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安全护理应用在高压氧舱治疗患者中的效果

2020-12-10余雅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高压氧医护人员情况

余雅琪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江西 南昌)

0 引言

高压氧治疗主要是指在高压环境下,让患者接受高浓度氧或纯氧的方式治疗因缺氧而造成的疾病[1]。近年来,由外部因素造成缺氧的患者急剧增多,若未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会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高压氧治疗主要通过进入高压氧舱内进行,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参数设置不准确、误碰按钮等危险因素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3]。临床研究表明,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提前排查,有利于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4]。本文主要就安全护理应用在高压氧舱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进行了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0例高压氧舱治疗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在观察组中,男54例,女41例,年龄20~63岁,平均(49.32±3.21)岁;在对照组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21~62岁,平均(49.55±3.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于我院行安全护理的高压氧舱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影响护理效果疾病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此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提前对高压氧舱进行检查,查看电源是否插好,查看设备是否完好,告知患者在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不要随意触碰舱内按钮等,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治疗。

观察组使用安全护理,通过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外情况进行预防,使患者的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具体如下。

①进舱前护理:医护人员要提前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按照患者病情进行合适的参数设定,准备好治疗所需物品等;治疗前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症状、女性患者是否处于经期,若患者存在咳嗽,要先给予患者咳嗽治疗,在病情好转后再进行进舱治疗;告知患者在治疗时穿着舒适的棉质衣服,避免产生静电;采取宣讲形式为患者普及高压氧舱治疗的优势,告知家属在患者饮食、排便方面给予实时关注;告知患者进仓后正确的呼吸方式;进仓前检查患者是否携带影响治疗效果的物品;医护人员再次对设备设定参数进行检查。

②进舱治疗护理:在舱门关闭后,用轻和的语言指导患者,避免其出现不安情绪;告知患者在加压过程中若出现耳痛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免出现加压过快导致患者耳部不适感;时刻关注患者在舱内的情况,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道堵塞现象;再次嘱咐患者在舱内不要触碰按钮,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注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保暖情况,避免因减压时温度较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30 min后,休息片刻后再继续治疗,防止出现氧气中毒现象。

③出舱后护理:在缓慢降压结束后,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耳部不适情况,耐心地为患者解释此类情况是治疗后的正常现象,会在休息后得到缓解;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在每次治疗后做好记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信息支持;医护人员将使用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消毒,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为下次使用做好准备。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并无并发症产生;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但存在轻微并发症产生;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且伴随较严重并发症。

②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包括:恶心、耳膜穿孔、惊厥。

③采取SAS和SDS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④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护理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对比[n(%)]

2.2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

观察组情绪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不良情绪评分对比(±s, 分)

表3 不良情绪评分对比(±s, 分)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95 57.33±3.67 33.24±2.17 56.36±3.53 30.18±2.16对照组 95 57.41±3.75 42.13±3.06 56.39±3.62 40.25±2.56 t 0.149 23.098 0.058 29.303 P 0.882 0.000 0.954 0.000组别 n

2.4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高压氧治疗已逐渐运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原理主要是在高压环境下,给予患者吸入100%纯氧气,纠正患者体内血氧情况,此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时的效果,还能降低患者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5-6]。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治疗,使患者出现耳膜穿孔、惊厥等情况,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关注治疗的各个方面,减少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7]。常规护理中,医护人员缺乏对安全护理的认识,没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高压氧舱治疗知识普及,也没有严格检查安全隐患,在治疗前准备不充分,使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

根据翟兆艳[8]研究表明,安全护理是更加科学化的护理模式,通过提前对患者普及全面的高压氧舱治疗知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患者进舱前进行设备检查和病情观察,使患者在进舱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治疗开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观测,在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况时,立即停止加压;出舱后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消除治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此观点与本文观点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时,医护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排查,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让患者在治疗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 5),说明实施安全护理,通过进行严格的检查,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更加顺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安全护理,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使治疗时安全性得到提高;观察组不良情绪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知识讲解,减少了患者对疾病产生的疑惑,让患者在治疗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观察组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安全护理,医护人员的细致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同。

综上所述,安全护理应用在高压氧舱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安全隐患,让患者在治疗中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高压氧医护人员情况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特殊情况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