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10任慧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手术室我院护理人员

任慧芸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平凉)

0 引言

现代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使得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比以往提高了很多,降低了手术治疗的门槛,使得大多数的疾病患者都能够进行手术治疗[1-2]。但是手术治疗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在手术治疗中医生的操作、手术器械使用、药物使用等都会对手术结果产生影响,任何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潜在的威胁[3-4]。因此一般手术室的操作都会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予以配合。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对手术器械、手术用药的准备和检查,术中用药、补液等护理及术后的清洁工作等。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这些护理工作环节中出错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情况,如患者跌落下床、手术器械感染、用药错误等。护理风险的发生轻则影响正常的护患、医患关系,重则损伤患者健康、生命,因此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研究从2019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纳入120例,对比了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纳入120例,采用数字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护理标识风险管理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0~66岁,平均(41.38±3.68)岁;手术耗时 35~150 min,平均(68.48±6.43)min;住院时长 3~10 d,平均(6.48±2.05)d。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0~66岁,平均(42.14±3.52)岁;手术耗时 33~152 min,平均(67.48±7.11)min;住院时长3~11 d,平均(6.75±2.34)d。上述各项资料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基本一致,具有对比性(P>0.05)。此研究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参与研究的120例患者及其家属也对本研究过程熟知。

1.2 方法

对照组中60例患者护理中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而观察组中60例患者护理中除了常规的护理风险管理之外,还增加了护理标识的应用,护理标识应用的具体内容如下。

(1)患者身份标识,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详细、清晰地打印在腕带上,分发给需要住院、输液的患者,护理人员为其穿刺输药前可根据腕带进行身份确认,同时运用职能输液管理系统录入患者输液容量、起始时间等数据,不需要人工护理便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输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另外,针对突发性受创或者昏迷的患者,如车祸导致几人同时受伤,同时需要手术的时候,患者的身份信息处于未知状态,则可以数字编号或事故名称来暂替患者信息。

(2)使用药物的标识,在手术进行前,护理人员将手术可能用到的药物贴上显眼的标签,标签内容注明药物的名称、用量及作用,方便在手术中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所需药物。如,需要注射药液的时候,有两种相似的药物,医护人员可根据药物标识上的内容快速地选择自己所需的药物和使用剂量。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易引发过敏症状药品需要额外标识并放置于显眼的位置。

(3)输液管道标识,手术患者身上往往连接着数根管道,管道的作用,连接部位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每个管道进行标识,标识内容要清晰地表达出管道名称、置管时间等信息,避免操作失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中发现风险的类型、次数,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估:由我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护理人员对手术区、消毒隔离区、无菌物品等的管理情况,护理人员术前对药物和器械的清查工作、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护理文书的规范程度等,各项满分10分,以分数高的代表护理质量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估:根据我院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编制,评分项目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操作专业性、对患者的应答、疾病知识讲解等,各项满分10分,以分数高的代表满意度高。手术室风险类型归纳:患者跌落床下、导管脱落、用药错误、术后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情况发现,观察组出现患者跌落床下、导管脱落、用药错误、术后感染等事件的概率较对照组要小(P<0.05),具体情况见表1。

护理管理质量评估中,观察组的各检查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 2。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调查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护理人员应答、疾病知识讲解等方面的评价都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手术区管理 消毒隔离区管理 无菌物品管理 护理安全制度执行 护理文书规范程度对照组 60 6.98±1.03 7.45±1.15 7.65±1.21 7.01±1.33 6.64±1.47观察组 60 8.53±1.42 9.11±0.41 8.97±0.41 8.34±1.42 8.03±1.63 t 7.286 3.981 5.503 5.295 4.90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对比(±s, 分)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护理操作专业性 对患者的应答 疾病知识讲解对照组 60 7.12±1.42 7.26±1.34 6.48±2.11 6.33±1.58观察组 60 8.76±1.21 8.67±0.51 7.64±2.34 7.78±1.64 t 6.809 3.183 2.852 4.932 P 0.000 0.002 0.005 0.000

3 讨论

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其中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近些年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研究发现,护理出错造成的风险事故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是一种威胁[5-6]。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成为当下重点关注问题。标识护理是一种新的理念,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有所运用,但并未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标识护理主要是对患者个人信息、手术用药信息、插管信息等进行详细的标识[7-8]。目的是为了方便手术室操作,避免用药出错、插管出错等风险的发生。我院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标识的运用不仅能够起到护理风险控制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本研究结果中,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情况发现,观察组出现患者跌落床下、导管脱落、用药错误、术后感染等事件的概率较对照组要小(P<0.05);护理管理质量评估中,观察组的各检查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调查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护理人员应答、疾病知识讲解等方面的评价都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护理标识于护理风险管理中,使护理过程中出现患者跌倒等风险的情况显著减少,提高了患者在医院的生活质量,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手术室我院护理人员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