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了,大胃王们

2020-12-11云无心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饱腹病态消耗

云无心

由于受到“浪费食物”的质疑,目前各平台都停止了“大胃王表演”这一类型的内容。表演本身浪费不了多少食物,但是这种表演的真正问题是:失去了食物本身的意义,传达着一种病态的审美。

食物的本来意义是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美食”这种感官享受。而“大胃王”展示的,是短时间内吃下远远超过身体需求的食物。很多人之所以喜欢看,是自己有着“想享受美食”又擔心“吃得太多长胖”的纠结,通过看别人吃产生代入感,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这跟许多人喜欢看激烈对抗的比赛,但自己从不去运动是同样的心态。

但对于“大胃王”来说,在不作假的情况下——比如那些线下举行的“大胃王比赛”,吃下远远超过人体需求的食物,是以伤害身体为代价的。

我们的胃是由伸缩性很好的平滑肌组成的。空腹的时候,平滑肌处于收缩状态,容积很小。吃进食物,就会把胃“撑大”。这种“撑”对胃壁造成挤压,一方面促进胃液的分泌,另一方面产生“饱腹”的感觉。胃液的酸性很强,其中还有胃蛋白酶。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食物会被消化到一定程度而变成“糜状”,然后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食糜进入肠道的速度比较慢,所以进食的时候食物会累积在胃中。吃得越多,也就累积得越多,胃就被撑得越大,胃里的压力就越大,“饱腹感”就越强。这种饱腹感会让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指令。这是正常情况下人的本能。

胃能够被撑到的极限跟遗传有关,不过“大胃王”们更主要是靠后天训练。经过长期反复的强化刺激,他们的胃可以装进更多的食物。

此外,大胃王们经过强化训练,下颚已经变得更为强大,吞咽速度比常人快了许多。

也就是说,大胃王的进食速度和进食量,就像职业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一样,经过强化训练,把身体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但这对身体未必是好事——他们的身体,其实已经处在“非正常”“不合理”的状态。

大胃王们对于许多人的吸引力还包括“怎么吃都不胖”。人们长胖还是变瘦,归根结底是热量摄入和热量消耗的平衡结果——摄入超过消耗,就长胖;消耗超过摄入,就减肥。但“摄入的热量”并不等于所吃下的食物的热量。食物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才能够产生热量。而“大胃”的比赛与表演,只是把食物吃到胃里而已。

每一个人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并不相同。有的人消化吸收的能力比较差,吃进去的食物大量没有被身体利用就排出了。大胃王们“只吃不瘦”,也是因为吃的那些食物并没有被消化吸收——有的人是消化能力“病态”地差,而有一些则是比赛或者表演完之后进行催吐。

长胖与变瘦并不取决于一两顿饭。在比赛或者表演的时候大量吃,并不意味着他们平时也那么吃。进行了一场比赛或者表演,再进行“断食”,也还是可以找补回来的。而且,多数参加大胃比赛和表演的人,平时也会进行大量的运动去消耗热量。

简而言之,公众看到的“怎么吃都不胖”的大胃王们,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能在短内吃下大量食物的能力,是以破坏胃的正常生理状态为代价实现的——本质上,跟旧社会的流浪艺人破坏骨骼炼成“缩骨术”一样。

自媒体平台上的“大胃王表演”,往往也不是真正的“挑战大胃”,而是通过操纵拍摄弄虚作假来“实现”。这种表演更是一种愚弄公众的病态审美。

食物的价值为人类提供营养和美味的享受。对于食物,我们可以去探索展示食物本身的价值,展示制作食物与体验食物——比如分辨食物特质、制作食物的技艺与诀窍、实现食物的美味与健康的平衡……至于“吃得多”“吃得快”这类低级病态的“审美”,就让它受到鄙视吧。

(编辑黄琳)

猜你喜欢

饱腹病态消耗
说一说食物的饱腹感指数
学会爱自己
乐活人生
饱腹感食物不是“免死金牌”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想要吃饱又不胖,选择高饱腹感食物就对了
If We Burne d All the Fossil Fuel in the World
怎样吃 容易骗饱你的胃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心理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