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研究

2020-12-10马棋张永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合格率标本常规

马棋,张永涛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应用广泛,能有效诊断患者具体病情,效果显著[1]。微生物具有种类多、形态不同、大小不等的特征,微生物检验能够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2]。不过,在微生物检验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导致检验质量不合格,降低感染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不合规范的抗生素使用,使部分细菌出现了耐药性,提高了感染的治疗难度。如果想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研究策略,这样必定能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3]。本次研究为了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对出现的问题严谨仔细地分析总结,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600例,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男157例,女143例,年龄23~67岁,平均(43.63±3.87)岁;观察组男154例,女146例,年龄22~66岁,平均(42.67±3.2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微生物检验。观察组在常规微生物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增强检验人员专业能力,重视标本的采集以及运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检验质量控制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质量控制的优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33%),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检验质量控制评分

观察组患者检验质量控制评分为(98.27±2.97)分,对照组患者检验质量控制评分为(79.75±3.86)分;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质量控制评分更高,两组患者之间有较大的差距(t=65.863,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两组患者质量控制的优良情况

对照组患者质量控制的合格率(86.33%)低于观察组患者质量控制的合格率(98.6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患者质量控制的优良情况[n(%)]

3 讨论

因医学检验的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前沿学科,临床实践性较强,在抗生素与医院感染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尤其是临床感染的诊断,可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与合格率,增强治疗效果[4]。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从微观分子角度将患者病情是如何发生、如何发展等情况检验出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5]。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微生物体积小,培养困难,不利于临床检验质量对诊断的准确性,也会造成消极影响,同时由于微生物种类多,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会受到阻碍。在此背景下,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对微生物检验工作实施针对性措施,包括人员管理、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等方面。能促进质量的提升,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6]。

临床微生物检验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检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标本的采集以及运送重视程度不足、质量管理不严格等[7]。针对这些问题,可实施有效的改进策略:(1)所有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需熟知与医学检验方面有关的知识,定期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式培训,让检验人员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通过理论与考核增强对检验工作的理解,熟练掌握各项工作原理,与有经验的检验工作人员互相交流,询问检验技巧,保证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需求匹配,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提升检查率。(2)标本的采集以及运送对微生物检验十分重要,在采集与运送期间避免样本被污染,否则标本无效。微生物检验操作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检验室内时要保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活力,同时防止非病原菌对其污染。另外,在验收标本时,则应该严格核对好标本的基本资料与检验申请单的内容是否相同,再分析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送检[8]。(3)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能促进漏检、误检率的降低,从而提高检验质量,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治疗的联系。如果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同医生进行交流,找出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微生物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3%,而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3%,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常规微生物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的患者检验质量控制评分为(98.27±2.97)分,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的患者检验质量控制评分为(79.75±3.86)分;两组患者之间有较大的差距(t=65.863,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的患者质量控制的合格率为86.33%,常规微生物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的患者质量控制的合格率为98.6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很显然,与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的患者相比,常规微生物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检验质量控制更好、质量控制的合格率更高。

综上所述,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增强质量控制与改进策略,可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检验质量与质量控制的合格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合格率标本常规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常规之外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