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下“产业扶贫”的路径选择
——以河南省禹州市烟叶扶贫为例

2020-12-12张晓飞钱文华

关键词:产业扶贫烟叶农户

张晓飞 钱文华

东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扶贫工作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国开办发〔2014〕42号)、《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厅字〔2016〕16号)等扶贫文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河南省禹州市是全国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之一,有5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成为重点扶贫对象。从全国精准扶贫的方式看,主要有政府分配型、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1]。由三种方式引申出的各种具体做法有很多,其中,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扶贫尤其是产业扶贫成为普遍的方式。禹州市依靠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电商等扶贫产业并取得了重要成绩。本研究关注重点为烟叶产业扶贫。这种方式可以把烟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贫困户收入,助力当地解决贫困问题。

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

所谓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具体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产业扶贫则是精准扶贫战略的一种形式和措施。目前从全国范围看,不少地方通过产业扶贫达到了精准扶贫的效果,实现了精准脱贫,如贵州水城县(猕猴桃产业)、湖北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宁夏原州区姚磨村(冷凉蔬菜产业)等地。在学术界,有学者对精准扶贫进行了仔细深入的研究,例如:黄承伟、王猛从多维贫困的角度指出,精准扶贫思想之“五个一批”扶贫思想的实现路径中,产业扶贫是构建脱贫的发展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是构建脱贫的可持续生态机制,教育扶贫是构建脱贫的家庭增能机制,社会保障扶贫是构建脱贫的社会安全网机制[2];易棉阳认为,精准扶贫战略是针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问题、新特征而构建的新战略,实施扶贫新战略的关键点就是创新实施路径。易棉阳指出:一是要开创大扶贫格局,形成全社会扶贫合力;二是物质扶贫要与精神扶贫相结合,以通过扶志和扶智形成脱贫内生力[3]。在烟叶产业扶贫领域,学者们以各地产业扶贫实践为基础,从理论上归纳与分析了产业扶贫的各种方法和经验。吴实丞认为,烟叶产业扶贫的工作方向应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四个方面[4]。许灵杰认为烟农增收途径有三条:烟叶生产降本增效、多元化经营促增收、精准扶贫助增收[5]。韩非等提出了科学推进烟草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建议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把推进“三变”改革作为烟叶产业扶贫的历史机遇、把增强扶贫的内生动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坚持围绕特色纵横延伸产业链等[6]。烟叶产业作为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产业扶贫方式,在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得到实践,河南省禹州市便是其中的一例。

二、禹州市烟叶产业扶贫中面临的问题

笔者利用寒假时间(2019年1月—2月)走访了当地一些基层烟草部门,对多家农户进行了访谈。调研发现禹州烟叶产业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规模经营

全市烟叶种植总面积虽有2.5万亩,但主要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种植经营总体上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种植区域分散,难以形成大规模种植。因此,产量和集约程度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叶生产规模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在种烟过程中最让农户头疼的就是水的问题,现有水利设施不足,还没有系统的水利工程可以解决农户的浇烟问题。部分农户家里有水井,以前一口水井还能用水泵抽半天,但近些年因井水水位下降得厉害,最多只能用两个小时。因此,当地烟叶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烟叶的产量不稳定,烟站收购任务的完成和种烟农户的收入都得不到保障。

(三)扶贫资金渠道单一

一是农户借款难度大。农户个人向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耗时耗力,贷款难以及时到位;贷款条件高,普通农户常因无固定工作(收入),不满足贷款条件而贷不到款。二是政府出台的烟叶产业优惠政策(基层烟站的烟种代培育、农药化肥和种烟农具的补贴等)未能落到实处,加之未设立专项烟叶产业资金,因此政府的优惠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满足种烟农户的生产需求。三是因投入的资金周转相对较慢且存在自然灾害等不确定的风险,烟叶产业很难吸引企业和投资机构投资。

(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乏力

烟叶种植是一门技术活,讲究科学种植。在这一维度上,禹州烟叶产业存在突出问题。第一,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一方面,禹州教育条件有限,培养不出相关的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禹州的人才政策在这方面明显缺乏,难以留住或招揽相关的高技术、高能力人才。第二,缺少现代化的种烟农户。本地烟农的烟叶种植知识主要来自上一辈的言传身教和成年累月的种植经验,直接学到的烟叶种植知识较为落后,同时也缺少学习先进烟叶种植知识和管理技术的机会和平台,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烟农的收入。

三、禹州市烟叶产业扶贫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对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

烟叶产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对烟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故亟需对新旧经营主体进行智力扶持,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首先,在对烟叶种植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开展丰产技术的培训,如育种、扶苗、打顶、施肥用水、病虫防治等;其次,在新型烤烟设备使用培训方面,组织专业人才对种烟农户进行科学指导;最后,在对烟站员工的培训方面,除重点培训他们的业务能力外,也要注重培训他们的沟通能力,帮助其更好地与烟农进行种烟流程上的沟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烟叶产业是极度依赖基础设施的,种植期的浇灌设施和后期的烘烤设施关系到成品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种烟农户的收入。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第一,兴修区域水利系统,让种烟农户不再为烟草的浇灌犯愁。完备的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7]一方面,烟草这种经济作物对环境要求极高,特别是光照和水分,适时浇灌可以为丰产优产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优质的烟叶,国家在统一收购时价格也相对较高,能够为种烟农户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助力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第二,引进新型智能电子烤烟箱,保障烟叶烤制的质量。一是烟叶烤制是一门技术活,对温度、湿度、时间等要求极高,传统的依靠人工烤制的方式效率极低,还不能保证烟叶的烘烤质量。二是新型智能电子烤烟箱集现代先进工艺与技术于一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工烤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烤坏烟叶的情况,大幅度提高烤制烟叶的效率和质量。

(三)拓宽扶贫资金渠道

金融扶持也可作为当地政府促进烟叶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手段支持产业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为扶贫产业提供资金支持[8],包括降低进入门槛、贷款利率等具体措施,保证满足扶贫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关烟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和外地企业投资;第二,金融机构应开发适合本市烟叶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降低贷款的门槛,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扩大烟叶产业融资规模;第三,政府应设立烟叶产业专项帮扶资金并成立资金监督委员会,来保障资金及时到位,进而保障烟叶产业的有序发展;第四,可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烟叶产业,以保证农民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四)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烟叶产业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贫困农户以土地、劳动等方式参与到烟叶产业中,让其成为烟叶产业的股东。第一,加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推广,让农户与合作社对接。由企业出资解决烟种、化肥等问题,合作社解决技术支持问题,从而保证烟叶质量。年底按照收购价格的比例分红,提高农户收入。第二,推广“种烟大户+农户”的模式。由种烟大户牵头组织,发挥他们在烟叶产业上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参与烟叶产业,年底按股权比例分红。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盈利问题,也为贫困农户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

四、总结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重要保障。各地在实践中都大力推行产业扶贫且效果显著。禹州市在产业扶贫方面利用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开展烟叶产业扶贫,带动一批贫困农户逐步走出贫困的阴霾。本文阐述、分析了禹州烟叶产业扶贫的成效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经营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扶贫资金渠道单一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乏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对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扶贫资金渠道和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等建议,意在通过禹州案例为扶贫研究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烟叶农户
河北烟叶含青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摘按叶位分置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贵州主产烟区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差异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浅谈提高罚没烟叶利用率的途径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