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心实施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10孙予思陶娟陈淩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科学化护理人员个性化

孙予思,陶娟,陈淩慧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安徽 马鞍山)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认知越来越重视,临床中人们主要通过体检方式对自身健康进行检查了解[1]。但部分人对于健康知识的认识尚且缺失,同时对于体检时所需关注的注意事项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对体检结果的认可与配合度不高。因而,改善这一现象成为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据相关文献可知[2],健康教育管理对于护理工作的格外重要,对于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以及护理工作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收集近几年本健康管理中心中实施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6000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在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患者作为资料来源对象,将患者进行数字编序后进行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000例,患者年龄在26~54岁,平均(35.73±1.48)岁;患者文化水平如下:1835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小学,1617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初中,1277例患者文化水平为高中,947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大专以及324例患者为本科以上。本次研究目的与过程均已通过体检患者的同意以及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授权,且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数据检验提示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式

1.2.1 对照组检查方式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在接受体检之前,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述体检项目的顺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2)在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现场人数以及项目重要性等依据具体安排体检流程单和导检单[3];(3)体检结束后,护理人员根据体检结果显示对身体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患者应仔细给予体检报告说明,而体检结果显示患者身体指标存在异常则应及时通知患者再次进行体检。

1.2.2 观察组检查方式

观察组患者在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方式以及内容制定。护理人员需要实现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背景、职业等基础信息并将患者个人信息建立专人档案,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分情况进行宣教,宣讲内容可以是体检项目相关注意事项、体检前的准备事项等[4]。(2)体检前的个性健康教育。体检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对于自身的体检需求制定相应的体检计划,计划制定后需将计划中的体检项目内容、体检目的、体检详细过程、体检前的准备事项以及费用等情况与患者详细介绍,患者如对体检项目存在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患者做好体检前准备工作后,护理人员需指引患者前往体检科室接受体检。(3)体检中的针对性指引。患者在做好体检项目事先准备后,护理人员根据各科室体检人员情况进行安排患者前往体检,尽量避免因体检人数过多而导致患者等待体检时间过长。(4)体检后对报告详细解读。当患者体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检表单进行回收,并仔细检查,如有遗漏体检项目则需要带领患者前往体检。患者身体指标中处于正常范围的,为患者进行耐心解读。如若患者中有异常指标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数日后再次进行体检,观察患者该指标情况,如依旧异常则需查明指标异常原因。

1.3 观察指标

院方可通过自制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测量表给予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人体基础指标的相关知识、体检方式体检所需注意相关事项等项目,分数值越高则说明患者对于知识的认知水平越好。

通过患者治疗期间数据记录两组患者在体检时间、体检效率与体检可信度上的数据,体检时间以(±s)作为表现形式,体检效率与体检可信度以十分制评估,分数越高则说明效果越好。

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上可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5],分数以百分制评估,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在情绪上管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3.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方式对于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体检可信度、体检效率以及体检时间的影响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相关知识认知、体检效率、体检时间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表1 两种护理方式对于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体检可信度、体检效率以及体检时间的影响(±s)

表1 两种护理方式对于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体检可信度、体检效率以及体检时间的影响(±s)

体检可信度(分)对照组(n=3000)76.32±9.89 7.16±1.25 75.98±15.68 7.02±1.09观察组(n=3000)89.64±9.75 8.65±1.34 59.67±18.67 8.95±1.23 t 9.856 5.687 10.322 6.495 P<0.05 <0.05 <0.05 <0.05组别 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分)体检效率(分)体检时间(min)

2.2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相较于体检前情绪评分均有改善,根据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改善上更据优势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表2 患者接受护理方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2 患者接受护理方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s, 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000) 59.78±9.45 45.79±7.54 58.46±7.45 43.59±6.49观察组(n=3000) 59.67±9.78 35.46±6.82 59.49±7.81 33.16±5.46 t 8.642 6.648 8.618 6.459 P>0.05 <0.05 >0.05 <0.05组别

2.3 护理质量

经过护理比价,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服务主动性以及沟通等护理质量方面上更具保障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体检是作为疾病预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医师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由于有部分患者对于体检指标的知识认知并不高,其对于体检项目的目的性不清楚,导致对自身健康的忽视,进而对于体检的配合度与效率性存在敷衍现象。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应用的均属于健康教育学科领域,据相关文献数据可知[6],临床常规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过于机械化,对于不同患者需求变通弹性不足。而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是以人为核心的护理特点,其根据患者不同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方式,极大体现其护理方式的人文性、全面性特点。

表3 患者接受护理方案后的护理质量情况比较(±s, 分)

表3 患者接受护理方案后的护理质量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服务态度 服务主动性 沟通能力对照组(n=3000) 79.64±6.58 79.85±7.54 79.46±7.46观察组(n=3000) 89.48±7.54 87.69±8.16 88.62±8.13 t 9.452 9.842 8.697 P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中可知,接受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相关知识认知、体检效率、体检时间上显著优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且在情绪管理改善方面均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更具优势,提示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在护理质量上更能为患者提供保障,这与本文中表格3数据相符合。

综上所述,在健康中心为患者提供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加科学、客观地面对自身情况,让患者对于医师更具信赖感与依从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科学化护理人员个性化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