,导致光胶层和掩膜板损坏,从而影响成品率。针对非接触式曝光,多为掩膜、光胶层不接触曝光行为,由于二者未接触,因此可以避免掩膜与基片损坏问题。然而由于掩膜与基片存在间隙,光衍射效应强,会降低分辨率。针对前者,包括掩膜、基片无接触,利用光学投影成像原理,可以使掩膜板图像投射到基片上,基片为涂抹感光胶,实现图像转移。此种曝光方法,能够保障曝光均匀性,不会出现象差、色差问题。由于光衍射效应,因此会限制曝光,且抗蚀剂与光源也会对曝光造成影响[3]。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当前所常应用的曝光方式为电子束曝光技术,该项曝光技术是将感光胶涂抹在基片上,通过电子束投影图像,分辨率、灵活性、精确度高。

2.3 寄生效应

在版图设计中,由于工艺偏差所致寄生效应,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寄生电阻。电流流经部位会出现寄生电阻,每根金属线都出现寄生电阻,缩短金属线长度,增加金属线宽度,有助于减小寄生电阻,不能应用最小线宽布线。当金属线比较宽时,可以通过多层金属线并联走线方式,多打设通孔,不仅可以确保金属线连接,地寄生电阻。第二,寄生电容。对于不同材料,相互间极易出现寄生电容。所以,金属、衬底平板电容存在严重寄生问题。为了降低寄生电容,避免电路模块、元器件上走线。高层金属距离衬底远,且电容小,所以采用高层金属走线。敏感信号远离,缩短走线长度。若距离比较长,则严禁设置同一走线。针对敏感信号走线,也严禁经过元器件。第三,元器件寄生效应。由于元器件的寄生效应也比较强,为了使器件寄生效应降低,应当采用多管并联方式,避免使用晶体管。第四,天线效应。在开展刻蚀操作时,由于晶体表面存在电荷,从而导致导体暴露,对栅介质电荷造成损坏影响,从而导致天线效应加剧。为了使天线效应降低,需采用以下措施:首先,跳线法。将出现天线效应的金属层断开,利用通孔连接至其他层,之后返回至当前层。应用跳线法时,必须严格控制布线层次变化、通孔数量。其次,增加天线器件。当金属层出现天线效应,并且和反偏二极管相连接,此时会产生电荷泻放回路。当电荷累积量大时,不会对栅氧层造成影响,促使天线效应降低。对于长走线来说,为了避免出现天线效应,可采用缓冲器切断长线,使天线效应消失。对于晶片来数,电源与地之间、常开型与常闭型之间,影响作用比较大,引发低阻抗通路,使电源、地线存在大电流。第五,闭锁效应。为了避免出现闭锁效应,在版图设计、技术工艺、测试应用等环节中,需要合理应用解决措施。例如,降低寄生电流放大系数、CMOS衬底、N-阱电阻[4]。

3 版图匹配

对于连接工艺,在设计版图中的关联性非常大,在集成电路中,属于重要八步骤。利用版图匹配设计,可以避免集成电路设计失效,是一种科学应用技术。

3.1 减少工艺梯度影响

为了减少工艺梯度,推广中心对称结构,处理好工艺梯度、电路性能的影响。对于一般匹配,采用图1对称结构,简化连线操作,应用到小面积情况,全面抵御横向梯度影响。如果匹配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则需要应用图2的共质心结构,理论精度匹配良好,可以应用到达面积情况下。

3.2 多晶硅刻蚀率一致性

当电路中包含电流镜、差动放大器时,为了确保管子周边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对长度、多晶硅栅刻蚀造成影响。在具体操作中,于MOS管道两侧、电阻周边,安装Dummy管。在摆放时,应当匹配原电阻摆放方向,且电阻长度等于原有长度。遵循实际情况,对Dummy电阻长度进行调整。对于模拟电路,例如电流镜、支路电流镜、差动放大器。在版图绘制时,压力效应、热效应、体积效应对各管道具备相同影响。

4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原则要求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设计工艺的关联性强,版图设计应用匹配模式,有助于减少失配问题。为了降低工艺梯度影响,需要应用对称结构,确保连线便捷,更好地抗衡横向梯度影响。在硬件布局上,芯片中心压力比较小,并且呈现递增扩散趋势,芯片外围应力比较大。当采用发热期间时,等温线密度会逐渐下降,外围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当中间为发热体时,等温线密度表示热能分布,越靠近等温线外侧,温度影响越小。在电路设计中,若存在功率器件,但是匹配器件对温度高度敏感,此时必须合理选择配置位置。通过分析布局规则可知,首先,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确保匹配期间处于同一方向和等压,质心具备一致性。其次,遵循对称性原则。阵列排布时必须遵循对称排布原则,一般应用X轴和Y轴对称方式。再次,遵循分散性原则。确保器件分散,确保期间均匀分布。最后,遵循紧凑性原则。在排列器件时,确保时间紧凑性[6]。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集成电路版图时,引发失配的原因比较多,复杂度高,为了确保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有效性,设计开发人员在操作时,应当掌握版图设计工具,尤其是使用方法,明确版图设计规则,关注版图失配,学习和掌握设计技巧,避免失配影响版图设计,以此提升电路性能。

猜你喜欢

失配版图集成电路
有源相控阵雷达均衡技术研究与实现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T2-FLAIR 失配征预测IDH 突变-无1p/19q 共缺失型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一款高性价比失配负载的设计与制作
让集成最大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助“绿”中国版图
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的关键技术
塑封集成电路扫描声学显微镜分析
金旅“新”版图
基于特征分解的方位向多通道SAR相位失配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