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探究

2020-12-10刘东倪之媛李晓文徐慧仙王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脑瘫认知障碍分值

刘东,倪之媛,李晓文,徐慧仙,王耀

(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脑性瘫痪在临床上又被简称为脑瘫,脑瘫是处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其脑部组织出现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大多数患儿的病症都始于婴幼儿时期。在小儿脑性瘫痪中,其主要症候群为脑功能障碍而引发的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1]。脑瘫患儿在行走时,通常会表现为双上肢屈曲、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有关节难以伸直的情况,同时在大多数脑瘫患儿的双下肢中,还常表现出一种交叉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剪刀步态”,是脑瘫患儿的特征表现[2]。除了有较为严重的运动障碍,脑瘫患儿通常还伴随着智力低下的情况存在,其认知功能多发生障碍[3]。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有相关研究发现,通过针刺康复治疗能帮助患儿恢复智力,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本研究就小儿脑性瘫痪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应用针刺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析。其中女性患儿有21例,男性患儿19例,年龄为0.5~4.76岁,平均(3.18±0.48)岁。其中1岁内的患儿有11例,在1~3岁的患儿有28例,超过3岁的患儿有1例。其中经顺产产出的患儿有26例,剖腹产为14例;足月产的患儿为16例,早产儿为24例。体重低于2500 g的患儿有21例。在本组收治的脑瘫患儿中,有25例患儿存在窒息缺氧史(其中有5例患儿有颅内出血的情况发生,5例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痉挛症1例、7例患儿有黄疸现象,败血症1例、低血糖3例;有9例在母孕期发生感染。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收治入院后均采用针刺康复治疗,治疗方式如下:每次轮流选取以下一组穴位:①哑门、肾俞;②风池、足三里;③大椎、内关。对于有合并其他肢体瘫痪的患儿,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不同,选取对应1~2个的穴位为患儿进行穴位注射。对于下肢瘫痪的患儿,可取阳陵泉、伏兔及环跳穴;上肢瘫痪的患儿可取外关、手三里、穴曲池。根据所选取的不同穴位以及注射药剂的剂量不同选择对应的针头及注射器。在为患者进行局部皮肤的消毒处理后,采用无痛快速针法为患者进行穴位注射。首先将针头插入至患儿的皮下组织后,缓慢将针头推进,或将针头采用上下提插的方式给药,探求“得气”针感。在针管回抽无血时推入药液。为患儿进行穴位注射,通常采用的是一些营养脑神经的药物。对于四肢躯干穴位,通常采用的药物为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每穴的注射剂量为1 mL。若选穴于头部位置,通常选用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每穴的注射剂量在1~2 mL。间隔1 d为患儿进行穴位注射,3次/周,1个疗程为10次,在为患儿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间隔7~10 d后再继续为患儿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进行穴位针刺治疗的同时,可指导患儿开展精细运动功能训练,若患儿为肢体严重瘫痪的类型,可为患儿加用低频电刺激疗法。若患儿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可加用头针疗法。

1.3 观察标准

在患儿入院时,测量并记录患儿的GMFM分值,为患儿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为患儿进行GMFM的分值测量,对比患儿治疗前后GMFM总百分比的变化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儿在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后,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GMFM的总百分比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上升,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GMFM的总百分比分值(±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GMFM的总百分比分值(±s)

时间 例数 GMFM的总百分比分值治疗前 40 26.58±5.76治疗后 40 36.15±8.14 t 6.070 P 0.000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上是指,患儿从出生前的胚胎发育时期至出生后1个月,在此期间,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引起一种非进行性脑损害临床综合症。小儿脑瘫在临床的表现包括了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还可伴随着程度不一的智力障碍、视觉障碍、癫痫、听觉障碍等。临床研究中表明,智力的发育与认知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而大多数脑瘫患儿都存在着智力低下的情况,因此大多患儿都有一定的认知障碍,对患儿的生活与家庭的交流造成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5]。在中医中,认为治疗脑性瘫痪应该以健脑益智、醒脑开窍为主。因此在患儿的针刺治疗中,主穴选取大椎、风池、哑门等穴位。在中医中,大椎穴与哑门穴为督脉经穴,根据《灵柩·大惑论》中所记载的,“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属于脑,后合于项中”,大椎穴作为诸阳之会,能起到醒脑开窍、振奋阳气的作用,哑门穴擅清神志、通窍络[6]。在中医中,认为智力低下属于“瘀症”,因此在治疗中,又取风池穴,以起到活血散瘀的作用,使患儿内络血瘀的情况改善,从而改善患儿的认知情况[7]。有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采用该种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其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但缺乏了客观的评价方式[8]。本次研究为了探究针刺疗法对脑瘫患儿认知障碍的影响,采用了GMFM量表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GMFM各能区的分值也出现了不断增高的情况,治疗前患儿的GMFM量表评分为(26.58±5.76)分,经3个疗程的治疗干预后,患儿的GMFM评分上升为(36.15±8.14)分,分值明显提升。采用穴位注射的方式,不仅能将针刺的刺激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能有效地使药物药理作用得到发挥。给予患儿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保护患儿的神经元及促进生长、突起,该种药物在中枢神经及其周围神经元的生长、分化等方面及功能性特征等方面的表达,起到了十分关键的调控作用。通过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患儿受损神经组织的自身修复,加快患儿恢复正常的神经细胞功能,且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穴位注射,能直接通过穴位、经络组织渗透入脑部组织中,使药效发挥最大,以实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在脑性瘫痪认知功能障碍患儿的治疗中,应用针刺康复治疗,通过选用相应的穴位为患儿用药,有效地促进患儿脑部神经功能的改善,加快了患儿认知障碍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瘫认知障碍分值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