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上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0-12-11姚金满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9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

姚金满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中学生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上网学习俨然成为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利用好学生校外和假期上网的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外和假期上网的误区,引导他们健康上网是开展我们网络道德教育必然要正视话题。笔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制定一套立体的网络防范体系,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校外上网   防范体系   道德引导   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016-02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广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上网,青少年过网络生活已不是新潮的事,尤其在学生假期里,上网更成为他们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中学生在史上最长的寒假里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上网学习俨然成为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同时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接触网络,在这个过程中,长期被忽略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便逐渐浮进入我们的教育关注焦点中。

互联网络作为信息时代下重要产物,早就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人类的时空观念、交际方式、生活方式等等。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而且也是一些不良信息的垃圾场,青少年正处于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但他们的网络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不够强烈,这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易造成网络道德危机,因此加强学生校外和假期网上学习的引导和监督,网络生活的引导和监控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正确认识学生校外网络生活的误区,强化学生的道德引导

当前的学生除了在校内学习外,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外度过,尤其是寒假、暑假、国庆节、劳动节等长假期,学生若都在过网络生活,而不加以引导,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网络后遗症,严重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严管型”易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网络兴趣,甚至会形成厌学的倾向

所谓“严管型”是指学生想上网学习而家长严格控制子女上网,甚至不给他们上网。一些学生平时在校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难得假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与别人互相交流、沟通,开阔视野,而有些父母却认为上网会浪费时间,上网会影响视力,上网会影响学习成绩等,于是严禁子女在节假日上网。孩子本来想从网络中寻求生理上和心理上舒缓自己的压力,或从网络这个信息宝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父母的盲目禁止,一刀切的做法容易导致一些对上网感兴趣,想从网络中寻找乐趣,获取新知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他们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家长禁止上网,于是自发到社会上营业性的网吧进行上网,整天都泡在网吧里,连家都不回。据一些初中学生家长反映,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孩子不要沉迷网络已将家里的电脑撤了,而子女却想尽一切的办法到外面网吧上网,甚至想在网吧里度过国庆长假,《北京青年报》曾报道过,一些学生国庆七天都在网吧上网,记者问他:“如果第八天又是放假,你会怎样做。”学生回答说:“继续上网。”家长的盲目禁止,反而激发他们沉迷网络的强烈欲望,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的情绪,更加不爱学习,影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放任型”易使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形成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脆弱

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而互联网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上网游戏、上网购物、上网聊天、交友等等,这些对青少年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假期里,在家里,若家长们任由子女自由去上网,不加以监督和引导,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上网方法和知识,就会使他们过分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受到网络游戏的吸引,不分昼夜的进行上网,随便与陌生人进行网上交流,甚至在网上截取别人信息和上色情网站等等,稍不加以引导和监督易使到青少年热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疏远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造成道德情感淡漠。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许多青少年在不法分子的误导下,假期里加入“99色情网”,在这些不良网站的误导下,竟然自己去创作“色情小说”,自己去拍摄裸照,去截取别人的色情图片等,并将这些不雅的内容放在网上与别人交流,传播色情的信息,甚至又诱导其他青少年上网入会,结果全国五六万名青少年都点击登陆此网,或加入此网成为会员,有些会员还上当受骗交纳会费,有的学生甚至成为一些省、市区“99色情网”的负责人,结果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各种“非法网站”是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途径,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非法网站”指的是社会上一些不法的经营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网上开设一些非法网点,诱导青少年网上参与各种非法活动,谋取暴利。他们利用学生网上学习、网上生活期间,恶意地在学生学习的网页上弹出诱人的商业广告、黄色广告,诱导学生点击进入,或者设计各种免费的游戏画面吸引学生试用,然后进行用后付费等方式,诱骗青少年等。对一些沉迷的青少年若不加以管制,会导致他们迷失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自我封闭,不愿意参加户外活动,不与别人进行交流,影响了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的学生在网吧里随意交友,被人骗去钱财,甚至被人骗去奸污的丑恶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建立立体全面多功能的网络防范体系,为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作保证

(一)发挥好学校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奠定基础

学校作为教育培养学生上网兴趣,指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交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主要阵地,学校指导学生安全上网更是责无旁贷的。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课为载体,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面对网络知识和安全上网的方法,特别是放长假前,学校可以利用校会、班会向学校讲授校外假期健康上网的知识,开设一些有关正确上网的知识讲座,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色情网、暴力网、黑客网,掌握辨别和预防上网上当受骗的方法,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做到学习生活、网络生活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在假期里最好能为学生开放“学校校园绿色网吧”,让感兴趣的同学可回校上网。同时,也要做好假期校外网络跟踪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双方互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严密监控,共同营造良好的假日网络氛围。另外,也可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高尚的情操,加强自控力。

(二)认真发挥好家庭监督、沟通、引导的作用,营造良好家庭上网的氛围,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创造条件

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仅仅是简单的限制、禁止,而不能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們的内心世界,要知道,有多少孩子在呼唤“理解万岁”,孩子们需要我们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否则,他们只能寻求另外的途径去宣泄。作为家长可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和上网的,父母不必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反而可以参与他们玩电脑、上网的活动,从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引。

(三)加强社会的管理和监督,关闭“黑网吧”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形成良好网络道德品质保驾护航

社会应建立与网络政策相应的有关青少年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网吧安全合格检查,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公共网吧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大力宣传与电脑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检举并监督网上犯罪。

三、加强网瘾倾向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健康上网

精彩的互联网络,虽然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无比的便利,但是若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受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成瘾就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于假期中沉溺于网络生活,迷失自我,上网成瘾的学生,若一味的斥责,一味的批评,只会加重他们对网络生活的依赖,对于这类群体,我们除了做好心理辅导外,还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网络道德的素质。班主任、心理教师和思政教师要善于发现有网瘾倾向的学生,认真制定针对性的道德引导方案,深入学生的家中,做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网瘾成因,有针对性研究策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善于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入手,利用学生的善性,用情用心去感化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要鼓励他们,挖掘其闪光点,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走出网络阴影,重新认识上网的意义和价值,健康上网。

随着本次新冠疫情迟迟未能结束,网络学习是全球未来教育必然选择和重点发展方向。互联网络的迅速崛起,我们期待互联通网络中巨大的资源为广大青少年的假期学习生活带来不少的方便,扩展视野,增长知识。只要我们通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制定一套立体的网络防范体系,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我们相信,重视网络道德教育,便会网络学习将成为一付良方,在全球化进程中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J].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J].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3]鲁洁.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
高中生网络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网络道德建设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及引导机制研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与学校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成因浅析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设置“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