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12-10刘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刘兵

(泗阳县中医院,江苏 泗阳)

0 引言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发脑组织局部氧气供应不足以及血供不良,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较大的生命安全风险[1]。一般情况下,患者诊断为超早期脑梗死,其发病时间一般在4.5 h以内,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帮助有效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恢复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预后[2]。本研究主要探讨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24例研究对象,均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其中12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另12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患者为联合组,患者均选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常规组患者年龄39~73岁,平均(58.76±4.82)岁;男性和女性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5例。联合组患者年龄39~75岁,平均(58.67±4.79)岁;男性和女性的例数分别为8例和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脑梗死,确诊的方式主要是头颅CT以及MRI等;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研究使用治疗方式的不同了解,签字加入该研究;本院批准进行该研究。排除标准:患者患有颅内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有障碍;患者有颅内出血史;患者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比较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10052;规格:50 mg/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使用的剂量为0.9 mg/kg,取总量的1/10进行静脉注射,1 min内推注完毕。静脉泵泵入余下的剂量,给药的时间为60 min,最大剂量要少于90 mg,连续治疗3个月。

联合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同常规组。在治疗的1~14 d,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进行静脉滴注,100 mL/次,2次 /d。在治疗的15~90 d,让患者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 s),0.2 g/次,3 次 /d,连续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3]:治疗效果的评价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后减少≥90%,病残度为0级为治愈;患者的评分在治疗后减少50%~90%为显效;患者的评分在治疗后减少20%~49%为有效;患者的评分在治疗后减少<20%,并且加重甚至死亡为无效。记录患者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神经功能状况[4]: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NIHSS)进行评分,正常:0~1分;轻度缺损:2~4分;中度缺损:5~15分;中 - 重度缺损:16~20分;重度缺损为21~42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记录患者的评分,然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展开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f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相比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血栓,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减慢,在脑组织周围出现低灌注的现象,形成缺血半暗带[5]。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血液以及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导致大脑动脉狭窄和堵塞。由于在缺血或者缺氧的情况下,脑细胞的情况非常的敏感,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加深缺血程度,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利。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来说,如果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保护神经功能,能够对损伤进行扭转,神经细胞的存活时间延长[6]。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表2 比较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s, 分)

表2 比较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f P常规组 12 12.78±2.21 5.98±0.63 3.37±0.58 176.45 0.000联合组 12 12.81±2.19 4.09±0.54 1.84±0.25 273.79 0.000 t 0.036 8.523 9.064 P 0.972 0.000 0.000

本研究主要探讨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常规组明显低于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常规组明显更低,说明采用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原因可能如下。阿替普酶是神经内科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的主要药物,它可以采用赖氨酸残基,对纤维蛋白进行高度的选择和结合以及对纤溶酶原有有效的激活作用,增加纤溶酶的含量,对于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溶栓治疗越早,其对血管再通的作用就越明显,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液的粘稠度降低,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7]。丁苯酞是一种人工消旋体,可以保护线粒体,抑制自由基的生成,提高线粒体的能量功能,并且避免释放过多的谷氨酸,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加快血管新生,增加脑部血流,保护血脑屏障[8]。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对患者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发挥协同作用,比单一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更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达到目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阿替普酶体外溶凝效果评价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