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12-10李小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优良率骨盆骨折

李小玉

(广东省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骨盆骨折的发生多因交通事故或是高处坠落形成强烈的间接或直接的外力导致,但是由于骨盆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往往在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中有着极大的困难[1]。人体盆腔中存有大量的神经、血管以及脏器等,骨盆骨折的发生极有可能导致盆腔中血管、组织以及脏器等出现损伤,若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时会使患者死亡[2]。近年来,随机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3D打印技术逐渐在医学领域中应用[3]。本次研究采用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观察探讨其治疗及护理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1~56岁,平均(34.75±8.64)岁;其中有10例为交通事故,5例为高处坠落,3例为重物砸伤。观察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 7例,年龄22~55岁,平均(34.95±8.35)岁;其中有11例为交通事故,4例为高处坠落,3例为重物砸伤。两种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X光片、CT扫描等相关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骨盆骨折;(2)术前检查血流动力学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3)入院时间均<1个月;(4)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5)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肾等器质性疾病障碍患者;(2)哺乳以及妊娠期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精神性疾病患者;(5)存有其他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及X线对手术方式进行制定,通过摄骨盆入口X线片以及骨盆出口位X线片,对患者骨折情况以及患处局部解剖结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措施。

观察组患者则在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式进行制定,通过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3D重建,使用激光快速自动成型机制做出等比例的骨盆骨折模型,以其进行骨盆骨折手术的实物模拟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患者骨盆骨折情况选取合适的体位。观察组通过使用术前3D打印模型所预弯的钢板,在复位骨折后以钢板螺钉进行固定,随后使用C臂透视对固定以及复位进行确认,缝合切口。对照组则在术中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对钢板进行塑形和弯曲,复位后固定,随后使用C臂透视对固定以及复位进行确认,缝合切口。

术后给予两组患者24 h常规预防感染药物,均可在8~10 d拆除缝合线,常规镇痛药物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情况、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Matta标准评判患者优良率。

临床手术指标包括有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进行评判,0~1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越疼痛。

采用Matta标准评判患者骨盆骨折术后优良率,患者术后骨折移位低于4 mm则为优;骨折移位在4~10 mm则为良;骨折移位在11~20 mm则为可;骨折移位高于20 mm则为差。总优良率=优率+良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对其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情况以及疼痛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对比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术后优良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骨盆骨折作为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因伤情加重以及出血等症状导致全身多发损伤,极大地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4]。临床中常常以手术的方式对骨盆骨折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复杂骨盆骨折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存在着较高的危险因素,其通常合并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邻近软组织损伤等,手术治疗要求极高[5]。另外,加上骨盆骨折会造成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在给予患者一定的止痛药物时患者同样会感到明显疼痛,特别是护理时,患者多以疼痛难忍拒绝翻身,但若不进行翻身等操作,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排便困难以及腰骶部压疮等并发症发生[6]。因此,降低治疗难度和减轻患者疼痛是医务人员需要处理的问题。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VAS疼痛评分观察组 18 127.58±25.86 120.76±36.67 10.47±2.35 4.18±1.25对照组 18 327.14±51.58 164.76±57.51 13.84±2.51 5.37±1.34 t 14.674 2.737 4.158 2.755 P 0.000 0.010 0.000 0.009

表2 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术后优良率比较[n(%)]

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7]。在创伤骨科中,3D打印技术可能通过激光扫描的形式制作出极为精准的等比例模型,通过模型直观的判断出骨折端与其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同时可进行模拟手术治疗,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8]。此外,相关研究表明,3D打印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师的操作技术,避免了术中出现误伤组织或血管的情况,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保护了组织器官功能[9]。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疼痛护理方面,为护理人员通过3D打印模型在视觉以及触觉的观察中,使其能更好的明确患者骨折情况,利于护理工作能在明确患者患肢牵引制动的情况下进行[10]。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手术中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避免出现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优良率骨盆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