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新品种东稻144 选育报告

2020-12-13李景鹏陈艳辉李羡宏

北方水稻 2020年5期
关键词:晚熟底肥区域试验

李景鹏,陈艳辉,张 鑫,3,李羡宏,杨 福*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2 公主岭市南崴子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公主岭 136102;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4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

1 选育经过

2009年以通禾855 为母本、 通丰8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配制组合, 当年得F0种子127 粒。2009 年冬海南单粒点播种成F1世代,按相关性原则从中选单株, 编号为09-56;2010 年种成株行,系谱编号为09-56-23;2011 年继续种植为株行,系谱编号09-56-23-69;2012 年种植成株系,编号为09-56-23-69-12;2012 年冬海南种成株系行,编号09-56-23-69-12-144;2013 年进入鉴定试验圃, 同时在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异地自然稻瘟病抗病鉴定;2014~2015 年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产量品比试验并在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连续做稻瘟病抗病鉴定,编号09-56-23-69-12-144-8026,品系代号东稻2015-8026。 2016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筛选试验,2017~2018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中晚熟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生产试验,2019 年5 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190020。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东稻144 株高约104.6 cm, 穗长17.6 cm,株型紧凑,散穗型,平均穗粒数112.2 粒/穗。 剑叶直立上举,茎叶绿色。 谷粒椭圆,颖壳黄色,稀有芒。稻谷千粒重25.4 g,结实率92.0%,谷粒饱满,色泽金黄。

2.2 生物学特性

东稻144 属吉林省中晚熟品种, 生育期140 d,需≥10 ℃积温约2 800 ℃。 该品种耐肥抗倒伏能力较强,分蘖力强,活秆成熟不早衰。

2.3 稻米品质

依据农业部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结果表明:东稻144 糙米率85.3%、精米率77.5%、整精米率74.8%、粒长4.9 mm、籽粒长宽比1.7、垩白率15.0%、垩白度2.8%、透明度1 级、碱消值7.0 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4.9%, 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2.4 抗病性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连续3 a(2016~2018 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 结果表明: 东稻144 对苗瘟表现为中抗 (MR)、 叶瘟表现为中抗(MR)、穗瘟表现为中感(MS)。 连续3 a 在吉林省进行水稻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19 个有效鉴定点次结果表明:东稻144 纹枯病最高病级7 级,表现中感(MS)。

3 产量表现

2017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中晚熟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540.7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6.3%;2018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中晚熟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931.3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 增产5.9%。2 a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736.0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 增产6.1%。 2018 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为8 926.4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 增产6.9%。

4 栽培管理技术

4.1 播种与移栽

水稻新品种东稻144 适宜稀播育壮秧,4 月上、中旬播种,播催芽种子150~180 g/m2,5 月中、下旬插秧。插秧密度为行株距30 cm×(15~20)cm,秧苗4~5 棵/穴。

4.2 施肥要点

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技术。 纯氮150~175 kg/hm2,按底肥50%、蘖肥30%、穗肥10%、粒肥10%比例分期追施。 磷肥(P2O5)80~100 kg/hm2,全作底肥。 钾肥(K2O)90~100 kg/hm2,施用比例为60%底肥、40%追肥。

4.3 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水分管理采取分蘖期浅灌,孕穗期深灌,籽粒灌浆期浅灌的灌溉方法。夏季7 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及时喷洒药剂防治稻瘟病。

5 适应推广区域

东稻144 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稻作区长春、四平、吉林、松原、通化等地区种植。

猜你喜欢

晚熟底肥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番茄“2+x”试验总结
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