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11迟彩霞乔秀丽白晓波郝立东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互联网+

迟彩霞 苏 适 乔秀丽 王 斌 白晓波 郝立东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对于工科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当前科技革命,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实践型战略,提高创新教育水平,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1]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互联网+”技术作为学生创新教育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度,为高校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崭新的模式。[2]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围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大胆改革,逐步构建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的内涵

创新人才是指能够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的实践型人才,高校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用人市场需求与人才结构失调,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新时代经济已经由快速增长阶段开始向高质量阶段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就是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持。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在“互联网+”视域推动下,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积极应对形势的变化,要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社会服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遵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点,把互联网与各领域结合,充分地依托地方,立足地方实际需求,学科布局科学合理,提升创新实践型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技能、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以根植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扬长避短的差异化发展。

二、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的障碍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地方本科创新应用型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有待完善,专业课程中融入的创新实践内容缺少配套教材,行业发展中的新趋势、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等还没有融入课堂教学。第二,随着教学规模逐年增长,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创新实践教学资源和师资不足等问题,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平台资源不足,没有针对创新实践教育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第三,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大学教师专注于教学,教学与科研脱节,导致科研模式与教学模式不相容,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成果不能内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和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无法发挥到创新实践教学。第四,地方高校大多数教师没有从事过创新实践工作的经验,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第五,创新应用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优化,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科学培养体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对办学定位重新定义,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图1 “互联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三、地方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 改革专业课教学体系。互联网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和发展,企业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具备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通过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技术,整合共享不同专业的教育资源,完善“互联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学校要将传统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思维、素质为重点,将背诵性学习和考试转变为创新性学习。

第二,为适应互联网视域下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删减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的课程的课时,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力求精讲精练。同时,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自编创新实践电子教材,通过多媒体展示纸质教材不能体现的彩图、复杂结构和实操部分视频等。

第三,应用型创新课程开发和改革中,各个学科要树立用户思维,参考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开设与本专业前沿知识技术相关的课程。创新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拓宽学生思维,探索学科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缩小技术方面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二)建立“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实践型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教育途径,“互联网+”信息化教学与课堂实验教学的结合能够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4]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实验室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能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构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对实验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的重组,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学科间的壁垒,提高大型仪器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实验中心网站实现了课程管理、制作微课和在线测试等辅助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常见软件使用、实验计划及仪器使用的演示视频等,便于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的实验信息,进行在线讨论,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减轻了实验教学课堂负担。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满足学生在移动网络下的广泛学习需求,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项目数据库,针对专业特点设置在线测试习题库,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完成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消化和运用。互联网平台和课堂平台相互补充,通过实践教学和在线学习形成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应用,让学生理解每一项实验课程的应用价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升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中虚实结合的仿真实验项目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受制于企业的困惑,学生与虚拟实验场景进行人机互动,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化[5]。通过虚拟平台软件操作,打破枯燥的传统机械化教学形式,利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技术营造逼真的实验场景,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虚拟实验可以模拟与现实实验一样的反应,学生通过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观察厂区结构、了解反应装置的工作原理、机械设备的构成及运行状态,掌握专业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根据创新应用型教学目标的需求,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设计产品技术路线,虚拟仿真实验可提供可重复的实验项目,实验设计错误能及时修正和发现实验故障,学生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将其融入到创新项目及毕业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同专业教师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监督,对教学成效性进行及时反馈,拓展创新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作用明显。

(四)完善科教融合的教育机制。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也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征,地方高校要把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是让学生有多元的学习体验,建构富有创新价值的学习过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为不同专业学生制定转型发展方案,通过科教融合将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使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竞争中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把最新研究成果设计转化为创新性实验,每学期开设不同课时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对该项目相关学术领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教师研究团队的子课题中,激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术性,丰富学生的科研实践经验,使学生深入体会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价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被动的接受课堂知识进入到问题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不断强化,同时能感受到专业知识与社会或产业需求的关联性。通过课堂教育或创新性实验教学反哺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科研方法和教学方法融合传授给学生,推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形成。

(五)大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决定着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高度,担任创新教育的教师要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建设兼具科研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6]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利用实训基地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校企联合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基于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师资培养模式,通过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与企业共同成立“科研创新服务团队”等形式,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促进教师熟悉企业管理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鼓励教师承接应用科技研发课题,充分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的需要,教师的科研应聚焦在企业最关注的技术性课题上,参与解决行业企业等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现由理论知识到应用的转化性创新,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体服务。“双师型”教师在考虑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把最新项目成果引入课堂,在校内指导学生参与设计性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提供教学保障。

(六)构建创新型教学成果评价体系。高校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要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标准,传统笔试考试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对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创新实践型人才特点,开展过程性考核和多元化评价。例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虚拟仿真实验成绩进行过程考核,在设计性实验中也可以用创新实践成果来替代考试评价成绩等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发散创新思维的能力,寻找创新实践点,开拓创新实践空间,实现培养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结语

高等教育提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为创新人才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我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资源优化平台建设,教师队伍等关键环节等各个环节,结合学校定位、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强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应用型教育体系,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服务,提升信息化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互联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