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药物质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2020-12-12韩志云

北方药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原类药物抗生素

韩志云

(淮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江苏 淮安 223300)

引言

自本世纪初开始至今的20年中,随着网络建设愈发先进与国际关系的融洽,使药物质检人员获取国际最新分析方式与科研成果的渠道愈发增多,从而增强了质检人员对于最新药物质量分析方式的学习能力与兴趣。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派遣科研人员进修学习等手段对现有分析方式进行学习,现介绍如下。

1 正确认识抗生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患感染性疾病而去医院治疗时,医师常常开具抗生素类药物医嘱对其治疗。临床中,对此类药物进行具体分类时,可将其分为几十种类型。β-内酰胺类(β-lactams)、氨基苷类(aminoglycosides)、大环内酯类(MA)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4-quinolones)抗菌药占日常对于感染性疾病使用比例的80%以上。

1.1 抗生素与抗菌素的关系

抗生素,指的是多个种类的微生物或动植物等利用其生活过程,产生对于病原体或其他类型活性物起抵抗作用的物质。在近百年的临床使用经验总结出,其对于细菌、病毒甚至部分寄生虫以及部分肿瘤细胞有着良好的灭活作用。医疗工作人员不断发现,抗生素不但可以对上述生命体进行清除,还对衣原体、支原体等类似物质也发挥着抑制作用,因此,近些年在临床中,逐渐将抗菌素统称为抗生素。

1.2 抗生素与抗感染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一系列对细菌、部分寄生虫以及部分肿瘤细胞有着良好的灭活作用的药物。但在临床中,一部分感染性疾病并非由于上述微生物引起,而是由病毒引起,这时就应当对患者应用抗病毒及感染类药物,因此,无论药物作用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2 质量分析方法

2.1 微生物检定法

此类方法是针对抗生素的检定中,最原始、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清晰明了地对被检测药物的活性与抑菌能力。此种检定方法有着成本低、效果佳的特点,但也存在弊端,此类方法应用于检定中,只能测出总效价,对于其主成分或其他相关物质的量而言,测定效果欠佳,对其内在质量的测定也无法进行。

2.2 色谱分析法

2.2.1薄层色谱法

其英文简称缩写为TLC,此类方法在操作上而言,几乎是最简单的色谱分析操作方法之一,在分离微量物质过程中,操作便捷程度、灵敏性与速度、专属性都比较高,应用广泛。美国药物学家Krzek J采用硅胶GF254板,以醋酸乙酯∶正已烷∶氨水(10∶1.5∶1.5)为展开剂,碘蒸气中显色。此类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在基层现场对药物进行快速鉴别工作中,效果显著。

2.2.2气相色谱法

其英文简称缩写为GC,此类方法以气体为流动相。英国药物学家Hoebus J等应用HMDS,采用填充柱GC方式,对大观霉素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良好且药物杂质的定量限为0.1%。此类方法的选择性、效率都较高。但一些药物由于沸点与极性的原因,对其气化操作较为困难,这就制约了GC在抗生素检定中的应用。

2.2.3高效液相色谱法

其英文简称缩写为HPLC,此种方法是笔者工作单位在对抗生素类药物检定工作中最常应用的方法,配合紫外检测器一同使用。其特点为检定范围广,几乎所有种类抗生素都可以通过HPLC方式进行检定。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此类方法由于其对检定仪器要求低、普及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高校药学实验室中,企业科研以及对下一代质检人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上。《中国药典》中规定,可以利用此方法检定的抗生素种类仅为11种。俄罗斯药物学家Michalska在同时应用上述微生物检定与此方法对土霉素片进行检定时,尽管检定结果略有差异,但误差范围≤2%。

2.4 核磁共振法

其英文简称缩写为NMR,自二战时期便被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检定中,由于二战时期抗生素用量巨大,因此,NMR技术不失为最便捷的对于大批量药剂的检定技术。由于NMR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此类方法在民用领域被逐步淘汰,但由于NMR技术有着极高的效率性,在一些国家军需医药领域仍在使用。目前美、英仍将NMR技术列于药典附录中。

3 药理分析

药物进入体内后,患者体内血清及组织内的药物浓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其浓度的升降便为药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检定分析过程中,微生物活性与被检定药物的药动学作用结果便为该药物的药效学参数。药物滥用以及患者体内病原的变异会导致抗生素药效的丧失,严重干扰了后续医师诊治计划以及患者愈后。为了避免患者因服用浓度过低的抗生素并与其体内病原体接触,导致患者体内病原逐渐变异呈耐药状态,药效学参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药动、药效等特点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两部分。

3.1 浓度依赖性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氨基苷与喹诺酮类药物。针对此类药物而言,药效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浓度越高,对病原灭活的速度就越快,效果更佳。因此,临床中应用峰浓度或AUC/MIC为设计药效参数的抗生素类药物药效更佳。对于氨基苷类药物而言,为了达到最佳疗效,应当将其药效参数定为≥10-12×MIC,对于喹诺酮类,参数差异不大。在对各类肺炎患者进行抗生素干预时,以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为例,可以检测到患者体内者AUIC呈明显增长趋势,这与微生物治愈呈很大的相关性,若计划利用环丙沙星保证疗效,则应当控制患者AUIC水平等于125×MIC。若AUIC数值过低,则无法保证治愈率,甚至可能降至30%以下,若AUIC≥25×MIC,则其治愈率可超过80%。

3.2 非浓度依赖性

此类药物也可以被理解为时间依赖性,在临床应用中,与上述浓度依赖性不同,此类药物对病原控制程度并不依赖峰值,而是以在MIC基础上,药物功效持续的时间长短为灭活病原程度的关键。通常情况下,MIC上持续时间≥40%时,就可以保证病原的灭活程度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针对β-内酰胺类而言,其发挥最大活性的效果与病原有关,病原体的不同会导致药物在MIC上的持续时间不同。经笔者工作单位曾进行的多次动物实验表明,当β-内酰胺类药物于MIC上持续时间≥给药间隔40%时,就可以激发其消除葡萄球菌的最大功效。但针对肺炎病原与肠道内细菌,当MIC≤60%-70%×给药间隔时,才会激发β-内酰胺类药物的最大灭菌作用。

4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药物研发与使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定义涵盖范围较广,并非单纯指副作用,还包含了一系列特异、过敏等反应。针对抗生素而言,其出现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比而言较为严重。

4.1 变态反应

4.1.1Ⅰ型:过敏性休克

所有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容易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头孢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其中,上述三种药物不排除有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因此在对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前应做皮试。

4.1.2Ⅱ型:溶血性贫血

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减少。临床中,常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为青霉素、头孢类。但作用于血液系统,可以使患者血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减少的药物有头孢噻吩和氯霉素类。

4.1.3Ⅲ型:血清病、药物热

使用抗生素1至2周间,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粘膜溃疡、关节疼痛或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肠局部坏死。药物热的发生,可以通过头孢或氯霉素的不当使用而导致。

4.2 毒性

毒性损害,是在抗生素进入体内后对患者器官的直接损害,会对患者患者机体生理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由于药物种类不同,就会导致不同器官的病理变化产生。毒性对患者机体损害的严重与否通常与体内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应用卡那霉素(kanamycin)、新霉素(neomycin)与多粘菌素B(Polymyxin B)可对患者肾脏产生损害。应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与林可霉素对患者肝脏毒性损害较大,若大剂量使用,不排除发生重症肝炎的可能性。氯霉素与大剂量的青霉素可能对患者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可引发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症状的出现。另外,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streptomycin)对于心脏功能的损害较大,同时应用多粘菌素B,不但会对患者心肌造成不可逆损害,还会对患者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5 小结与展望

耐药性,是一个摆在医药研发、质检及医师与患者面前的严峻难题。就部分医师及患者而言,经常出现具抗生素类药物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患者不同程度耐药性发生,甚至对常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讨论抗生素的设计参数与用药方案就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药物质量分析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针对抗生素的质量分析新方法被国内外学者提出。笔者认为,对于这些新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在提高药物使用过程中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在提高药品质量与质检人员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下一代质检人员的成长速度,增加我国在药品质检方面的应用经验以尽早加快对抗生素质量分析技术及操作规程的规范化进程。

猜你喜欢

病原类药物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故事
他汀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